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保持江西省水质总体良好,局部污染合理控制,兼顾各市、县发展需求,并给下游行政区良好入境水质的思路,提出了一个全省水污染物(点污染源)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方案注重了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际应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西藏自治区"一江四河"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好地区经济发展、城市(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与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护的关系,提出了"一江四河"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分配方案,为"一江四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系统规划,掌握水环境变化特征,计算太湖流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源的允许污染负荷量,采用"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管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使其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从而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高级BASIC语言,编制离散规划快速排除解法实用程序,对洹河32个污染源选择措施组合,在长城386微机上进行治理方案优化。在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中,利用概率稀释模型(PDM—PS),计算出洹河容许排污量,使其达到水质目标的投资最小,效益最好,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主要江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经划定的江门市主要江河水功能区建立水环境数学模型,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C0DMn和氨氮为控制指标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并根据各主要江河水功能区相对应的陆域污染物排放入河量提出现状水平年(2000年为基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成果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水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永州市城市饮用水源区水污染物现状量,允许排污量及现状削减量。对该水域水质目标的实现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提出相应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需要出发,应用系统分析和水质模拟方法,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系统结构及编制工作程序,并结合工作实例,探讨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流江玉林城区河段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和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总量的研究 ,明确了城区河流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从而为水环境管理从定性化向定量化转换提供科学的依据 ,并相应提出了治污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韩江流域水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和NH3-N。根据设计流量,结合其水功能区划2020年和2030年的规划水质目标,采用相应的计算模型对韩江流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削减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OD、NH3-N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提出入河污染物削减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方某城市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整体效益出发,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的排污总量分配层次结构模型,并以南方某市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为例说明这种模型的具体运用。该模型在综合分析了各项评价指标后,将求得的各区相对于区域允许排污总量这一总目标的权重之比,作为各区允许排污量之比,然后按此比例在各区间进行排污总量分摊。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等比例分配的不公平性及排污总量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又兼顾了各区间的实际差异,为该市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对洪水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流域由于其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给研究流域洪水形成及变化规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渭河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对实测洪水的影响;进而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暴雨时空变化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论认为:渭河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中,可既不考虑水库工程影响还原,也不考虑设计条件下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渭河下游近期淤积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9月建成并投入运用已38年。本文分析了渭河下游在近期的淤积发展情况,潼关高程一直居高不下,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急剧增加,主槽过洪能力锐减,同流量洪水位迅速抬升,洪水灾害日趋频繁,防洪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并对泥沙淤积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渭河下游的防洪和工程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现状水质及污染概况,以COD、NH_3-N、TP、TN为污染物指标,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了90%保证率、50%保证率最枯月及多年平均入库流量三种水文条件下的水域纳污能力;并以确保飞来峡库区达标指标维持现状且超标指标逐步得到改善的原则下,核定了2020年及2030年飞来峡水库的限制排污控制总量。其成果可为飞来峡库区水资源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渭河下游输沙用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沙河流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确定适宜的输沙用水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对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影响输沙用水量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一维恒定流非饱和输沙方程和渭河下游的来水来沙特点和冲淤规律,建立了渭河下游汛期输沙用水量计算公式.公式的突出特点,一是充分反映了来水来沙和冲淤水平对输沙用水量的影响,二是充分考虑了河道边界条件(以平滩流量表示)的影响.采用该计算公式,得出了不同来沙量和冲淤水平及不同河道边界条件下渭河下游汛期的输沙用水量.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引江济渭入黄方案研究和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  相似文献   

15.
六七十年代,渭河流域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这些水库经过三四十年运行,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一旦遇特大洪水,将面临溃坝危险,会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快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确保水库万元一失,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效益。  相似文献   

16.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划》,结合吴江市水资源质量及污染现状,采用一维非稳态模型确定水质参数,计算吴江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与吴江市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吴江市水污染防治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吴江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CODCr和氨氮分别为17 344和1 672 t/a,为入河量的56%和57%,CODCr和氨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54%和56%,该结果与污染物入河量、水质超标率结果基本吻合,说明纳污能力与限排总量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7.
渭河下游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量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床逐渐淤高,是渭河下游水患威胁严重的根本原因。堤防质量差、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河势多变和南山支流排洪通道不畅等是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加强河道整治工程和控制潼关高程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渭河8个断面2015年4月和9月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底泥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时上覆水中TN、NO_3—N、NH_3—N及COD含量均高于平水期,其中采样点D5(泾河汇入前渭河干流处)的污染物含量很高;间隙水中TN、NH_3—N、NO_3—N变化趋势相似,丰水期TN、NH_3—N、NO_3—N含量均高于平水期含量,采样点D5、D7(泾河汇入后干流处)丰水期总磷、COD含量很高;相关性分和上覆水中TN、COD浓度在丰水期高度相关,说明间隙水中TN、TP、COD的浓度是其上覆水中TN、TP、COD浓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渭河流域径流系数的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渭河流域1960-2005年的径流系数资料为基础,将渭河流域分为北道以上、北道-林家村、林家村-咸阳、咸阳-临潼(含张家山)、临潼-华县+状头5个区域。分析了这5个区域和渭河流域径流系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年际变化,并运用R/S法进行持续性分析,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分析趋势性,功率谱分析法计算周期,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相结合分析突变。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径流系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趋势并将继续持续下去,北道以上最显著周期为3年,北道-林家村最显著周期为2.66年,其他区域均无显著周期存在。径流系数突变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90年代初。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体渭河流域降雨转化为径流的能力显著减弱并在未来还将继续减弱。  相似文献   

20.
渭河河水氮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下游控制断面华县站1976年-2000年的氮浓度与流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①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的年平均浓度在研究年内呈现增加趋势,80年代增幅比90年代大;总氮的年平均浓度呈现相反趋势;②1976年-1993年硝氮年平均浓度大于氨氮年平均浓度,1994以后明显小于氨氮的;③氨氮的枯季浓度比平水期和丰水期的都高,90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河流径流减少和流域废污水增加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④1976年-2000年点源和非点源贡献的氮污染都呈现上升趋势,不过总体上非点源污染贡献突出,主要和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及氮肥施用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