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茶籽多酚对茶油的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醇作为溶剂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茶籽多酚,并以茶油为底物,研究了油茶籽多酚对茶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油茶籽多酚对茶油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单甘酯是油茶籽多酚-茶油分散体系的一种优良的乳化剂,有助于提高油茶籽多酚的抗氧化性,随着油茶籽多酚的添加量增大,对荼油的抗氧化性也进一步增强;油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不及BHT,但与抗坏血酸协同使用时,效果要优于BHT.  相似文献   

2.
芝麻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芝麻油汽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样品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样品在亚油酸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样品的还原能力,样品对大鼠脑、肝组织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呈现出明显的清除作用,样品对大鼠脑、肝组织自发性脂质过氧化,H2O2诱导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油茶粕中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本研究运用优化的分离纯化方法对油茶粕中黄酮进行粗提和HZ816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对其黄酮化合物层析,得到2种黄酮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随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和紫外光谱对上述分离得到的2种黄酮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这2种物质分别为山奈酚3-O-[2-O-β-D-木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山奈酚3-O-[2-O-β-D-半乳糖-6-O-α-L-鼠李糖]-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对分离的黄酮化合物采用1,1-二苯基-3-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在体外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总黄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4、1.88、2.41 mg/m L,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分别为1.38、1.13、1.29 mg/m L。   相似文献   

4.
基于SPME-GC建立了茶油次级氧化产物中正已醛、2-反-己烯醛、辛醛、壬醛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指示物的加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C.V)为指标选用壬醛作为茶油的次级氧化产物指示物,结合初级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探讨了(+)-儿荼素在茶油乳化体系中乳化剂(吐温20)用量对其抗氧活性的影响。(+)-儿茶素在不同乳化剂用量的茶油乳化体系中的抗氧活性顺序依次为:对照1%吐温201.5%吐温202.5%吐温202%吐温20。结果表明,在茶油乳化体系中(+)-儿茶素的抗氧活性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多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菜籽油为材料,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比较了氯化胆碱-尿素、氯化胆碱-甘油、氯化胆碱-乙酰丙酸3种低共熔溶剂(DES)和80%甲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最优的低共熔萃取剂,并分析了其与80%甲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成分差异。研究表明:氯化胆碱-乙酰丙酸低共熔溶剂菜籽油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80%甲醇萃取物,而氯化胆碱-尿素和氯化胆碱-甘油低共熔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低于80%甲醇。通过总酚含量测定、薄层层析-DPPH显色、HPLC等方法,比较了氯化胆碱-乙酰丙酸低共熔溶剂和80%甲醇萃取物成分的差别,氯化胆碱-乙酰丙酸低共熔溶剂萃取物的总酚含量是80%甲醇的143.27%,抗氧化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比80%甲醇萃取物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氯化胆碱-乙酰丙酸低共熔溶剂可用于植物油脂抗氧化成分萃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几种牛肝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初步研究了美味牛肝菌、乳牛肝菌和褐绒盖牛肝菌三种野生食用菌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特性。实验测定了三种牛肝菌甲醇提取物的还原力,以及在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中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起抗氧化作用的物质。结果表明,三种牛肝菌都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中总酚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质。综合其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褐绒盖牛肝菌>乳牛肝菌>美味牛肝菌。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油茶叶中的黄酮,优化其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0(m︰V),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300W下提取2次,每次30min。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47.01 mg RE/g。油茶叶黄酮具有很强的DPPH·、ABTS+及·O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15.12,21.15,410.00μg RE/mL。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解决压榨油茶籽油中掺入浸出油茶籽油的定量检测问题。方法:采用HS-SPME-GC-MS法对精炼浸出茶油和3种添加香精浸出茶油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将4种原香茶油和10种烤香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浸出茶油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进行对比,用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气成分作为特征数据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并建立LDA模型。结果:精炼浸出茶油中关键挥发性成分依次为(E)-2-癸烯醛、辛醛、(E)-2-壬烯醛和壬醛;3种添加香精的浸出茶油中特有的香精香气成分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甲基环戊烯醇酮和2-甲基吡嗪。LDA模型对原香及烤香茶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达到84.0%和83.6%,能够鉴别原香及烤香茶油中掺伪比例为10%及以上的浸出茶油。结论:原香茶油的LDA模型能够很好地鉴别出添加茶油香精的浸出茶油,但烤香茶油的模型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10.
