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比聚氯化铝、硫酸铝、聚硫酸铁和氯化铁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藻密度1.6×10~(10)个/L左右的铜绿微囊藻原水,经处理后取得相近的出水效果时,聚合混凝剂比无机盐混凝剂投药量少很多,聚氯化铝比硫酸铝的用量减少70%以上,聚硫酸铁比氯化铁用量减少30%以上;对于铜绿微囊藻原水,铁系混凝剂对浊度、TOC的去除效果优于铝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对色度、藻密度的去除优于铁系混凝剂。  相似文献   

2.
针对津河水体开展长达18个月的定点采样监测分析,对造成藻华现象的优势藻种进行了显微识别。结果表明,近两年津河水体总体为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每年7、8月份藻华暴发,呈现重富营养化特征,经观察鉴别属于微囊藻型蓝藻污染。以Chl-a、浊度及UV254为主要水质参数,探索投加无机混凝剂用于藻污染控制的可行性,并对4种混凝剂的藻污染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无机混凝剂控制津河藻污染效果显著(聚合氯化铝对Chl-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高达89%和92%),相同实验环境下混凝净化效能依次为: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FC(三氯化铁)AS(硫酸铝)。  相似文献   

3.
采用强化混凝—电气浮联合工艺对三种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进行处理,考查其工艺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优反应条件。选取了pH、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混凝时间四个主要因素,设计了对三种水华藻类的强化混凝—电气浮工艺的正交试验方案。在试验因素范围内,对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3.33%、96.3%和66.67%;混凝条件是藻类处理的关键条件;pH为首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水源水中藻的危害与饮用水除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饮用水源水中藻类污染的危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农业退水大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给饮用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影响水厂供水的水量和水质,其表现包括:(1)影响水处理过程正常运行。藻类及其分泌  相似文献   

5.
铁盐除磷技术机理及铁盐混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铁盐除磷技术的机理与过程,铁盐溶于水后,Fe3+通过溶解和吸水发生强烈水解, 生成Fe2(OH)24+、Fe3(OH)45+、Fe5(OH)96+、Fe5(OH)87+、Fe5(OH)78+、Fe6(OH)126+、Fe7(OH)129+等多核羟基络合物。这些含铁的羟基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水体中胶体的(?)电位,使胶体凝聚,再通过沉淀分离将磷去除。合适的pH可以提高磷的去除率,对于正铁离子,最适宜的pH为4.5~5; 对于亚铁离子,则为7~8。阐述了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复合亚铁、聚氯化铝铁、聚硫酸氯化铝铁等铁盐混凝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优缺点,认为铁盐混凝剂必将朝着高分子化、复合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除藻与控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龙根 《中国水利》2006,(17):34-36
对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的去除和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针对目前使用的除藻与控藻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控制的可行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是除藻技术的直接手段,而生物法是通过生物对藻类的控制来达到控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湘江长沙段水源水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臭氧氧化、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及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陶粒滤池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三种组合除藻工艺对某自来水厂的藻类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微过滤机除藻船初步测试主要包括船体和微过滤机测试。船体测试包括试航、发电机负荷测试、系统单位小时耗油量测定等;微过滤机测试包括系统最大水处理量、除藻率及水体净化前后的浊度、总氮和总磷等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聚合铝类混凝剂及混凝条件对余铝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一系列试验 ,分析了聚合铝类混凝剂的性能、投药量及混凝条件等因素对余铝的影响 ,并进一步分析了余浊与余铝的相关性 ,为生产上控制水中余铝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压力强化混凝沉淀过滤除藻工艺中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试验对比研究了预加压和预氧化后的含藻水,经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后的藻毒素去除效果,考察了不同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及投加量对藻毒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藻水加压后混凝沉淀,藻类和浊度物质去除效果最优,蓝藻去除率达到96.2%,浊度降至0.49NTU。含藻水在加压和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未增加,而次氯酸钠预氧化后水中藻毒素浓度最大增幅为215.78%;对于加压水样,在混凝剂投加前30min或投加后7min投加粉末活性炭效果较好,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5~20 mg/L时,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4.13%和53.57%,而与混凝剂同时投加则效果不佳。对次氯酸钠预氧化的水样,粉末活性炭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时效果最好,沉淀水藻毒素平均去除率15.84%。  相似文献   

11.
陈建  王冰  金洪钧 《给水排水》2006,32(Z1):104-109
我国城镇供水正面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严峻挑战.评述了高藻类现存量干扰水处理过程导致的供水问题,以及高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就国内外现有藻类生物量控制对策和供水处理除藻工艺提出若干结论,并对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