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兆懿 《印染》2011,37(20)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聚苯胺/棉复合织物.探讨了氧化过程中,过硫酸铵浓度对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以及聚苯胺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同时还利用衰减全反射法(ATR)、X射线衍射法(XRD)以及光学显微镜对聚苯胺/棉复合织物的红外光谱、结晶度以及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APS浓度为0.2 mol/L时,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最好,且聚苯胺与棉织物结合良好,而氧化聚合后复合织物中棉纤维的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晶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3.
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用扫描电镜和数字万用表对其形态和导电性能进行测试;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对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聚苯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 mol/L,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5~25 ℃。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5~25 ℃。  相似文献   

4.
瞿永 《纺织学报》2007,28(10):124-126
针对蚕丝复合织物各组分纤维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蚕丝/棉、蚕丝/麻、蚕丝/羊毛、蚕丝/涤纶、蚕丝/氨纶、蚕丝/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蚕丝/竹纤维等蚕丝复合织物使用的染料种类、染色方法的选择及在生产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全面反映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氧化还原一步法制备聚苯胺/银复合导电织物的新方法,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及热重分析仪对制备的导电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织物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水洗次数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一步法能够较好的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聚苯胺/银的复合镀层;经镀层处理后的织物热稳定性及导电性能均有所提高,力学性能变化较小,且经50次水洗后,其导电性能优于聚苯胺织物。本研究为开发具有高导电性、低成本的导电织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原位聚合法制备涤纶/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改进的原位化学聚合方法制备了涤纶/聚苯胺导电复合织物,即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两次机械挤压.试验以织物表面电阻率和聚苯胺质量增加率为衡量指标,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涤纶碱减量时间90 min,苯胺单体吸附时间60 min,过硫酸铵引发时间2 s,过硫酸铵轧余率120%.样品的表面电阻测定表明,此法制备的复合织物导电性能优良,表面电阻降至102~103 Ω数量级.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制备聚苯胺/金属复合导电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聚苯胺复合织物表面均匀沉积金属铜,以改善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探讨了化学镀条件(主盐硫酸酮、还原剂甲醛、络合剂、氢氧化钠用量、基质、时间和温度)对复合织物方阻、金属沉积速率及结合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化学镀工艺为:CuSO45g/L,酒石酸钾钠30g/L,NaOH6g/L,HCHO24mL/L,化学镀温度45℃,时间15min。  相似文献   

