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究大牵伸条件下,牵伸倍数的提高和牵伸分配对成纱条干的影响,提出变速点分布实验方法,通过纤维变速点分布的变化,分析成纱条干不匀。以9.7 tex棉纱为例,对比环锭细纱机与超大牵伸细纱机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以线密度1 000 tex粗纱分别纺制9.7、7.3、6.5 tex棉纱,并以9.7 tex棉纱为例,探讨不同牵伸倍数分配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超大牵伸细纱机较环锭细纱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稳定、前移,成纱条干更优;随牵伸倍数增大,变速点分布分散,成纱条干变差;纺9.7 tex棉纱,后区、中区牵伸为1.1、1.3时,前区变速点分布更集中前移,成纱条干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细纱机牵伸区内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以纺制29.2、22.4、18.2 tex棉纱为例,采用CCZ-X三罗拉双区牵伸细纱机进行纺纱实验,采用等长切断称重法对牵伸区内须条的质量分布进行测试,以其质量变化分布表征变速点分布,得到质量变化折线图,对比分析纤维在牵伸区内变速集中的位置,从而探究牵伸区内纤维变速规律。结果表明:等长切断称重法可得到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的位置;在此次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实验中,须条中的纤维在距前罗拉钳口线20 mm处变速相对集中,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区牵伸倍数的增大,纤维变速点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分散,且远离前罗拉前钳口。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8)
为探究细纱机前牵伸区内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与不同比例混纺纱线的成纱质量的关系,文章以纺R65/T35和T65/R35混纺纱在前区牵伸倍数为40、50、60为例,采用CCZ-X三罗拉双区牵伸细纱机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牵伸倍数下同一混纺纱纤维变速集中的位置,以及相同牵伸倍数下不同混纺纱的纤维变速集中的位置,从而探究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牵伸倍数为50时,R65/T35和T65/R35在前牵伸区的纤维变速点更集中靠近前钳口,成纱条干更好;牵伸倍数为40倍时,T65/R35混纺纱的条干更优,牵伸倍数为50、60倍时,R65/T35混纺纱的条干更优。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大牵伸集聚纺纺莱赛尔纱的工艺配置。通过TH558型超大牵伸细纱机和FA507B型细纱机分别纺制莱赛尔9.8tex和莱赛尔14.8tex集聚纱,并对比了成纱质量;同时纺制了莱赛尔7.4tex纱,对TH558型细纱机牵伸后区有无压力棒情况下的不同中区牵伸倍数做了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四罗拉三区超大牵伸纺出纱的条干、强力、毛羽数、粗细节等指标较好,但棉结数有所增加;纺制莱赛尔7.4tex集聚纱时,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后纺纱质量较好,中区牵伸应控制在1.15倍~1.60倍。认为:四罗拉三区超大牵伸形式对纺制特细号纱有较好的适应性;牵伸后区加装压力棒可以明显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超大牵伸条件下纤维变速点分布与成纱质量之间的关系,先以定量为16.0 g/5 m的熟条来纺制定量分别为3.54、4.32、5.51、6.20 g/10 m的粗纱,而后在含有四罗拉四皮圈的TH558型三区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分别以50、60、70、80倍的前区牵伸倍数来纺制5.8 tex的细纱,并测试不同前区牵伸倍数下的纤维变速点位置,对纤维变速点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前区牵伸倍数对纱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区牵伸倍数为60倍时,纤维变速点分布更集中、稳定、前移,且纱线的各项性能较为理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区牵伸倍数的增大,变速纤维集中位置变得分散、后移且不稳定,条干不匀增加,纱线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大牵伸装置纺制JC 2.9 tex特细号纱的工艺。阐述了传统牵伸形式纺制特细号纱存在的问题以及超大牵伸机构研究现状。运用TH558型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成功纺制出JC 2.9 tex纱,并与普通两区牵伸形式进行了质量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在180.3倍超大牵伸条件下所纺的JC 2.9 tex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的三罗拉两区牵伸形式。认为:四罗拉四胶圈三区超大牵伸形式对细纱超大牵伸有较好的适应性,成纱条干较好、强力较高、纺纱断头较少,但成纱3 mm毛羽和千米棉结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探讨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的纺纱工艺。介绍了TH558型超大牵伸数控细纱机的控制原理和机构特点。