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多钯柱热置换色谱法建立了一套氢同位素分离的实验装置,研究了钯柱活化时间、原料气的组成及高丰气体的提取比例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钯柱在500~550℃活化3h,分离温度选定250℃,升温速率10℃/min,在适中的提取比例下,高丰气体可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该系统能快速地将产品气中氕的体积分数降到1.0%以下. 相似文献
2.
3.
高流速下钯上氢氘的排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钯氘化物上进行了高流速下氢氘的排代实验。结果表明,氘的排代效率随排代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与低压、低流速相比,高流速下排代压力的增加部分弥补了流速增大对氢氘交换速率的影响,因此仍可以得到较高的氘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设计钯钇合金膜氢同位素分离器,并系统研究分离系数与温度、分流比、气体流速等因素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在573~723K范围内,对于66.2%H2-33.8%D2气体,当进料流速为5L/min、分流比为0.1时,分离系数由2.09下降至1.85;而当分流比为0.2时,分离系数由1.74下降至1.52。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分离系数逐渐降低。在573K下,进料流量为5L/min时,对于15.0%H2-85.0%D2,当分流比由0.050增大至0.534时,分离系数由2.43降低至1.35;对于66.2%H2-33.8%D2,当分流比由0.050上升至0.688时,分离系数由2.87下降至1.30。对于一定的分离过程,原料气体流速存在最佳值,达到该值时,分离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1mol/lHNO3介质中用蜜胺树脂柱色谱法从模拟高放废液中回收钯。结果表明,蜜胺树脂柱色谱法能有效地分离钯,涓附容量可达50-70mg/g;吸附的钯可用3%硫脲溶液解吸,蜜胺树脂有抗辐照性能。本方法在高放废液及贵金属提取工艺中分离回收钯等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提出了一种基于钯合金膜分离器串联(PMSCS)的氢同位素分离系统的初步设计,建立了评估该分离方法分离效果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和前期关于分离器分离系数的测定结果,估算了多级氢同位素分离系统分离级数与分离产品气、尾气中氘和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系统所串联的分离级数量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对于一个5级串联分离系统(单级分离器分离系数q=1.8),当以50%H-50%D混合气体为原料气时,若产品气的提取比例为40%,产品气中的D含量将达到约92%,产品气得到了充分富集;若尾气的提取比例为40%,尾气中的氢含量将达到约99.95%,尾气中的氘得到了充分的贫化.与低温蒸馏、热循环吸附分离和钯合金膜分离器级联分离比较,钯合金膜分离器串联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氚的贮留量小等优点,适用于氢同位素混合气体的分批次操作分离.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实验室规模的氢同位素分离需求,对少量氚(小于3.7×1013 Bq)的高效氢同位素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TCAP全回流工艺,将钯/硅藻土(Pd/k)填充色谱柱(长2 m,外径6 mm)吸附H-D混合气体(D丰度为50%)的温度控制在273 K以下,经多次加热 冷却循环后,从分离柱前、后两端加热各提取15%样品气,利用低温色谱法对样品气进行氢同位素丰度分析,对色谱柱的分离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原料气进入填充柱后(全回流之前)尾端提取气的氘丰度约为98.5%,经5个全回流循环(循环总时间为1.25 h)后,尾端提取气的氘丰度达99.9%。经15个全回流循环后,前端提取气的氘丰度由50%(原料气氘丰度)降至13.6%。通过实验数据对柱中氘分布进行了理论模拟,发现进样速率过快可能是导致前端提取气氘丰度过高的主要原因,柱中氘丰度最低点可能出现在色谱柱的中部。 相似文献
9.
