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印染》2015,(18)
利用硅氢化反应对含氢硅油进行改性,并协同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对棉织物进行拒水整理。通过测试淋雨性能和静态接触角,优化了有机硅的改性合成工艺,探讨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NCC协同作用对拒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氢硅油的含氢量为0.2%、碳碳双键/硅氢键的比例为1.2∶1、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物质的量比为9∶1时,制得的改性有机硅拒水效果最佳;当改性有机硅质量浓度为10 g/L、焙烘温度为160℃时,整理织物的拒水等级和静态接触角分别为85分和144.0°;当粒径为220 nm的NCC协同改性有机硅对织物进行拒水整理时,拒水效果显著提升,拒水等级和静态接触角分别为95分和146.8°,经SEM观察发现,NCC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均匀的粗糙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环氧硅油、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原料,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支链有机硅改性硅溶胶型拒水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通过测试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粒径、接触角和吸水率,对拒水剂的结构和拒水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拒水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整理条件为:拒水剂0.8%、焙烘温度120℃。整理后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33.8°,表明支链有机硅改性的硅溶胶具有良好的拒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6,(1)
采用有机氟系和有机硅系拒水整理剂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拒水整理剂和焙烘条件对织物拒水性能及雾化度的影响。车用涤纶织物优化拒水整理工艺为:拒水剂J3 5 g/L,150℃焙烘60 s。整理后,织物拒水效果达到4~5级,雾化度为0.06 mg。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锦纶/棉混纺织物用于户外运动产品的特殊要求,采用无氟拒水剂CWR-9A对混纺织物进行拒水涂层处理,并选取黏合剂来进一步提高拒水剂与织物间的粘接牢度。探讨了拒水剂质量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黏合剂种类、黏合剂与拒水剂体积比、洗涤次数等对混纺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得到锦纶/棉混纺织物拒水整理最佳工艺:CWR-9A质量浓度为120 g/L,焙烘温度为170 ℃,焙烘时间为90 s,黏合剂BD-01与拒水剂CWR-9A的体积比为1∶20。对整理后织物的表面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接触角、拒水等级等。结果表明:黏合剂BD-01的引入可显著提高无氟拒水剂与混纺织物的粘接牢度,其接触角最高为138°,拒水等级最高达到5级。  相似文献   

5.
毛织物的含氟拒水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洪  李建强 《印染》2007,33(23):36-38
用含氟拒水整理剂对毛织物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以整理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催化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作为主要工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织物拒水整理进行研究。根据整理后织物的拒水等级、耐静水压等指标,得到整理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条件为:Nuva TP 80g/L,交联剂60g/L,催化剂0.8g/L,在185℃焙烘2min,整理后织物拒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染色及复合功能整理工艺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阻燃拒水性能和雾化度的影响。采用先染色后复合整理的优化工艺(一浴法复合整理,Z5阻燃剂50g/L,J3拒水剂5g/L,焙烘温度200℃,焙烘时间90s)进行整理,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阻燃性及拒水性能,雾化度为1.13mg。  相似文献   

7.
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在棉织物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施秋萍  朱泉 《染整技术》2009,31(11):10-14,45
自制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工作液pH值、焙烘温度及时间、工作液浓度等对拒水拒油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一浸一轧(带液率65%左右),100℃热风烘干120s,160℃焙烘120s。并测试拒水拒油整理对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轧焙烘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测试分析整理后织物的水接触角、油接触角、静水压值及拒水拒油等级,研究拒水拒油剂质量浓度、架桥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因素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采用防水剂3679A对涤/棉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如下:防水剂3679A质量浓度30 g/L,架桥剂3523质量浓度4. 5 g/L,100℃下预烘120 s,165℃下焙烘90 s。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种类的磷系阻燃剂和拒水剂配制成一浴整理液,以浸轧焙烘的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一浴整理,分析整理后织物的燃烧性能和拒水性能。选择相容性较好的阻燃剂和拒水剂,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优化一浴整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试验配方为耐久性阻燃剂RUCO-FLAM VOD 300 g/L和防水防油整理剂SY-09 50g/L;最优工艺条件为110℃烘干180 s后170℃焙烘120 s。经过阻燃拒水一浴整理的织物续燃时间≤4 s,损毁长度≤8 cm,符合GB/T 5455—1997的B1级标准要求,且织物拒水性能达到3级。  相似文献   

