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云南省处于特提斯地热带中部,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异常发育,尤其是喜马拉雅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对地热的储存运移起到控制性作用。因此.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类型也很齐全,具有温泉分布广、数量多、温度高和流量大等特点。全省有地热露头点的县、市106个。据现有资料.共有天然霹头点654处,居全国之冠,其天然流量亦名列前茅。其中低温温泉(25—40℃)286处;中温温泉(40-60℃)235处;中高温温泉(60—80℃)94处;高温温泉(80—100℃)29处;大于100℃的高温温泉10处。热泉总流量7587.62IMS,天然热流量165285大卡/秒,地面散流量33400大卡/秒。钻孔110个,总流量1778L/S,天然热流量28299大卡/秒。总计天然热流量226984大卡/秒,折合标准煤102.26万t/a。近年来,由于人们认识到地热的特殊作用,人工出露点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热发电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地热发电的发展历程,应该克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的“历史性的偏见”。地热发电技术成熟,虽投资成本稍高.但可以替代和节省常规能源,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再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最高时已接近每桶150美元来看。肯定是有竞争力的。我国藏滇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中低温地下热水中温度较高者可以先发电,再将排水作综合利用。我国已开始增强型地热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元国江 《能源技术(上海)》1997,(2):23-23
日本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在全世界3800多座火山中,日本就占了184座,其中,活火山55座,这些火山岩浆可以为地热系统供热几万乃至几十万年。根据日本地热资源矿床区域索引图,日本新能源开发组织(NEDO)就野外测量数据(温泉、喷气坑、地温、热源、热辐射量、蚀变地带、地热测量仪)作过的概述,日本有34个地热资源潜在区域,其地热发电总潜能估略为5930万kwX30年(NEDO1989)。1966年,松川(Matsukawa)地热电站首先开始运行,继之,日本相继又建立了总装机容量269950kw的12座地热电站,且全部座落在火山区域,其中,有总出力94000kw…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热发电的发展经历与近期的发展路线对我国的地热发电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日本地热资源居世界第3位,地热涡轮机产量占世界的70%.但在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一定水平后,日本的政策转向重视核能.直到2011年3月11日发生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厂严重事故后,日本开始重新评价能源政策,地热发电政策出现很大变化,日本开始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利用地热发电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世纪70年代曾建成7个中低温地热发电厂,但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可行”的观点下,其中5处陆续关停。今天我们反思这段历史,认为这是历史的局限和偏见。当前,地热发电技术成熟,虽投资成本稍高,但可替代和节省常规能源,减少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再从国际原油价格飞涨的角度分析,地热发电肯定具有竞争力;更何况像太阳能光伏发电那样高昂的初投资和低利用率都能在我国推广和应用。我国藏滇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中低温地热水直接利用的能量居世界第一。作者认为,其中温度较高者,可以先发电,再将排水作综合利用。美国最新研究称为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可望在2050年提供1亿kW发电的基础容量。目前,我国已开始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各国都在努力加大包括地热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地热资源因其稳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洁环保等优点逐渐被各国所认识,开发热度逐年增加。主要介绍了随着地热发电业务近年来迅速增长,全球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干蒸汽发电、地热水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干热岩发电技术获得突破,并开始商业化应用。并指出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支持下,中国地热发电业务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焕芬 《能量转换利用研究动态》2001,(2):3-6
日本是环绕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国之一,火山遍布全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潜力雄厚,据日本新能源生产技术综合开发机构调查推算,日本全国地热资源约有250万KW的蕴藏量,目前的地热发电量仅为1/5。全国可供发电的地热田有40多处,所以地热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好。 相似文献
15.
17.
18.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员,地热能资源丰富。我国藏滇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中低温地下热水直接利用的能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的温度较高者,可以先发电,再将尾水作综合利用。我国已开始干热岩地热资源发电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