在该细纱机上纺制了两种JC 6.5 tex纱,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中区牵伸倍数、中区胶圈钳口隔距和前区胶圈钳口隔距等4个因素对成纱条干质量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纺纱工艺方案。结果表明:中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前区胶圈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在细纱超大牵伸的条件下,前区集中牵伸而中、后区承担较小的牵伸倍数是较优的配置原则。认为:将超大牵伸与赛络纺、集聚纺工艺相结合,并在牵伸机构、专件使用和纺纱工艺配置上采取改进措施,可使成纱条干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牵伸区纤维的运动,基于单纤维在牵伸区内受到的引导力与控制力,采用循环迭代法建立纤维变速模型,计算牵伸区不同压力分布下不同长度纤维的变速点,并得到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以及各位置不同纤维(包括快速纤维、慢速纤维以及浮游纤维)的分布。结果表明:纤维的变速点位置与其自身长度有关,纤维长度越长,其变速点越靠近前罗拉钳口;在不考虑浮游区情况下,对于长度离散度较大的纤维须条,牵伸区内平稳、缓和的压力分布有利于纤维变速点的集中,但纤维变速点离前钳口较远;纤维长度长、离散度较小时,靠近前钳口增加附加压力有利于变速点的集中且其更加靠近前钳口。  相似文献   

9.
细纱机后区牵伸形式影响成纱条干.对现有的细纱机后区牵伸形式进行分析,介绍了曲线牵伸上销对后区牵伸形式的影响,并对普通紧密纱和曲线牵伸上销纱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曲线牵伸上销对14.6tex和9.8 tex的紧密纺成纱条干改善明显,但7.3tex的紧密纺成纱条干恶化.  相似文献   

10.
前言牵伸区中纤维运动变速点分布的研究是牵伸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成纱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成纱条干不匀率更为密切,加之国内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前区都是采用双皮圈牵伸。因此,研究纤维运动变速点分布的规律,无论是作为新型牵伸机构设计的理论依据,还是对现有的细纱机牵伸机构进行改造或合理的进行工艺参数的设计,以加强对牵伸区中纤维运动的控制,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试图提出比较理想的变速点分布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在正常的纺纱条件下进行动态试验,以期得到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A super draft ring spinning machine was designed to spin high-count cotton yarns. It was equipped with four-line draft system (FLDS) and four aprons. For yarns spun on FLDS, it often occurs that yarn unevennes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ree-line draft system (TLDS). In the paper, by cut-middles method, the fiber distribution in front draft zone of FLDS draft system was studied, and corresponding yarn qualities were analyzed. First, comparison analysis of yarn quality between FLDS and TLDS was presented. Cotton yarns of 9.7 and 7.3 tex were spun by TLDS and FLDS ring spinning machin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s that for 9.7 tex cotton yarn, slower fibers in yarns spun on FLDS are more than that in yarns spun on TLDS. For FLDS, the friction field at the back of front draft zone is stronger, which improves yarn evenness. However, for 7.3 tex cotton yarn, accelerated point of fibers on FLDS is nearer to nipper bite of front roller than that on TLDS. Thus, evenness of yarns spun on FLDS is better. Then, 4.9 tex cotton yarn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and they were spun by four kinds of draft distributions on FL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4.9 tex cotton yarns spun by 64.1 × 1.60 × 1.15, slower fibers at the back of front draft zone are mostly found. And accelerated point of fibers is nearest to nipper bite of front roller. Therefore, 4.9 tex cotton yarns spun by 64.1 × 1.60 × 1.15 have best yarn evenness.  相似文献   

12.