固体表面吸附的氢同位素具有自发与气相氢同位素交换并达到某种程度平衡的性质,这种交换作用在金属氢化物表面同样存在.由于金属氢化物体系一般具有氢同位素效应,使得交换平衡时气-固相间的同位素丰度发生变化.利用这种性质可以进行金属氢化物柱内氢同位素间的置换,实现工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金属氢化物柱内氕氘间的排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ZrCo,LaNi5,LaNi4 .7Al0 .3和Pd等常用金属的氢化物上 ,进行了气 固间氕氘的一维相互排代实验 ,结果表明 :排代效果与温度、气相流速、固相比表面积及分离因子等因素有关 ;室温下Pd氢化物具有最好的排代性能 ,其次是LaNi5,LaNi4 .7Al0 .3,ZrCo。理论研究表明 ,气 固界面的同位素交换规律决定排代效果 ,排代流出曲线可以用塔板理论模型来描述 ,塔板高度是排代效果优劣的标志。决定塔板高度的首要因素是交换平衡程度 ;同等交换平衡程度下 ,氢同位素效应对板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双柱周期逆流法分离氢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具有正、反氢同位素效应的2种贮氢材料Pd和LaNi4.7Al0.3结合,组成双分离柱,测试了原料气氘原子摩尔分数为0.5和0.1的2种混合气体的流出曲线,并进行了周期逆流方式的分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产品气的氘原子摩尔分数一般大于0.995。改进方式后分离氘原子摩尔分数为0.1的原料气,产品气的最大氘原子摩尔分数为0.998,最大氘富集比为9.98,氘的回收率为92.5%,尾气中氢原子摩尔分数大于0.996,全分离因子大于120 000。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测定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用金属镁在500℃高温下将超轻水分解为气体,然后在常温下以高纯H2为载气,5A分子筛作为色谱柱,进行超轻水中氘含量的检测。用金属镁法分解水样,避免了传统铀法可能带来的放射性危害,且同位素效应远小于金属锌法。采用色谱在常温下检测氢气中氘的含量,也克服了普遍采用液氮低温法操作复杂,且H2、HD和D2的校正因子难以测定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以极低重水标准样绘制的HD峰面积与对应氘含量的标准曲线能反向延长到天然丰度以下,能用于不同氘含量的超轻水样品检测。该分析方法精密度高,同一样品经多次分解进样,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5%,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6.6%~99.9%,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0.166。测量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完全能满足超轻水生产过程中氘含量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氢同位素分离系统、 等离子体排灰气处理系统和贮存与供给工艺系统对进气品质的要求,需建立准确、快速、高精度的杂质气体分析方法。针对H2中体积分数为10-2~10-3的气体组分He、Ne、N2、Ar、CH4、CO和CO2,本研究首先采用配有1个Pora PLOT U通道和1个MS5- 通道的微型气相色谱仪,以H2为载气,建立H2中杂质气体的分析方法并优化测量参数。结果表明,杂质气体组分测量精密度优于0.2%,-0.5%<测量相对误差<0.5%,分离度>1.5,检出限为1.3×10-6~8.5×10-6,定量限为4.5×10-6~36.3×10-6,分析时间<2.5 min。在优化后的测量条件下探讨分别以He、Ne和Ar为载气测量H2中杂质气体的可行性,得到了标准气体色谱图。所建立方法能够满足工艺系统对进气的分析要求,并可拓展应用到其他氢同位素气体的杂质组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Pt-SDB疏水催化剂和亲水填料混装进行含氘、氚氢气与水的液相催化交换实验,研究反应温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对D、T转化率以及H-D、H-T的总传质系数Ky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T的转化率η(H-T)比D的转化率η(H-T)高,H-T的总传质系数比H-D的高;从D、T转化率随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的变化趋势可知,气体流量对D、T转化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即可获得较佳的转化率和总传质系数。在实际工艺中,反应温度选为45℃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50(8):724-726
Formation constants of a trivalent f-element, europium, with a series of carboxylates containing neutral donors such as amine and alcohol oxygen were determin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in 0.1 M NaClO4 at 25°C. Thirteen carboxylates were adopted for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complex stabiliz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trend of formation constants, a simple model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se ligand molecules were considered as composed of a certain number of fragment components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chemical bridges each of which differently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constant. All parameter values for electrostatic and steric effects of the fragments wer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The present model is useful for predicting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f similar multidentate ligands by combining the fragment components and parameter values.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物理吸附动力学和多年色谱分离氢同位素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氢同位素与5A分子筛表面的程序升温解吸过程开展了理论研究,推导了一级无再吸附、一级再吸附、二级无再吸附和二级再吸附四种条件下的解吸速率方程,并通过计算形状参数和解吸活化能对解吸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