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消防员防护服面料的舒适性并考察织物组合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选取我国消防服常用的11种织物,模拟消防服层次构成,即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和隔热舒适层,进行多层织物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几种织物组合,其基本性能均符合GA 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但热湿舒适性与美国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织物的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均与其面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织物热阻、湿阻与面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总热损失与面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织物组合间空气层的厚度对织物组合的热阻值影响较大;织物组合总热损失与克罗值、透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直接用于评价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通风孔和通风道设计对人体运动热生理及主观舒适感的影响,采用针织挑洞工艺与凸条工艺设计了2款运动服,在人工气候舱中进行着装人体实验,评价所研发运动服对人体皮肤温度、衣下湿度、汗液蒸发率等客观生理指标,以及主观热感觉、湿感觉、黏体感、舒适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通风孔设计的服装能显著增加人体汗液蒸发,降低衣下湿度,同时受试者的主观热、湿、黏体及不舒适感也显著下降;在通风孔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通风道设计的服装,由于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大,使得服装的热阻也增加,未能起到进一步改善人体热生理及舒适感的作用;在运动服的设计中,应当在控制服装热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通风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电加热服的设计,建立皮肤、衣下空气层与加热型织物的组合体,探索其对加热型织物系统传热性能的具体影响。选用6种不同的织物,并通过在测试板与织物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分隔板来模拟衣下空气层,分析加热装置关闭与打开时加热型织物系统的热阻和加热装置提供给测试板的加热功率的变化,评价织物系统的热量传递。结果表明:不论加热装置是否开启,加热型织物系统的热阻都随空气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加热装置打开时织物性能对织物系统热阻的影响增强;加热装置放置位置越靠近皮肤,加热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经编间隔织物和海绵材料透气性能和热湿传递性能的测试研究间隔织物的舒适性能,详细介绍性能测试过程中的试样选择、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条件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间隔织物的透气性能优于同等厚度的海绵,而其热阻和湿阻均小于海绵,因此间隔织物是一种透气、透湿、导热较好的材料,是制作休闲服装、内衣面料、坐椅床垫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服装的热阻和湿阻是影响服装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使用暖体出汗假人对4件不同号型的男士发热针织内衣的热阻与湿阻进行测试,并使用三维人体扫描仪和逆向工程软件获得了男士发热针织内衣与暖体假人之间的空气层厚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空气层厚度与热阻和湿阻之间的多项式回归模型,用以对内衣的热阻和湿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所测号型范围内,发热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逐渐增加,但二者的增加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4个号型的内衣中,M号发热针织内衣的透湿指数最高,所对应的空气层体积为1 888 cm3,说明M号发热内衣的热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衣下空间对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影响,阐明衣下空间与穿着舒适性的关系,在介绍衣下空间定义与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了不同状态的衣下空间对服装接触舒适性、压力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并重点论述了衣下空间与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衣下空间对服装热湿舒适性影响最为明显。最后对衣下空间与服装舒适性关系研究提出展望,认为应区分衣下空间与服装松量二者概念,并着重研究衣下空间热湿传递机理,以探究衣下空间最优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国内外缺失有效评价服装热防护性能通用量化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织物热防护性能(简称TPP)测试的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方法。该服装TPP评价方法是通过拓展织物空气层厚度的TPP测试,同时对着装形态特征提取衣下间隙,然后将着装衣下间隙分布与织物不同空气层厚度的热防护性能值进行匹配与集成,从而获得服装热防护性能的评价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织物条件下服装规格设计越贴体服装,热防护性能越差;相同规格条件下织物性能越好,服装热防护性能越好;该服装TPP评价与燃烧假人烧伤评价所反映的服装热防护性能一致,可与织物TPP值、燃烧假人烧伤评估共同作为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纺织品的热湿舒适性,从人体与环境的热平衡过程入手,讨论服装在实际穿着中的热湿传递作用;提出用热阻、热阻率、湿阻、湿阻率、当量热阻、当量热阻率六个指标作为织物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介绍了一种新的测试纺织品热湿舒适性的仪器——织物微气候仪;给出用该仪器测试的8种织物的试验结果;并设计了对比穿着实验;统计分析了热湿舒适性指标与主观热湿舒适感觉的相关关系,得到了比较明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降温服的制冷效果,设计了一款结合风扇和喷雾的混合型降温服。