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猪油中添加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和对照的抗氧化剂,按照GB/T5009.37-2003的方法,进行强氧化试验,测定过氧化值(POV);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无水乙醇溶液中添加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和对照的抗氧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DPPH.清除率(SA).POV数据表明,参照中国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往猪油中分别添加抗氧化剂,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抗氧化能力与异VC棕榈酸酯和TBHQ相当,但比维生素C棕榈酸酯强.SA数据表明,在受试物浓度高于1.666710-4mol·L-1,并且浓度相同时,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表现出比异VC棕榈酸酯、VC棕榈酸酯和TBHQ更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丹参根甲醇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96孔板法,通过测定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丹参根甲醇提取物对10种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丹参根甲醇提取物对10种常见的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皮葡萄球菌对提取物最敏感,其MIC和MBC均为1.52mg/mL。结论:丹参提取物作为天然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效果,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燕麦、小麦、糙米四种全粒谷物中的多酚物质(可溶性多酚、不溶性多酚、阿魏酸、黄酮等)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酚含量最高的是玉米(49.13±3.39mg/100g),其次是糙米(23.49±3.37mg/100g)和小麦(18.60±3.52mg/100g),燕麦中总酚含量最少(13.92±4.56mg/100g);谷物中多酚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玉米95.54%,糙米90.76%,小麦89.46%,燕麦86.85%);阿魏酸是主要的多酚物质,且可溶性和不溶性阿魏酸的比例为玉米1∶34、糙米1∶33、小麦1∶17、燕麦1∶5;玉米不溶性提取物清除O2-能力最高(95.01%±2.25%),该提取物抗油脂氧化能力也最高(POV=34.23±2.61mmol/k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香水莲花醇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脂质过氧化反应(LPO)的抑制作用,测定了其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香水莲花醇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大的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3种油茶籽为原料,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3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长林(14.08±0.23)%、红花(14.03±0.32)%和白花(13.11±0.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与油茶籽粕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3种油茶籽粕多糖清除自由基效果由强至弱为长林、红花、白花。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81-186
从蓝莓加工废弃物-皮渣中提取花色苷粗提物,研究花色苷粗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抗脂质氧化、还原力等活性。结果表明:蓝莓皮渣花色苷粗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花色苷粗提物的羟自由基抑制率在同等浓度下与标准抗氧化剂VC相近、对脂质的抗氧化作用比标准抗氧化剂BHT和VC表现出更好的活性,但花色苷粗提物显著低于同浓度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通过与VC、刺梨多糖的协同作用分析发现,VC对蓝莓皮渣花色苷粗提物具有更好的协同作用。因此,蓝莓皮渣花色苷粗提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并对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效果,为贵州省蓝莓皮渣的综合开发及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研制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富硒茶油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氧化稳定性指标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硒茶油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多数比普通茶油高,而其过氧化值,酸值和共轭二烯值均比普通茶油低,说明其氧化稳定性较好,这是因为硒促进了茶油中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合成积累,同时硒也对自由基产生富集加合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使其氧化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chloromethane extract from ginger was evaluated during 6 months of storage of refined sunflower oil at 25 and 45 °C. Free fatty acid (FFA) content, peroxide value (POV) and iodine value (IV) were used as criteria to assess ginger extract as an antioxidant. After 6 months of storage at 45 °C, sunflower oil containing 1600 and 2400 ppm ginger extract showed lower FFA contents (0.083 and 0.080%) and POVs (24.5 and 24.0 meq kg?1) than the control sample (FFA contents 0.380%, POV 198.0 meq kg?1). Sunflower oil containing 200 ppm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an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showed FFA contents of 0.089 and 0.072% and POVs of 26.5 and 24.7 meq kg?1 respectively after 6 months of storage at 45 °C. Similarly, after 6 months of storage at 45 °C, IVs of sunflower oil containing 1600 and 2400 ppm ginger extract were 80 and 92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ample (53). However, IVs of sunflower oil treated with 200 ppm BHA and BHT were 94 and 96 respectively after 6 months of storage at 45 °C. 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ginger extract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very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almost equal to that of synthetic antioxidants (BHA and BHT). Ginger extract also show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exhibited 85.2% inhibition of peroxidation of linoleic acid when heated at 185 °C for 120 min. Therefore the use of ginger extract in foods is recommended as a natural antioxidant to suppress lipid oxidation.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梅片树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油对羟基(O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挥发油的还原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比较。同时,对影响其抗氧化活性的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且清除效果要强于BHT;而挥发油对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要明显弱于BHT,梅片树叶挥发油中高含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来源。结论:挥发油在某些抗氧化活性方面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姚菲  周慧  吴苏喜 《粮油食品科技》2012,20(3):17-19,30
针对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极低、DNA序列片段短、破坏严重的特点,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植物的通用tRNALeu,对茶籽油DNA几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新方法。结果证明:较之于文献中常见植物油DNA几种提取方法,用改进方法提取的DNA含量高、纯度高,可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为食用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山茶油的质量状况,对近五年204个山茶油样本进行检测,并对企业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茶油中苯并芘检出率相对较低,但问题还是存在,需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