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本文介绍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传感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构建一个由课堂教学、教学网站和不同层次实践内容构成的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这些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了CDIO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正逐步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实施以CDIO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文章探讨构建CDIO模式下软件专业的"保合格、有规范、追卓越、形特色"工程类课程体系,阐述了专业工程类课程体系教学中有工程背景教师的作用,分析了工程类课程教学任务设计,给出了CDIO模式下的专业工程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徐剑 《通讯世界》2016,(16):286-287
本文针对传统实验实训课程中教学的不足,结合CDIO教育理念,提出基于CDIO模式的电类专业基础实训课程教学的研究及实践。从目前的施行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敏 《电子测试》2016,(24):83-84
CDIO教学模式是以软件项目为载体的、以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为目标的,积极倡导项目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目前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践间的脱节问题,相对应的提出了CDIO教学模式对软件教学课程中的改革,从理论、实验与考核上进行浅入分析、实验最终确立CDIO教学模式在软件的理论改革上是确有实际效果的,为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CDIO模式是一种"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传统方式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教师以理论讲解理论,学生难以系统性获取专业知识和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项目能力的问题。本文并探讨了如何运用CDIO教育模式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满足产业界需求,兼有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信息类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课内外脱节、师生进度状态分离的问题,本文利用"雨课堂"微信公众号平台引入线上即时讨论、知识测评和进度反馈机制、教师主动接收反馈信息、及时动态调整教学、并将其融入到CDIO,形成动态反馈调整的改进型CDIO模式.以新兴智造专业群学生进行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该模式加强了课内课外学习的连接,增强了师生进度的协调,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张春梅  邹德文 《电子世界》2014,(17):189-190
CDIO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在工程教育专业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它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标准,不仅适合单学科课程教学,也适合高校人才培养。CDIO模式应用于非工程教育专业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其中一些理念对非工程教育专业也是很适用的。CDIO模式的一些特点、理念、标准等与旅游管理专业ESP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很多方面都能找很好的结合点。CDIO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ESP教学的全过程,也可以应用于其教学中的一部分,实践证明,CDIO模式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ESP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文章对"动态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考核几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为具有典型工程项目特征的课程中应用CIDO模式作了有意义的探析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为例,从实验课程"金课"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实践.内涵上强化实验课程育人,基于"做中学"梳理实验课程核心要素,构建分层次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实现实践导向性学习向项目导向性学习实验教学模式转变;外延上重塑实验课程"前端培养",增强课程基础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0.
查荣 《电子世界》2013,(8):194-195
CDIO模式为高职院校技师课程体系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型和标准。本文对照CDIO的模型、大纲、标准和评价对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分别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课程要以具体的三级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