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了高校教育发展任务,提出对培养各行业职业人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各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岗位定位,这为高校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策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科学发展视闻下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大一时注重学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能力认知教育;在大二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培育职业能力;在大三时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大四时进行就业技能教育与入职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这种全新就业格局的形成,也为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自我认知,了解客观世界,澄清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和对策,深层次地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剖析造成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根源;提出与时代要求、高等教育现状相匹配的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4.
职业与生涯及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包含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生涯规划三方面的含义,三者密切联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近期着手,就是做好职业规划,其核心标志是寻找适合的职业;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立足于发展,就是要确定全局性的长远的自我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站在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来规划职业.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从人生着眼,它是一个人对自身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最终达成安身立命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人职匹配"理论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做了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就业观念、精的就业能力及职业发展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并针对这三个要素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用职业榜样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构建职业理想,不仅能让大学生很快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知道自己在大学该怎样学、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大学生将简单的认知化为具体的行动,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努力促成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更需要引起高等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贫困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社会资本匮乏、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理复杂等多重就业压力,重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支持体系,催生新的职业领域,拓宽新的就业空间,对解决当前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其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一直是大学生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也最需要学校乃至社会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援助。高校扩招让大部分贫困生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的同时,逐年下降的就业率,大城市竞争强烈等就业形势让一心用知识重新书写人生的贫困大学生重新陷入困惑。在此对贫困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就业观念、个人定位、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从社会参与、个人认知、心理情绪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解决贫困生就业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鼓励高校人才到乡镇基层发展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认知、就业职业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思政课程对于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三农”振兴队伍极其关键。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可从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时效性、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就业不断走向市场化,许多大学生在职业定位时存在诸多迷茫和困惑,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职业锚"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职业锚"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核心,可以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部分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与非贫困生比较,约有14%的贫困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敌意和抑郁等症状,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和焦虑最为突出。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学生工作人员应该重视这一现象,及时做好疏通贫困生心理障碍和引导其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提出引导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和人生规划,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处理恋爱挫折的能力,让校园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生涯辅导(Career Counseling),早已成为西方学校教育的一种时尚。各高校普遍设有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对大学生开展整个人生规划的辅导。尤其是美国,打从中学起,就开设三年制的职业指导课程,让人们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目前美国大部分州都实施了覆盖初中和高中整个阶段的6年制的系统的生涯辅导。当一个人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开始郑重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认真地设计自己的职业之路。  相似文献   

14.
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高职高专大学生对自我职业前景的认知和职业选择,对大学生有着特殊意义。当前多变的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以更好状态迎接就业挑战。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探讨了贫困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并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某高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状况以及归因风格对他们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程度呈现出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接受就业指导训练的群体差异;归因风格类型对职业决策困难的不确定性维度、自我认知维度、职业目标维度、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和社会支持维度的影响差异显...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且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当前贫困大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总体人数较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贫困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击跨贫困生,也可以成为贫困生前进的动力。政府和高校在设法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高校更应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救能力、端正贫困大学生对贫困的态度,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提出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认为高校必须重视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和“慢就业”现象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存在求职主动性不强、自我认知不足、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基于循环理论的视角从人才培养目标、育人途径、职业能力监测评估等方面探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和“慢就业”现象的解决方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物质和心理的双重贫困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壁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感受,理解但不顺应他们的心理反应和某些认识偏差;实施物质援助时需尽量保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利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重视网络心理咨询,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谈心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