《江苏纺织》2013,(11):45-47
分析细纱机V型牵伸的结构特点和作用,通过试验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前上罗拉和中上罗拉的位置、使用后区压力棒等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可以达到掌握V型牵伸装置的性能,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纺制莱赛尔纱时超大牵伸条干恶化严重、大颗粒棉结和毛羽较多等纺纱难点,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对超大牵伸纺制莱赛尔纱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分析,并探讨牵伸中区和前区的上销结构、中上罗拉形式对7.4 tex紧密莱赛尔单纱成纱质量的影响,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密切值法和Borda法的决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牵伸前区和中区采用大前冲上销,中上罗拉使用低硬度高弹性软胶辊时,可有效改善7.4 tex莱赛尔紧密单纱的成纱质量水平,能满足开发莱赛尔高档纺织面料的质量要求,牵伸中区关键工艺参数对莱赛尔成纱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细纱机依纳V型牵伸机构的优化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纱机常采用的依纳V型牵伸机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通过在后牵伸区增加一附加压力棒消除反包围弧,从而提高牵伸效果,并对其产生的毛羽增多的弊病采取了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世界范围内16家纺纱机械生产商(环锭纺、转杯纺)参与了由位于瑞士办黎世的国际纺织机械制造商联盟(ITMF)组织的年度市场调研(表1)。先前由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协会报道的交货量已被公布在中国官方出口统计年鉴中的估计值和数据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超大牵伸纺纱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成纱质量好等优点。超大牵伸条件下对纤维牵伸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利用TH558型超大牵伸细纱机,改变总牵伸倍数、中区牵伸倍数和罗拉加压进行纺纱试验。经分析发现:随着总牵伸倍数和中区牵伸倍数的增大,牵伸力变小,牵伸不匀率变大,牵伸变得不稳定,成纱质量变差。在牵伸力与握持力相适应的条件下,罗拉加压越大。成纱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7.
纯生仙人掌啤酒以优质麦芽和食用仙人掌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既有纯生啤酒特有风味,又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该文对仙人掌汁的制备,仙人掌汁的添加量、添加方法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及纯生啤酒酿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提高棉纤维的成纱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假捻装置,在加装假捻装置的环锭细纱机上分别控制装置的速度、位置和纺纱方式,纺制了28.1 tex 棉纱,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假捻器在纺纱过程中的最优转速为300 r/min,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纱线的强力和毛羽;假捻点与前罗拉钳口的连线和水平线之间夹角的正切值为0.7 时成纱效果最佳,假捻器的位置可改变纱路进而影响加捻三角区的大小和状态,纺纱过程中优选假捻器的合适位置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假捻器与斜位纺结合使用,改善了单一假捻纺纱情况下的纱线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羊绒与羊毛长度差异较大、牵伸隔距难以确定的问题,在JWF-1516 型棉纺环锭细纱机上采用滑溜牵伸与非滑溜牵伸的方式纺制山羊绒/羊毛混纺纱、山羊绒/ 羊毛/ 桑蚕丝混纺纱,分析滑溜牵伸与非滑溜牵伸方式纺制低比例山羊绒混纺纱的线密度和纱线质量。纺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滑溜牵伸与非滑溜牵伸的方式,均可纺制单纱线密度为11.1 tex 的羊毛/ 山羊绒(84/16)混纺纱与羊毛/ 山羊绒(65/35)混纺纱;与非滑溜牵伸方式相比,采用滑溜牵伸方式纺制的细纱粗节与细节明显减少;采用滑溜牵伸方式,可纺制单纱线密度为10 tex 的羊毛/ 山羊绒(84/16)混纺纱(单纱条干CV 值为19%),和单纱线密度为8.3 tex 的羊毛/ 山羊绒/ 桑蚕丝(80/10/10)混纺纱(单纱条干CV 值为18.8%),但这2 种线密度的混纺纱用非滑溜牵伸方式不可纺。  相似文献   

20.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以5种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纺制了C18.2 tex和C14.6 tex纱,进行了纱线性能测试,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论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38时,C18.2 tex和C14.6 tex纱质量最好,表明后区牵伸倍数趋近临界牵伸倍数时,成纱长毛羽少,条干CV值低,且粗细节、棉结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