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生素K是H.Dam在距今约70年之前发现的。他在进行小鸡的胆固醇代谢研究时,用除去脂质的饲料喂养小鸡,约三周后,发现小鸡的肌肉上有出血现象,分析其出血的原因,认为这是脂溶性因子的缺乏影响了血液凝固因子,此脂溶性因子用德语中凝固“Koagulation”的字头来表示,命名为维生素K。维生素K很长时间未被人们所重视,直到1974年,研究发现维生素K与骨骼的新陈代谢有关,才再次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粉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脂酶,酶解后用NaOH皂化,用正己烷萃取,蒸干后用甲醇乙酯混合注溶解;用甲醇作流动相;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K1,此法成功地提取了乳粉中的维生素K1,回收率达87.8%,变异系数CV为1.147%。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D_3和维生素K_2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95%甲醇水:异丙醇=(98:2, 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样品经C_(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分离,并于264 nm波长检测。结果维生素D3在浓度0.1282~1.2818μg/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7%~100.7%,相对标准偏差为1.7%;维生素K_2在浓度0.51397~5.1397μg/m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在97.3%~10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同时测定维生素D_3和维生素K_2含量,可在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对各种维生素的发现,不仅为维护人类健康开辟了新天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维生素发现史上,曾有过成千上万的海员因缺乏维生素C而死于坏血病;用米糠却又能挽救无数因缺乏维生素B1而濒于死亡的脚气病病人……当实验室里那成群的小鸡死于致命出血时,引出了维生素K的意外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快速测定奶粉中维生素K1与K2。方法:加入脂肪酶水溶液酶解奶粉样品;酶解液加入异丙醇与KOH水溶液进行定容后,在线固相萃取装置上进行上样、转移、分析测定和清洗平衡后,进入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洗脱将维生素K1、K2分开,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VK1、MK-4和MK-7在0.002-0.1ug/mL范围内良好线性;检出限分别0.12ug/100g、0.14ug/100g、0.19ug/100g。结论:这种快速测定法溶剂消耗少,大幅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省了人力,实现了自动在线净化检测,提高了灵敏度,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将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氯化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食品添加剂添加到浓缩纤维素酶液,通过单一防腐剂试验、组合试验,得到最佳防腐剂组合为苯甲酸钠、氯化钠,组合比例为苯甲酸钠0.1%、氯化钠7%。对最佳防腐剂组合进行试验,在25℃条件下存放90 d,抑菌效果明显,且酶活残留率达90.2%,高于对照24.6%,结果表明,组合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可提高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221-225
维生素K2是一类必不可少的人体内源性高活性维生素,为甲萘醌类系列化合物,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因能高产维生素K2而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文中对纳豆芽孢杆菌及其合成维生素K2的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国内外微生物发酵产维生素K2的研究水平进行综述,并指出维生素K2是参与呼吸链的关键电子传递载体,在发酵过程中会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分泌至胞外。基于目前发酵状况,提出了维生素K2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发展方向,为实现维生素K2的高效合成和积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一文 《中国食品》2000,(2):8-38
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量减少和易发生骨折 的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逐年增加。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预防骨 质疏松症不能只依靠钙,应该开拓钙以外的营养素。现在已 知血液凝固必需的维生素K与骨代谢有关,并且引起了关注。 1995年日本国内开始将维生素K。制剂(成分维生素K2- 9)作为骨量减少、疼痛的骨质疏松症的改善药品销售。同时 含有维生素K1或维生素K2 的食品原料也投放到市场。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K2- 4与骨代谢的关系及维生 素K-4加工成易于食品利 用的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维生素K2的高密度连续发酵生产工艺,通过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培养,研究了培养基组成、转速、p H、溶氧量、后处理技术等因素对维生素K2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香菇菌渣复配蛋白胨为氮源(5%),甘油为碳源(5%),pH为7,通气比大于1.5 vvm,转速为600 r/min时,采用高密度连续发酵技术,5 L罐发酵产量最高达35.58 mg/L。发酵液萃取后,废液再通过纳滤膜截流,提高维生素K2回收率,并制成富含维生素K2的菌菇粉。维生素K2的结构经高效液相及质谱确证。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菌菇粉产品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刺梨果汁生产过程中,采用柠檬酸和二氧化硫处理、保存维生素C、减少损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果汁生产中膜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分离技术,在果汁的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述了膜技术在苹果汁、柑桔汁、山楂汁、葡萄汁、草莓汁等果汁生产中的应用和特点,并展望了膜技术在果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VK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Rx-SIL正向色谱柱,以80%正己烷-20%异丙醇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PDA检测波长250nm。结果:VK1浓度在0.5~3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2%,加标回收率为91.8%。结论: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保留时间缩短。可作为植物油中VK1含量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维生素K2产品中七烯甲萘醌(MK-7)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0%甲醇/水(含0.1%乙酸)(95:5=V:V),50%异丙烷。流速为等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40℃。结果 MK-7在浓度0.355~2.132 mg/m 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99以上。重复性实验中相对标准偏差为0.41%,加标回收率为98.15%。结论此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维生素K2中MK-7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正相和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品种维生素K_2的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正相法采用硅胶正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乙酯:正己烷(0.5:99.5, V:V);流速为1.8 mL/min;反相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均为270 nm。结果 2种方法维生素K_2浓度在5~100μg/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维生素K2在5.00、25.00和50.00μg/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93.20%~99.2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n=5)。正相法和反相法的检出限均为5μg/g。结论 2种方法均具备操作过程简单、回收率较高的特点,但反相色谱法具有更好的检测稳定性,更适合保健品软胶囊中维生素K2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红曲霉的应用源于我国古代,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Monacolin K为代表的多种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在药用方面惊人的潜在价值才相继被发现,它们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综合概述了各种发酵因素对红曲霉生产Monacolin K的影响及其在生产研究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多组分配方含维生素K_2制剂中七烯甲萘醌含量的方法。方法试样在酸化、酶解后,经异丙醇提取,采用反相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七烯甲萘醌含量。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七烯甲萘醌在0.20~7.9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方法的定量限为1.6μg/g,回收率94.55%~1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2.33%(n=3)。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多组分配方制剂中七烯甲萘醌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