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中石化北京设计院对板壳式换热器的研制,板壳式换热器与立管式换热器的对比及国外引进的板壳式换热器的对比,证明了国内自己研制的板壳式换热器的优点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大型板壳式换热器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板壳式换热器是集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换热设备。板壳式换热器样机在兰州炼油化工总厂重整装置上使用 3年 ,效果良好。应用于克拉玛依石化厂重整装置的首台大型板壳式换热器顺利研制成功 ,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焊接板式换热器的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板壳式换热器(PSHE)主要由板片组和壳体组成,吸取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污垢系数小、密封性能好,可以用于高温、高压的工况。其结构还可做成可拆式,便于清洗维护,壳程和板程可以设计为多程,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4.
分别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使用特点,以及这两种换热器在广州石化重整装置中的应用情况。使用板壳式换热器后,降低了装置能耗,减少了操作费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板壳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设备 ,在国外大型催化重整装置上得到广泛应用 ,而国内引进该设备需花费大量外汇。首台国产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结束了大型板壳式换热器依赖进口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板壳式换热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板壳式换热器 ,它由壳体和板片上只有 2个导通孔的矩形波纹板片传热面焊接组成 ,具有强化传热、制造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和设备紧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板壳式换热器在甲醇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阐述了板壳式换热器的特点及其在甲醇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对板壳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一次性投资进行了比较,说明在甲醇装置中应用板壳式换热器节能效果显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板壳式换热器在歧化装置中的选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歧化装置进料换热器的特点和国内首台应用于歧化装置的国产板壳式歧化反应进出料换热器,并将其与采用管壳式换热器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对板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及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对比发现,三种换热器传热效果有很大差异。结合三者的优缺点,设计一种可拆板对式板壳换热器,使其具有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结构、板壳式换热器壳体结构和可拆板式换热器可拆性的结构特点,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板壳式换热器双尺度波纹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壳式换热器是从板式换热器发展而来 ,但其敞开的板外侧通道可以实现多种板式换热器所不能完成的传热过程 ,特别是液膜传热传质过程。针对不同过程的特点设计波纹板波型是板壳式换热器推广应用的关键。介绍了适合于凝结过程的同向双尺度波纹板片和适合于需要分布液膜的吸收、蒸发等过程的交叉双尺度波纹板片。  相似文献   

11.
炼油厂的减黏裂化和FCC装置分馏塔底部冷却器结垢,影响整个装置的工艺性能和效益。对螺旋板式热器性能、特点进行论述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螺旋板式换热器,能提高装置传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污垢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  相似文献   

13.
纵流式换热器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方法 ,对纵流式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进行简化和假设 ,建立了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为改进收敛性和提高计算精度 ,用算子分裂法和二阶时间精度离散格式等改进算法 ,用三维等参单元导出了离散化非线性控制方程组 ,编制了数值模拟程序。对纵流式换热器壳程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状态和热流分布 ,并分析了支撑结构的参数变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纵流式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圆杆折流杆结构换热器只有在较高壳程流速时才能达到较高传热效率,以及目前缺乏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支撑结构场协同关系定量计算关系式的情况,开展了新型菱形折流杆换热器的传热研究。运用实验方法获得换热器壳程传热关联式,验证了新结构良好的传热效率;利用CFD软件直观地得到了换热器壳程流场和温度场分布。通过对壳程能量方程的无因次变换,得到了壳程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场协同角的定量关联式,证实了新结构具有更好的场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螺旋折流片强化壳侧传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涡旋流动强化传热的机理出发 ,提出了强化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新方案———螺旋折流片式换热器。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同心套管螺旋片式换热段的壳侧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讨论了螺旋片结构对其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蜂窝紧凑螺旋板换热器的结构及试验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能达到普通螺旋板式换热器的1.5倍以上,同时总压力降仅增加20%左右,单位压力降的传热系数平均提高了10~20 W/(m~2·℃·kPa),从理论上证明了此新型换热器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热管传热性能对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素雯  张红  庄骏 《石油机械》2006,34(12):14-17
在零重力辅助下,小热管热阻是小型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集总参数法对于换热器系统数值计算的高效性思想,建立了热管、热管换热器的集总参数模型。对同一热管换热器选用不同传热性能的热管,在不同传热温差和流体质量流速下,就其散热效能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零重力辅助下,热管换热器管内热阻存在一临界值Rcri。当热阻RHP≤Rcri时,管外热阻起主导作用,热管换热器的散热效能εh几乎不随热管管内热阻的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