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平面上日总辐射组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建立了北京地区日总辐射的组合模型:确定性模型+随机模型。首先采用傅立叶分析得到了日辐射的确定性部分。然后从原始数据减去确定性部分得到随机项。对随机项进行了平稳正态变换,并建立随机自回归AR(1)模型。该模型抓住了日总辐射的变化分布特征,能够产生具有代表意义的数据,供能量分析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漠河地区1997年3月9日日食过程太阳分光辐射和总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日食过程中,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与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与总辐射辐照度的亏损以及亏损的百分率都随着食分的增大而增加,至食甚时达到最大。日食过程中,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和总辐射能量亏损值分别为0.09、0.55、0.72、1.28MJ/m2。日食过程中,紫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红外辐射与总辐射之间仍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庄肃 《太阳能》1998,(1):20-21
如何将水平面上太阳总辐射转换成倾斜面上太阳总辐射庄肃在太阳能利用中,为了使太阳能装置收集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能,我们常将其倾斜安装,故需要计算到达倾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能量。一般气象台站都有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的观测资料,所以需将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转换成...  相似文献   

4.
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藏北高原五道梁所获取的一年地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26个睛天个例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透明度高,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强,太阳总辐射3月的增和10月的锐减造成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突变,影响高原行星边界层内平均气系统的季节性能转换,地表反射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地表反射率为0.19-0.25,冬季则高达0.30-0.34;太阳紫外总辐射较平原地区强,夏半年紫外总辐射与太阳总辐射  相似文献   

5.
太阳辐射逐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讨论了性确定性与模型与随机模型联合使用方法,建立了太阳总辐射ARIMA逐时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模拟逐时太阳辐射,提供建筑能耗分析用的逐时太阳辐射参数,还可用于预报,控制等。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的太阳辐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晋  晏刚  吴业正 《太阳能学报》2005,26(5):712-716
根据北京市1958年-2000年的太阳辐射和日照时间的日值数据资料,对北京市的年太阳辐射历年平均 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北京市太阳辐射量的长期变化;研究了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散射辐射 与总辐射之间的关系,分别得到了估算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的经验公式,研究中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了 误差统计,结果表明能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观测站(北京东南70公里处)利用国产TBQ-4型分光辐射表及配套的智能辐射记录仪,对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此间北京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给出了1990年1月至1091年3月太阳紫外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后者同太阳总辐射存在反相关。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2016年7月—2021年7月中国帕米尔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挑选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等指标,研究该地区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收支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水平直接辐射年曝辐量分别为6474.41、2219.95、3497.35 MJ/m2。其中,总辐射、散射辐射、水平直接辐射年的最高辐照度为1171.18、676.23、1003.52 W/m2,分别在2017年7月23日、5月31日和4月3日出现。总辐射、散射辐射、水平直接辐射平均辐照度的峰值分别为690.85、218.66、417.02 W/m2,均在12:00前后出现。中国帕米尔高原地表反照率均值在0.24~0.49之间,年均值为0.30。降水和沙尘天气对地表辐射收支产生影响,其中降水天气使总辐射平均辐照度日峰值比晴天时减小约18%,散射辐射平均辐照度日峰值增加约1.8倍,扬沙或浮尘天气发生时总辐射辐照度日峰值与晴天相比变化不大,散射辐射平均辐照度日峰值增加约1.8倍。此外,当喀什市周边发生沙尘...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太阳能辐射的相关理论,采用VB语言设计了基于任意地理位置的太阳能总辐射仿真软件,通过对徐州地区太阳能总辐射的实地测量研究,证实了该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夏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1992年夏季珠穆朗玛峰地区考察的多通道有线遥测辐射观测资料,对珠峰地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珠峰地区夏季中午前后的大气透明度状况与1959年没有明显差异。夏季在珠峰绒布寺地区最大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现象的出现十分频繁。本次考察时,在有完整资料的16天中,14天观测到了瞬时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现象;这种现象从地方时9时到14时都可出现,有时竟连续出现5个时欢。