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柔性耦合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动力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通过六维空间单层[1]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导出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绘制功率谱曲线,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揭示机组的质量、筏架阻尼等结构参数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最终给出浮筏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实际中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扰源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给出了系统动态特性结构化分析方法,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结合工程实际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数值计算结果,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支承结构柔性作用及其对隔振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频率设计点选择合理,可有效控制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实际中浮筏隔振装置 ,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扰源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 ,给出了系统动态特性结构化分析方法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 .结合工程实际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数值计算结果 ,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支承结构柔性作用及其对隔振效果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安装频率设计点选择合理 ,可有效控制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4.
弹性浮筏系统的实用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对建立在柔性基础-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将浮符和基础的固有频率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针对计算结果,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5.
浮筏弹性对复杂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非对称多支撑多扰动源弹性基础弹性浮筏系统形成的复杂柔性动力耦合现象,用功率方法分析和计算了弹性浮筏系统振动的传递过程和特点,并对弹性浮筏隔振系统和刚性筏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该方法弥补了以往柔性耦合系统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弹性浮筏系统的实用解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 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固有频率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 ;针对计算结果 ,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7.
浮筏隔振系统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子力学统计分析模型,研究了稳态随机力激励下“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振动功率流统计特性,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筏架和隔振器参数改变对传递到基础结构功率流的影响。分析结果与采用导纳分析方法及传统隔振理论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变刚度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磁悬浮支承隔振单元结构,并应用于多自由度浮筏隔振系统.以带有刚度可调的磁悬浮支承隔振单元的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其传递到系统基础上的功率流数学表达式.通过实例分析了磁悬浮支承刚度、基础尺寸、浮筏质量,以及浮筏转动惯量对传递到基础上功率流的影响,为浮筏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磁悬浮隔振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计算机辅助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有其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针对工程实际中常见的浮筏隔振系统,搭建振动实验台,通过具体的实验测试,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及其输入、传递功率流,以期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试验研究有其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针对工程实际中常见的浮筏隔振系统,搭建振动实验台,通过具体的实验测试,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及其输入、传递功率流,以期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隔振装置中振动功率流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舰舶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为对象,研究了隔振装置中的振动功率流,用不同的振动功率流测量方法测量了通过隔振器传到上,下层质量和流入弹性基础中的振动功率汉,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了类似的测量结果,可以利用隔振器上,下端的加速度互谱密度和隔振器的传递视在质量测量通过每个隔振器传递的振动功率流,也可以通过各接触点的有效导纳和加速度测量通过各接触点的传递的振动功率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振动控制中传递功率流的复杂矩阵运算,推导了一种用于复杂隔振系统功率流计算的新方法.本方法算法简捷,各子系统的动态传递方程采用了统一的形式,具有递推性和延拓性,适用于复杂多层耦合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预测各子系统联接界面或耦合点的功率流,清晰地描述不同频段下各界面能量传递及衰减特性,有利于分析复杂多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3.
单层隔振系统在高频域的缺陷使人们进而追求更为复杂的结构来提高隔振效果,将中间质量插入振源和被隔离系统之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工程中应用;通过对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进行理论建模、推导传递功率谱表达式、绘制功率谱传递曲线,研究了振动功率流的传递机理,研究表明,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能在高频域获得较为理想的隔振效果;从振动控制的观点出发,如果空间允许最好对称安装;中间质量能够改变三阶谐振的位置,基础刚度则能改变基础的共振峰值位置,可以通过调节中间质量和基础刚度的方法来获得较宽的隔振频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维柔性连接的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研究复杂隔振系统的予结构导纳法建立旋转类复杂结构的功率流传递模型,重点研究了作为连接子结构的滚动轴承的模型建立及其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在系统建模后,研究了不同的能量传递路径及各传递路径之间的耦合,以功率流为参量,对于引起箱体壁横向振动的能量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振动控制中传递功率流的复杂矩阵运算,推导了一种用于复杂隔振系统功率流计算的新方法.本方法算法简捷,各子系统的动态传递方程采用了统一的形式,具有递推性和延拓性,适用于复杂多层耦合振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预测各子系统联接界面或耦合点的功率流,清晰地描述不同频段下各界面能量传递及衰减特性,有利于分析复杂多层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空间结构上空气源热泵机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6层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列举了其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屋面及顶层楼面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组运行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的原因;在屋面支承梁与机组原隔振层下钢梁之间增设隔振层,形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刚性基础双层隔振模型以及机组一屋面耦合的双层隔振模型,对比分析了大跨度结构对于机组减振效率的影响;列举了实施双层隔振后实测的减振效果.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大跨度建筑结构楼、屋面竖向刚度偏低,不利于抑制由机组运行产生的微振动;对于大跨度结构而言,常规的振动传递率设定偏低,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减振标准,振动传递率控制在0.01左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连续隔振机床系统功率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采用连续隔振器的机床隔振系统,进一步引入有限性及非对称性,同时计及基础柔性,提出连续耦合条件下的有效导纳概念,采用功率流理论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手段,导出了通过连续隔振机床系统的功率流传递谱,在理论计算及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系统主要结构参数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间质量结构振动功率流的传递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层隔振系统在高频域的缺陷使人们进而追求更为复杂的结构来提高隔振效果 ,将中间质量插入振源和被隔离系统之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适合在工程中应用 ;通过对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进行理论建模、推导传递功率谱表达式、绘制功率谱传递曲线 ,研究了振动功率流的传递机理 ,研究表明 ,具有中间质量隔振系统能在高频域获得较为理想的隔振效果 ;从振动控制的观点出发 ,如果空间允许最好对称安装 ;中间质量能够改变三阶谐振的位置 ,基础刚度则能改变基础的共振峰值位置 ,可以通过调节中间质量和基础刚度的方法来获得较宽的隔振频域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弹性基础的隔振效果达到最佳,对影响其隔振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双自由度有阻尼振动动力学模型,应用傅里叶变换法求出振动传递率;基于序列二次规划法的锻锤砧下直接隔振优化设计模型,结合振动传递率化简结果,合理确定隔振系统优化参数.以5t模锻锤为例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参数使振动传递率下降25.29%,该方案使机器振动衰减更快、更平稳,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旋转机械主动隔振研究Ⅰ:功率流传递特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工程中的柔性安装问题,对柔性板式基础上的主动隔振进行了研究,用功率流指标描述主动隔振系统中能量的传输,运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导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传递的控制表达式,研究一类旋转机械的主动隔振,文章分为两部分,这里主要探讨了控制力为零时的纯被动隔振情况下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为第二篇的功率流控制策略研究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