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介质变形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综合考虑储层变形、地应力、流体渗流等因素,建立了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渗流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并开发相应程序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定量研究开发过程中储层变形及其对储层物性和气藏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水平地应力造成近井壁区域储层变形及渗透率变化各向异性,产能评价中应综合考虑介质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变形介质气藏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田开发实践 和室内实验表明,低渗透气藏岩石孔隙喉道狭窄、连通性差、渗透率较低,加之气液固相间表面吸附力的作用等原因,在低渗透气藏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气藏的开发,储集层岩石的变形对渗透率的影响很大。常规气藏数值模拟技术基于线性的达西定律,无法对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情况予以准确描述。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气藏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对气藏开发动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实验得到的孔隙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随有效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介质变形的低渗透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IMPES方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介质变形,随着稳产期产能的增加,稳产期缩短,稳产期采出程度降低;但考虑介质变形与否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当考虑介质变形时,井底流压下降较快,稳产期相对更短,稳产结束时的采出程度也更低。因此,对于变形介质气藏,气井的配产不能太大,否则将严重影响稳产期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正确模拟复杂孔、洞、缝三重介质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开发动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该类凝析气藏的等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单个岩块概念模型,以含孔、洞、缝三重介质的等效单重介质精细模型计算结果为正确结果,以孔、洞所属的岩块系统气采出程度为主要对比指标,建立拟相渗和拟毛管力曲线,对比分析了气藏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下不同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对于三重介质无水凝析气藏,直接采用双重介质模型可正确等效模拟;对于有水情况,需首先通过单个岩块概念模型模拟建立起拟相渗和毛管压力曲线,然后应用采用拟曲线的双重介质模型可正确等效模拟. 相似文献
7.
8.
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变形介质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产出,使储层岩石受力发生改变并使储层岩石发生弹塑性变形;而弹塑性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到储层的渗透率。一般来说,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岩石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含水饱和度;外部因素包括上覆岩层压力、水平应力和孔隙流体压力。根据对变形介质气藏储层岩石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分析,说明了各种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最终影响到气井的产能。为了给变形介质气藏的合理开采提供理论依据,认为开采前后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重各向异性是多孔介质的一个基本性质,它对油藏流体的流动以及油气藏开发都有一定的影响,中首先建立了双重向向异性介质的渗流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它的数值模拟差分方法,并编制了双重各向异性介质的两相三维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daSIM),最后给出的5点井网计算实例显示了岩石双重各向异性对油气渗流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异常高压气藏具有比常规气藏更强的流固耦合效应,因而研究异常高压气藏流固耦合效应对于模拟气藏开采,指导气田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气藏储层岩石应力、应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修正的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和岩石骨架本构关系,建立了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岩石骨架变形的数学模型;将固相平衡方程和流体流动方程组合,建立了异常高压气藏流固耦合模型。采用空间8节点等参元对圆柱形封闭地层进行了网格划分,基于Galerkin有限元法对流固耦合变形场、渗流场方程进行了空间域离散,并利用全隐式数值格式对半离散微分方程进行了时间域上的离散,建立了以位移和流体压力为未知变量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采用两场交替迭代的方法得到了控制方程在几何域上的耦合解。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比传统非耦合模型更能精确地描述异常高压气藏流体渗流与岩石变形的特征,与工程实际相符合,计算程序的精度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1.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exhibit strong stress sensitivity. At present, the commonly used stress sensitivity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pressure pulse experiment method and real-time online CT scanning method. The former fails to reveal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stress sensitivity, and the latter is unable to simulate the high-pressure and and high-stress conditions in deep reservoirs. To address the shortcomings in stres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microscopic fluid-solid coupl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pipeline network model. In addition, a simulator is worked out, and the correctness of its mechanical calculation and fluid-solid coupling module is verified. Then, the influences of stress value, stress loading direction and pore pressure on core permeability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stress sensitivity mechanism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s revealed microscopically.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obtained. First, stress increases the normal press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throat perpendicular to it, so as to reduce the hydraulic radius of the throat, thereby reducing reservoir permeability. Second, high pore pressure impedes particle movement under stress, so as to alleviate the deformation of pores and throats, thereby maintaining high model permeability. Third, the permeability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s under the joint control of stress and formation pressure, and exhibits anisotropy with dominant channels for greater permeability in the direction of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Fourth, abnormal pressure hinders the compaction of in-situ stres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servoir pores, contributing to better reservoir performance and higher permeability. In conclusion,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lgorith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pore network model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tress sensitivity in deep tight sandstone, and guide 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2.
黑油模型自动历史拟合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最优化理论和并行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三维三相黑油模型自动历史拟合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一个常规的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自动历史拟合功能。对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验证了本算法求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数值模拟开采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SIMBESTⅡ黑油模型对风城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油藏的产油量、产水量、储量和压力进行了拟合并对水锥进行了定量描述,模拟结果认为,风城油藏由于受裂缝的影响,油藏底水锥进十分严重,但锥体一般不大;可采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风305、风3井区的基质中,而裂隙中剩余储量甚少。这一研究成果为拟定二次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现用渗流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新的渗流数学模型。新模型比旧模型更合理、更简单。 相似文献
16.
17.
首先介绍了描述动电现象的Stern双电层模型,接着由一般通量--力关系导出了动电效应的声电耦合关系,然后用实际地层资料计算了动态耦合系数,分析了耦合系数与和地层参数的相关关系,最后发现,动电效应可用于解决强水淹油层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调查分析大庆油田南二区西部套损特征的基础上,在该区建立了15个标桩测量点,对大地三雏形变进行监测,来研究地层形变与地层压力关系。根据实际地质参数,建立16km2、10400个节点的地质模型,对三维位移场进行了历史拟合和连续3年动态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数据一致。为此,分3个不同地质构造区块,即地层倾角大于产的开发区块、地层倾角小于产的开发区块以及断层密集分布(间距小于600m)开发区块,来确定在防止单井套管损坏条件下,套损低压区可恢复的地层压力界限表达式。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动态管理。该方法在其它开发区块中应用后,经实践检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