瞬时总辐射的最大值为1688Wm-2,超出了太阳常数23%。考察期间记录到的总辐射时累计值的最大值为4.71MJm-2,平均强度1308Wm-2,达太阳常数的95.7%。青藏高原地区持续出现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现象对近地面辐射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倾角变化对斜面辐射和光伏发电量(或效率)的影响,对武汉地区正南朝向斜面月平均总辐射计算方法和光伏阵列最佳倾角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并通过湖北省气象局多倾角光伏组件观测试验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Hay模型最适合散射辐射较多的武汉地区斜面辐射计算;2)武汉地区固定式光伏阵列年最佳倾角理论值和实测值均为20°,该倾角年总辐射量相比水平面增加4.0%,而年发电量增加14.9%,最佳倾角安装下系统效率为86.1%,装机年发电量约1.02 k Wh/Wp;3)分冬/夏半年调整一次安装倾角,可使斜面年总辐射量增幅较大,冬/夏半年的最佳倾角理论值均小于实测值(45°/10°),该方式下年总辐射量相比于水平面增加7.5%,而年发电量增幅高达18.1%。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太阳总辐射和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利用福州市的辐射观测资料,建立计算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计算福建省各市、县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月平均辐照度。然后利用地区代表站的地面反射率,求得福建省各月、年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再利用地面温度、气温、水汽压和总云量,计算得出福建省各地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月、年平均辐照度。最后得出福建省各月、年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福州市日射站1960年至199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影响,建立了福州市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的10年滑动平均值的年,月趋势方程和年总辐射及其分量与市区人口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4.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vailble Radiation,简称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98年1-12月一年的气象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有效辐射以及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和它与云量的的关系,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总辐射仿真软件的设计及其实地测量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太阳能辐射的相关理论,采用VB语言设计了基于任意地理位置的太阳能总辐射仿真软件,通过对徐州地区太阳能总辐射的实地测量研究,证实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对于指导各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正云 《太阳能学报》1994,15(3):248-256
首先利用福州市的辐射观测资料,建立计算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计算福建省各市、县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月平均辐照度。然后利用地区代表站的地面反射率,求得福建省各月、年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再利用地面温度、气温、水汽压和总云量、计算得出福建省各地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月、年平均辐照度。最后得出福建省各月、年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总辐射表性能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WMO和ISO关于总辐射表的性能指标,对我国气象观测台站使用的总辐射表(型号为DFY4和TBQ-2)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测试,主要研究了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以及非线性,温度特性,余弦响应,方位响应,倾斜响应,时间响应,零位漂移等对灵敏度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研究,得出了总辐射表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这对于控制仪器质量,提高太阳总辐射测量的准确度以及对太阳辐射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了作研制的内燃机缸内瞬态传热研究应用的总热流与辐射热流传感器。应用过渡状态的测试方法,尽可能减少了燃烧室内积碳对传感器的污染,从而提高了瞬态辐射热流的测试精度。实测单缸风冷柴油机缸内局部瞬态辐射热流的结果表明,瞬态辐射热流主要发生在压缩上止点及之后50°CA ̄70°CA;循环平均辐射热流与实测总热流平均值比较,辐射热流占总热流的相对值可达20%以上;随柴油机负荷增大,其相对值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辐射传递方程的雷诺时均处理,分析了燃烧室内湍流对辐射传递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基于时均温度计算的自身辐射与自身辐射的时均值比较,指出了建立湍流辐射模型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对Tfv,fvI,T等脉动关联项的模拟分析,提出一种建立湍流辐射模型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晴天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观测结果和统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利用1990年至1991年24个月北京地区的太阳分光辐射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晴天条件下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用于计算晴天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总辐射的两种公式,并计算了因臭氧总量减少引起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增加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