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以沈阳市内最有代表性的"四塔四寺"为例,对沈阳藏传寺院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佛寺空间布局、主要建筑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四塔四寺"与沈阳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及其他地区的藏传佛寺进行比较,寻找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空间与内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2.
法明寺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自唐初建,至今香火延绵不断,虽然目前仅存一殿一塔,但其对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研究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论文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参考法明寺碑文记载及梳理相关史料,结合法明寺的历史发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法明寺大殿的建构技艺特征,进一步明晰汉传佛教寺院建筑在云南边疆地区的传播发展与地方建构技术的灵活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3.
玄胜旭 《华中建筑》2013,(10):136-141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寺中的经楼与钟楼布局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由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佛寺布局中的经楼与钟楼,由佛殿后边至佛殿前边、由中心院落以外至中心院落以内迁移,但其左右位置却无定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早期佛寺制度由于受印度犍陀罗影响,一般将塔置于整个佛寺的中间位置,后期由于官方及民间佛教的发展,"前塔后殿"式布局成主流。随着佛教中国化的成熟,唐代,佛教寺庙布局路线合二为一,向着佛殿为中心的形式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北方古建筑考察中所遇到的佛寺论述佛教寺院的布局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单体建筑遗址的平面形制特点;阐释渔猎游牧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寒地低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下的汉传佛寺营造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黑龙江流域古代汉传佛寺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追溯汉传佛教在黑龙江流域内的两次发展高峰期和佛寺遗址的区域分布特点;分析渤海国时期和辽金时期黑龙江流域汉传佛寺遗址的总体空间布局和佛殿、佛堂等单体建筑遗址的平面形制特点;阐释渔猎游牧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寒地低温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下的汉传佛寺营造特点。  相似文献   

7.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县金带镇境内,距县城十二公里,系云、贵、川、渝各个佛教大寺庙的祖庭,是一座蜚声中外的佛教禅宗寺庙,被誉为“西南禅宗祖庭”。数百年来,几经修葺扩建,现占地120余亩。远眺寺院,茂盛的树丛中,红色的围墙如彩带绕寺,宏伟的楼阁隐约可见,令人神往。双桂堂历史文化丰富,建筑壮观,园林优美,誉为“蜀中丛林之首”。  相似文献   

8.
赵邵华 《山西建筑》2007,33(19):17-18
结合佛教寺庙形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了佛教寺庙的总体布局,通过对海会寺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的探究、解读以及分析,以提高人们对海会寺宗教建筑的认识,力求能对宗教建筑研究和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谢浩 《建筑》2001,(11):57-58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寺院则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建筑。我国的佛寺大都修筑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它记载着封建文化发展和佛教盛衰的历史,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寺庙建筑非常辉煌的年代,佛寺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之间,其中有些已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观赏价值。 我国佛寺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能看到的大都是明清建筑,布局普遍采用纵轴式,整齐对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布…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建筑师,并不打算在这里对历史做忠实的说明.反倒想谈一下日本的建筑做法及这种做法在反映时代的同时是如何变迁的.日本的建筑历史中,在飞鸟·奈良时代,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来的寺院建筑是真正的样式建筑的开始.中国寺院建筑的伽蓝(寺院)布置,是设置一条中轴线,在该轴线上对称布置门、金堂(安置佛像的建筑)、塔(安放舍利子,可以说是释迦墓:佛塔)、讲堂(和尚们的学习场所)、此外还布置有藏经楼、钟楼等.  相似文献   

11.
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的北麓,寺内建筑布局特殊,寺内主要建筑大乘阁置千手千眼佛一尊,是我国最大的木质造像。1960年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时,因大佛向前倾斜,需要同时进行加固修整,对大佛进行了详细的勘查、测绘。大佛由十五根立柱和四层搁板组成的木框架,在木框架的周圈钉二层至四层壁板,将整个木框架封闭在内,在最外一层的木板上再精工细雕而成。从大佛内部木框架做法,可以看出古代楼阁建筑的基本结构方法,被巧妙地运用在大型木造佛像上,此法充分显示了造像匠师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2.
摩尼殿位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前半部的中轴线上,始建于公元1053年,是一座面阔、进深各七间,四面出抱厦,重檐歇山顶,抱厦山花向前式的建筑。檐下及各榑、枋节点均施用斗栱。摩尼殿外檐斗栱攒数多,构件复杂,损坏较多。因施工场地比较宽阔,摩尼殿斗栱的修配采用了“地上修配法”。本文详细记载摩尼殿修复工程中的实际操作,以及斗栱的修配与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湖广会馆及其周边的社区复兴,湖广会馆古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修复设计中,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市场文化经济相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 坚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观,强调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适合东方木结构体系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慧寺源流     
马旭初 《古建园林技术》1984,(2):54-54转24
大慧寺现今仅留存大悲殿一座,重檐庑殿顶,殿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佛像。碑文记载,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及两神童弟子系宣统年重修过,而殿内东、西、后墙壁画及两旁二十八尊道教星宿神像均系明代塑造。大悲殿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有关人士进行关切并开展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尺度研究之于个案营造技艺、营建历史, 群案匠作示踪,度量衡史和科技史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对于创建纪年明确,集辽代大木、辽代彩塑、辽代壁藏于一体的薄伽教藏殿而言,其尺度研究意义尤为凸显,然现有研究中关乎尺度者仍有诸多空白可补。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和前人测绘成果,试对该殿之大木、主尊佛像、平棊和藻井架构、壁藏的基本尺度设计进行解读,并提出七点尺度假说。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席力图召古佛殿的正殿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建筑角度得出其具有正殿属性,是明末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寺院的正殿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蔚  杨玲 《重庆建筑》2013,(12):16-19
该文介绍了明清会馆及其在重庆的发展,通过对南华宫历史脉络的梳理来进一步阐述会馆这一类公共建筑在重庆建筑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通过大量的现场调研和测绘,从文物保护学的角度来探讨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策略。同时还对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综合价值评估,以确保文物建筑的修复更加科学、合理和真实。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黄龙洞剧场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在山、水、田、林之间,以及风、光、景与人类需求诸元素的相互作用中,将风景保护、绿色建筑与当代设计美学理念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形态:建筑蹲伏于黄龙洞口,沿索溪河远眺石英峰林景观;石灰岩板叠成的斜向肌理,与玻璃窗带相间,这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肌理和材料,同时注解了武陵山地的岩层地质构造;建筑倾向东南的生态屋顶是对光和热的适应;而含蓄的入口和翘首的建筑形体,是对作为剧院"观—演"功能关系的生动流露。周围环境的改造是设计的有机部分,将原有的水泥广场恢复为稻田,形成纯朴乡村田园。在自然、田园与当代建筑的交响中,产生了和谐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韩国首尔景福宫的勤政殿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精美的外表为人们所共识和感慨。该文引入符号学的三元关系理论,研究两座宫殿中装饰元素的不同表征方式,根据其特点解析当时人们的审美心态和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并从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角度把握当时中韩两国的建筑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解读摆手堂     
邓晓红  李晓峰 《华中建筑》2013,(10):171-174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物质承载空间——摆手堂,是具有祭祀、庆典和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场所,由神堂、场院、入口门楼和中心木杆或树木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具有土家特色的公共空间.该文从选址与布局、场景与活动以及地方性特征等方面对土家摆手堂进行解读.摆手堂是土家聚落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类型有别于住宅、宗祠和戏场,具有公共空间属性.文章分析了摆手堂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现存摆手堂的修葺质量令人担忧等问题,提出应重视摆手堂的保护和重建,新建摆手堂应体现原生态,保护和利用土家族聚居文化的整体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