8.
茶色素染液pH值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及抗菌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观音茶提取液作为天然染料,分别在pH值为3.5、5.5(茶提取液本身pH值)、7.5、9.5的条件下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并对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液pH值对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和色光均有较大影响,当染液pH值为5.5时,织物的K/S值最大;染色羊毛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摩擦和耐洗色牢度,但耐日晒牢度较差,对光照表现出深色效应,随着染液pH值的升高,织物光照变色效应减弱;当染液pH值为5.5时,染色羊毛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最高,分别为98.9%和93.2%;染液酸碱度的提高均会降低染色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其中碱性染液对其抗菌性的降低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蚕丝针织起绒复合织物具有优良保暖性能的内在成因,选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分析了织物厚度、总密度、克质量等结构参数与保暖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得出:蚕丝针织起绒复合织物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并且随着织物厚度、总密度及克质量增加,织物的保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羊毛-涤纶复合抗静电织物,通过试验对复合抗静电织物的导电时间稳定性、导电耐水洗性、导电耐磨性和导电耐高温性进行探讨,研究不同外部环境与导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的导电性能随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仍然在抗静电织物的导电范围内,导电性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喷墨印花时墨滴在蚕丝机织物上的扩散过程,以微量活性染料墨滴为研究对象,探讨蚕丝织物组织结构、墨滴体积对墨滴在织物上扩散形态的影响,分析织物预处理剂对墨滴扩散形态及扩散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活性染料墨滴在蚕丝机织物上的扩散与织物紧度有关,墨滴扩散形态在较大紧度织物上呈“十”字型;在过小紧度织物上呈椭圆形;墨滴扩散中央长度随墨滴体积增大近似呈线性增长,墨滴扩散外围长度随墨滴体积的增大先快速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过量尿素使墨滴的扩散区域增大,适量尿素有利于缩小墨滴的扩散区域;海藻酸钠和阳离子改性剂YS 均可降低墨滴的扩散程度,且海藻酸钠可改变墨滴的扩散形态,使墨滴由“十”字型转变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桑蚕丝织物数码印花的得色量及手感,对桑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数码印花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前处理上浆配方对丝绸织物数码印花得色量的影响以及汽蒸、水洗工艺参数对青、品红、黄、黑4种颜色印花得色量的影响,测试了该处理条件下产品的色牢度,并评价其印花效果。结果表明:汽蒸时间为30 min时得色量较好;当前处理上浆配方中海藻酸钠用量为0.5%~1%,硫酸钠用量为7%,碳酸氢钠用量为1%,尿素用量为4%时,丝绸织物的喷墨印花色彩得色量达到最好,印花织物表观得色量K/S值可达74.81,各项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聚苯胺/ 羊毛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利用醋酸和盐酸共掺杂一步合成聚苯胺/ 壳聚糖(PANI/ CTS) / 羊毛复合导电织物。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四探针测试仪对复合织物的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CTS 用量对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苯胺吸附的微观运动,进一步研究了CTS 增强PANI/ 羊毛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当CTS 用量为2. 05% (o. w. f)时,PANI/ CTS/ 羊毛复合导电织物的电导率达到11. 32 S/ cm;羊毛角蛋白分子表面非均匀电场分布导致苯胺非均匀吸附,而CTS 氨基质子化有助于弱电场区域的苯胺吸附,使得苯胺整体吸附量更多,均匀度更好,聚合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PANI 层,提高了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普通桑蚕丝针织物的抗皱性、保型性和耐磨性差等问题,采用将桑蚕丝施加高捻的方式,改进桑蚕丝针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对不同捻度桑蚕丝针织物力学性能、外观形态性能的实验研究以及织物风格的评定,系统地研究了高捻桑蚕丝针织物的性能和织物风格。采用KES织物风格测试仪测定不同捻度织物的16项力学指标,进而得到评定织物基本风格值的HV值,分析了高捻桑蚕丝针织物风格方面的综合性能。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高捻桑蚕丝针织物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拓展了桑蚕丝针织物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纺织品结构生色光子晶体的色彩饱和度,通过静电吸附将黑色活性染料引入带正电聚苯乙烯(PSt)胶体微球表面,制备了一种外表面吸附染料型PSt结构基元(活性染料/PSt微球),采用数码喷印方式在桑蚕丝织物上构建结构生色光子晶体。研究了染料在PSt胶体微球表面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模型,对活性染料/PSt微球的结构形貌及所得光子晶体的排列和结构生色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t微球表面染料的吸附量随时间、温度和染料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该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型;活性染料/PSt微球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微球粒径较吸附前略有增大;白色蚕丝织物表面所构建的活性染料/PSt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微球排列规整有序,呈现鲜艳明亮的结构色。  相似文献   

16.
真丝与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活性染料染真丝/棉混纺织物,通常存在真丝上染率低、色浅、混纺织物同色性差的缺点。通过对染色各工艺条件,如pH值、盐、碱量和温度等的研究,寻求可以提高此混纺织物染色同色性的途径,即真丝/棉混纺织物在酸性条件下用活性染料染色,碱性条件下固色。随染液pH值的降低、元明粉用量增加、纯碱用量减少和保温温度的提高,纤维间的同色性趋好。  相似文献   

17.
以六水合氯化镁为原料,氢氧化钠和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双滴加的方法,成功制备出粒径50 nm且分布较为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镁。纳米氢氧化镁经离心烘干后,通过浸渍法整理到真丝织物上,优化的整理工艺为:纳米氢氧化镁用量40.6 g/L、温度80℃、浴比1∶50、时间1 h。经优化工艺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1.7%,损毁长度为11.0 cm,烟密度为13.71,比市售氢氧化镁整理的织物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