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波工程系列课程的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校微波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微波工程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微波工程系列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案。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针对微波工程课程的特点,构筑了一个“多类别模块化组合式”微波工程系列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重新整合各门课的知识模块,形成系列教材的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信息电子技术中的场与波"课程涉及微波技术、光波技术学等部分,是电子类本科生电磁场系列课程的基础。基于基尔霍夫路理论(路理论)与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磁场理论(场理论)作为微波与光波的共同基础,首次在本课程中进行了系统学习与对比。我们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加深了对电磁场的理解,从整体上理解微波、光波的相关电磁场知识。  相似文献   

3.
荣誉计划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国内外电气工程和仪器仪表等仪器类专业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特点,以专题形式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开展了"研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设计了与丹麦科技大学磁共振研究中心展开电磁场理论应用的中外联合教学环节,开拓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本文将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荣誉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其它荣誉课程设计及一流建设课程国际化联合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波技术"是无线电和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由于其涉及大量抽象的电磁场理论的概念及数学公式,历来被师生认为教学和学习难度都较大的一门课程。"微波技术"课程的地位不仅未因其学习难度大而受削弱,反而日益突显。本文提出了适用于高职教育的"微波技术"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层面的实践进行分析,其理念也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使其与学员的伪装专业背景密切结合.通过大量增加军事案例,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应用技能,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陈孟尧主编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高等学校理科无线电教材编审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并经该委员会审定为理科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的试用教材,亦可作各类电子、电磁场等专业的教材,对于有关教师,研究和微波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电磁场与波》是工科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电学机》、《高电压技术》、《微波技术》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特点,设计了若干个专门的数学专题,将学生认为晦涩难懂的矢量代数转换为直观易理解的生活内容;同时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故事化、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在“思”和“做”中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开拓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其下属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属于传统的学科,但随着无线通信、5G、物联网的发展,其学科又有“新”的特点。作为其学科的两大必修课,“电磁场理论”及“微波工程”在本科教学中素以“难”著称。本文首先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工程方面的教学改革论文进行研究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紧接着分别对电磁场理论的教学内容顺序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教学关键问题:1、电磁场基础数学知识教学的必要性,2、微波工程与电磁场理论的结合必要性,3、教学过程中仿真分析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工科电工课委会工作会议暨‘面向ZI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会议于2000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东南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课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各课程指导小组正副组长、秘书、联络员、“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课题组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负责人、《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主编及特邀代表共43人。东南大学林萍华副校长到会介绍了东南大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 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11日至12日为“面向21世…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理念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的重构,新工科势必对今后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模式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课程,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性太强、教学内容枯燥、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与新工科理念相去甚远。本文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模式识别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将最新的相关知识、技术嵌入到模式识别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中,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项目化、立体化改进,使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抽象、数学分析多,是公认的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本文针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实际,尝试利用前沿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覆盖体系课程融合、课外仿真实践、课程思政、工程案例与科研融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并行等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希望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以及相关课程间的连接通道,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消化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探头、磁探头和电磁算法的不断完善,近场扫描技术有望与电磁兼容暗室、微波混响室等一起构成近场、远场一体化的电磁兼容测试系统。总结了近场测试技术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利用感应区的电磁场重构等效辐射源,测量弱辐射体的屏蔽效能,以及多分量电磁探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程玮玮 《电子测试》2016,(18):157-15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逐渐融合,微课作为新的教学形式逐渐进入课堂。通过电子装调项目的辅导训练并对训练内容进行整理和训练过程媒体资料的收集,形成了一系列该项目的训练微课。将这些微课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使电子装调项目微课成为相关课程课堂教学有效的、有益的补充,培养学生的电子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项目针对电磁场理论难学、难懂、难用及特高压输电试验成本高的特征,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以电力电缆、绝缘子和分裂导线为实验对象,采用需求牵引基于问题的互动式、设计式、探究式等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将电磁场静电场的重点知识分解到3个实验项目中。实验数据均来源于实际工程案例。通过自行建立电力电缆、绝缘子和分裂导线模型,并仿真计算,查看电场分布情况,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力设备绝缘结构的特点,充分理解电磁场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最终达到“基本原理学习、综合能力提高、建立工程意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EDA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应用性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笔者在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中,对课程体系重新规划,从课程管理、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介绍具体实施措施.围绕各阶段教学目标,将EDA技术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中系统规划和设置.实践证明,EDA技术的系统引入和应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技术,促进了应用性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3-D) microwave tomography in a weak dielectric contrast case has been developed. By utilizing only one component of the vector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is method allows successful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of 3-D mathematical phantoms. A prototype of the 3-D microwave tomographic system capable of imaging 3-D objects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system operates at a frequency of 2.36 GHz and utilizes a code-division technique. With dimensions of the cylindrical working chamber z = 40 cm and d = 60 cm, the system allows measurement of an attenuation up to 120 dB having signal-to-noise ratio about 30 dB. The direct problem solutions for different mathematical approaches were compared with an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field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working chamber. The tomographic system and the reconstruction method were tested in simple experimental imaging.  相似文献   

17.
矩形波导是工程上最常用的导波结构,也是电磁场与微波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讨论矩形波导中的模式分类,使用纵向分量法求解电磁场的各分量,利用边界条件确定未知参数,根据本征函数正交性证明矩形波导中不存在纵向电场、纵向磁场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式。本文讨论的模式分类内容可以做为电磁场以及微波等相关课程教学中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为6G物理层备选技术,全息无线电具有同时实现射频全息、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的能力,能够通过空间频谱全息和空间波场合成对全物理空间内的电磁场进行全闭环精准调制和调节,有效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从而支撑全息成像级、超高密度以及像素化的超高分辨率空间复用.该综述全面梳理了面向6G的智能全息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程的新教改模式。单片机课程在驱动型项目的教学背景下,其实践体系、考核模式及评价机制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以本院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对改善单片机课程授课质量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公式繁杂、概念抽象等特点,难教亦难学。根据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提出PBL教学法并于课堂实践,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