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谦  朱明扬  罗林根  石浩  吴少平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206-211,287
以湖南当地茶叶品种(毛尖)为试材,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茶叶多糖含量,选取影响茶叶多糖提取得率的10种单因素进行多糖提取试验,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影响多糖提取得率的4个主要单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茶叶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3次,提取温度85 ℃、酶反应时间3.0 h、超声功率1000 W,在此条件下,茶叶多糖提取得率为5.01%±0.08%。此方法可靠,提取率高,适于茶叶中的多糖提取。  相似文献   

2.
以大果木姜子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果木姜子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大果木姜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建立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超声时间、提取功率和液料比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大果木姜子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大果木姜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35 min、提取功率80 W、液料比40∶1(mL/g),多糖得率为5.92%。大果木姜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糖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以艳山姜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艳山姜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艳山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建立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优化艳山姜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对DPPH 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艳山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艳山姜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超声功率70 W、液料比40∶1(mL/g),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5.37%。艳山姜多糖对DPPH 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多糖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产鱼腥草为原料,采取乙醇浸提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然后在该工艺条件下对自然存放时问不同、采摘季节不同、部位不同的鱼腥草原料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考察。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总黄酮提取量有显著影响,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有影响;鱼腥草自然存放时间越长,总黄酮含量越低;不同季节采摘的鱼腥草其总黄酮含量以8—10月最高;鱼腥草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结论:以原料十倍量的7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h、提取次数3次,即可获得鱼腥草总黄酮最佳提取效果;以8-10月采摘、叶、存放时间越短,总黄酮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溶剂,用无水乙醇做沉淀剂提取茶多糖,研究了云南普洱茶茶多糖提取最佳方法并测定不同翻堆样普洱茶(人工接种优势菌种,“渥堆”封闭发酵,10d翻堆一次,40d结束)中茶多糖含量。试验证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无水乙醇浸提4h,取茶渣,沸水提取40min,重复3次,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渥堆”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翻堆样中茶叶渥堆时间越长,茶多糖含量越高,一翻堆含量仅0.45%,到四翻堆上升到1.68%,以上均为干物质计。  相似文献   

6.
鸡腿菇菌柄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腿菇子实体的菌柄与菌盖分离后,分别进行干燥,得鸡腿菇菌柄干粉。本文以鸡腿菇菌柄粉为材料,对菌柄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确定了菌柄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40、温度81℃、时间2.5h、提取2次,水溶性多糖得率为12.65%,多糖含量为70.50%。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柄碱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10,4%NaOH溶液,80℃提取2h,提取2次,碱溶性多糖得率为20.14%,多糖含量为38.51%。  相似文献   

7.
以提取油脂之后的茶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茶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同时对各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茶叶籽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乙醇浓度64%、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25h。实际得率为6.43%。优化后工艺茶多糖浸出得率高、安全可靠,可为茶多糖在食品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茶叶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和源  蒋迎 《食品科技》2003,(10):17-19
以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分别考查了提取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固液相比等因素对提取茶叶多糖效果的影响,并与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水和20%乙醇提取多糖的效果好,微波功率越高越有利于多糖提取,总提取时间以60 min以上为宜,液固相比达到15∶1即可。该技术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较,提取率高,节省时间,明显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分别考查了提取溶剂、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固液相比等因素对提取茶叶多糖效果的影响,并与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下,水和20%乙醇提取多糖的效果好,微波功率越高越有利于多糖提取,总提取时间以60min以上为宜,液固相比达到151即可.该技术与传统热水浸提法相比较,提取率高,节省溶剂,明显提高了提取效率.茶叶粗多糖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作用强度较弱,且维持时间较短;对小鼠淀粉和葡萄糖负荷糖耐量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和品种的茶叶中提取茶叶多糖,其抗氧化活性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品种以及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茶叶多糖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的能力有较为明显的不同,而同一产地不同等级茶叶中的茶叶多糖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的能力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