选取Supplex织物作为降温服的外层面料,利用SGHP出汗热板仪测试了等温条件下不同风速、衣下空气层厚度及喷雾组合织物系统的湿阻、热损耗及有效制冷功率。试验结果表明:风速、喷雾及空气层厚度对织物系统的湿阻以及有效制冷功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风速、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及喷雾的加入,织物系统总湿阻减小、有效制冷功率提高。与单一的通风型降温服相比,风扇喷雾混合型降温服具有更好的制冷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雪丽保暖材料的保暖原理 ,主要品种分类以及在服装、防寒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与聚苯板复合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其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的耐温隔热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菊芬 《国际造纸》1995,14(6):8-12
本文对耐温纤维的发展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叙述了耐温纤维的性能,成型方法,以及在造纸工业中应用耐温纤维研制的纸张,用于高温隔热,低温保冷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体在静止站立和行走时服装局部热阻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真人测试和假人测试服装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利用热流计法对人体设定的10个部位测定热流密度,计算得到服装局部的热阻,通过面积系数计算得到站立和和行走状态的服装总热阻,然后对不同测试条件下各部位服装的动静态热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斜率,并探讨 了不同状态对服装热阻的影响。结果显示:动态热阻明显低于静态热阻,10个部位动静态模拟斜率依次为:0.72,0.75,0.87,0.74,0.75,0.83,0.82,0.95,0.61,0.64;斜率小于或等于0.76的部位受运动的影响显著。最后得到真人测试的静态热阻和动态热阻,真人和假人测试得到的静态热阻以及动态热阻之间的数字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酰亚胺纤维保暖特性设计织造了聚酰亚胺纤维与中空涤纶混纺的保暖絮片,将其与市场常用絮片进行通透性、压缩性及保暖性对比测试。聚酰亚胺纤维絮片透气性达到优等保暖絮片等级的同时取得最小值,透湿性满足人体日常需求,蓬松度和压缩率较涤纶絮片稍差,回复率保持较高水准,保暖性能明显优于市场常用絮片。  相似文献   

16.
几种新型保暖絮材性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市售的几种新型高保暖材料的保暖性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各种不同保暖材料的优缺点及适用 的场合,分析了几种新型保暖材料的特点和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废旧纺织纤维资源化利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采用废弃涤纶织物与氯化聚乙烯逐层贴合,热压制得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隔声复合材料。通过对废弃涤纶织物、纯氯化聚乙烯(CPE)板、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隔声材料的隔声量曲线分析发现,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最好;改变废弃涤纶织物层数、面密度和加压压力,制得不同参数的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通过对隔声量曲线分析可知,随废弃涤纶织物层数、材料面密度和加压压力的增加,其隔声量提高;对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量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服装保温性的科学测试方法,采用LD-1型服装保温仪分别在控制服装热阻和环境温度的情况下考查了服装系统的非稳态传热时间;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了穿着方式对服装热阻的影响;在服装系统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环境温湿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稳态传热时间会随着服装热阻的增大而延长,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在测量外套类服装时,必须内着一件标准内衣以减少“风洞效应”;并且由于服装热阻的测量值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影响服装热阻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所有的测量必须在接近服装的使用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锆离子修饰可提升羽绒的保温性能,为进一步提高锆离子负载量和坚牢度,缩短工艺流程,采用植酸对羽绒进行预处理后,将其浸渍于硫酸锆溶液中,经螯合吸附制得锆离子修饰功能羽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对修饰羽绒的结构进行表征,远红外辐射发热仪、平板保温仪对修饰前后羽绒的红外温升及保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植酸预处理的锆离子修饰工艺不损伤羽绒原有的绒小枝及夹角特征形貌,修饰羽绒的蓬松度、清洁度、残脂率指标满足羽绒标准要求;植酸预处理显著提升了羽绒对锆离子的吸附量,修饰羽绒的红外温升和保温系数分别提高40%和8.1%;锆离子、植酸与羽绒纤维之间主要以共价螯合方式结合,具有良好的水洗牢度,经9次水洗锆离子仍维持较高负载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纸基绝缘材料散热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六方氮化硼(h-BN)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添加到纸浆纤维中制备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和绝缘性能的导热氮化硼复合绝缘纸。研究结果表明,APTES对h-BN改性成功且改性h-BN导热填料热稳定性略有下降;当混合尺寸改性h-BN导热填料添加量为40 wt%时,绝缘纸的导热系数和体积电阻率分别为0.682 W/(m·K)和4.72×1014 Ω·cm,比原纸分别提高了387%和8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