10.
主要采用高效抗静电剂HS-2032对涤纶织物进行抗静电整理,以改善其抗静电性能。设置工艺条件时,以整理剂的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为参数,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纯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再通过悬垂性测试、强力和透湿性测试来评定整理的效果,最后综合诸多因素,确定出整理剂对涤纶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优工艺:质量浓度为8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45s。  相似文献   

11.
袁京  李战雄  范敏  樊丹 《印染助剂》2012,29(4):39-41
自制了单组分和双组分氟硅拒水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整理.对比研究了该2种氟硅整理剂的整理功效,其中双组分氟硅整理剂整理效果更好.研究了双组分氟硅油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及整理剂用量对拒水整理功效的影响,并测试了拒水整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确定了双组分氟硅油最佳整理工艺为:二浸二轧(轧余率75%左右),100℃预烘120 s,170℃焙烘120 s.由此得到的拒水整理织物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有机氟树脂对毛织物拒水拒油多功能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EC50有机氟拒水拒油剂对毛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探讨了整理剂和配套交联剂浓度、催化剂、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优化工艺参数;此外,测试了织物整理前后的强力变化及增重率。结果表明:经整理后毛织物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普通聚丙烯(PP)非织造布拒水性以及获取果实套袋对生长微环境影响状况等信息,以水性聚氨酯(PU)为交联剂,用氟系拒水剂对PP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拒水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浸润时间、焙烘温度对整理后拒水效果、透气率、透光率、断裂强力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整理工艺。用非织造布制袋并进行葡萄套袋下田试验,测量果袋内外日均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探究拒水PP套袋对果袋内微环境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拒水整理的因素主次排序及最佳工艺分别为:焙烘温度130℃;拒水剂质量浓度40 g/L;浸润时间10 min;水性PU质量浓度3 g/L。整理后PP果袋拒水性提高60%。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了含氟整理剂,通过轧烘焙工艺对丙纶复合非织造布SMMS和木浆非织造布进行了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整理剂用量为20 g/L,120℃焙烘90 s时,SMMS非织造布拒水等级为10级,拒油等级为8级.当整理剂用量为20 g/L,110℃焙烘100 s时,木浆非织造布拒水等级为10级,拒油等级为8级.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抗酒精性能、抗血液渗透、透气性、断裂强力及耐静水压性能,能满足医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HS1100有机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芳砜纶厨师服面料进行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厨师服面料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40 g/L,焙烘温度190 ℃,焙烘时间5 min;测试了整理织物风格、透气性能和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的厨师服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标准水洗后,拒水等级仍可达10级,拒油等级达7~8级.  相似文献   

16.
涤纶水刺非织造布的拒水整理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  胡望明 《纺织学报》2007,28(1):84-86
采用含氟防水剂DF-3000对涤纶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探讨了整理剂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总结了整理工艺,并研究了兼顾色牢度和拒水性能的整理方法。结果表明,当DF-3000质量浓度为8 g/L,焙烘温度为170~175℃,焙烘时间为1 min时,经拒水整理的非织造布拒水等级达到5级,耐水压性能达到16 cm以上。在拒水剂中加入聚乙烯醇(PVA)能使非织造布兼顾拒水性能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17.
赵振  樊增禄  李庆  刘倩倩 《印染》2012,38(4):14-17
以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Actyflon-G02)、苯乙烯(SM)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为聚合单体进行乳液聚合,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剂;对制备的共聚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整理上。通过研究拒水剂用量、轧余率、预烘温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应用工艺为:棉织物→二浸二轧(短链含氟丙烯酸酯拒水整理剂50 g/L,轧余率75%)→预烘(80℃,3 min)→焙烘(160℃,3 min)。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4.5°,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织物拒水拒油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整理效果不佳以及耐洗牢度差等问题,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碳短链含氟丙烯酸酯细乳液,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以单因素分析法探讨预处理方式、细乳液质量浓度、预烘工艺及焙烘工艺对棉织物的水油接触角的影响,得到等离子体预处理棉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细乳液质量浓度为60 g/L,浸渍时间为30 min,80 ℃预烘3 min,160 ℃焙烘3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0°、154°、135°;经30次洗涤后,棉织物对水、橄榄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45°、133°、113°;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36%,断裂强力及白度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织物三防整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春梅  李朝晖  吴燕 《印染》2006,32(20):34-36
选用Tri-proof A,Tri-proof B、BAYGARD GA-2和有机氟拒水拒油防污剂913等四种整理剂,对纯棉和纯涤纶织物进行三防整理,探讨了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对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每种整理剂的最佳用量和焙烘温度。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整理工艺,整理后织物的色光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