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材料的红外辐射机理以及堇青石的结构、性质;分析了影响堇青石材料红外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堇青石在红外辐射导电陶瓷、红外泡沫陶瓷、高温红外辐射涂料和常温红外辐射涂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堇青石作为红外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红外隐身材料可以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组成,并结合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用于红外波段测量红外晶体材料应力双折射的测试方法。选择了3.39μm的激光作为测试光源,选择蓝宝石晶体为待测红外晶体材料,同时在传统1/4波片测试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该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红外晶体材料的应力双折射;为了能达到最小可探测光程差小于10nm/cm的目标要求,对于测量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元器件进行了误差分配模拟计算,通过精度分析,认为使用1/4波片法是能够测量红外晶体材料的应力双折射光程差的,通过模拟计算可得单次测量的合成测量不确定度为6.3nm/cm。该测试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红外晶体材料红外波段的应力双折射测试当中,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相变材料制备及其在红外隐身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红外隐身涂料的性能,采用微胶囊技术对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并应用于军事目标中,以控制目标表面热惯量及表面温度,消除或降低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别,从而实现对背景红外特征的模拟。根据一般目标表面温度和相变材料所满足的条件,分别以聚酰胺为囊壁材料,正十四烷、正十八烷、石蜡为囊芯制备了3种不同相变温度的微胶囊相变材料,经过性能测试符合预期要求。并将其制成红外隐身涂料后涂覆在卡车模型上,结果表明,在荒漠丘陵热图背景下,明显提高了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5.
堇青石质红外辐射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展和推广红外加热技术中,开发低成本高辐射率的红外辐射新材料,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研制红外辐射材料的技术路线,并在试验条件下研制出全发射率高达0.946,成本较低的堇青石质红外辐射材料。  相似文献   

6.
美国环宇显示技术公司开发出了可昼夜切换发光单元的有机EL面板的原型。该产品为采用绿色可视发光材料及新开发的红外发光材料制成的有机EL面板。有机EL面板白昼以可视光显示.夜间则以红外发光显示。在红外发光模式下,使用专用眼镜观看。  相似文献   

7.
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了光弹性材料变形过程中3.6~4.6μm的红外辐射变化.发现了通过相减去噪和插值处理后得到的红外辐射等温线和应力光图中的等和线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和线条纹和红外辐射等温线的形状相似,不同应力区等和线条纹和红外辐射等温线有明显的对应,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分别对应着红外辐射热像的降温区和升温区,有效地实现固体材料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的判别.研究成果对于岩石、混凝土等非线性材料变形破裂过程的应力状态变化规律及其定量化分析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了光弹性材料变形过程中3.6~4.6μm的红外辐射变化.发现了通过相减去噪和插值处理后得到的红外辐射等温线和应力光图中的等和线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和线条纹和红外辐射等温线的形状相似,不同应力区等和线条纹和红外辐射等温线有明显的对应,拉应力区和压应力区分别对应着红外辐射热像的降温区和升温区,有效地实现固体材料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的判别.研究成果对于岩石、混凝土等非线性材料变形破裂过程的应力状态变化规律及其定量化分析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外衍射光学系统中衍射元件的设计波长直接影响光学系统的衍射效率.介绍了常见的三种红外材料,利用整个波段(3~14μm)衍射效率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红外双波段衍射效率的因子,分别模拟了三种不同材料组合下,561种设计波长组合的平均衍射效率.结果得出:三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在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波长下,其衍射效率平均值均可达到96%以上.设计了含有双层衍射元件的中远红外光学系统:入瞳直径EPD=33mm,视场2ω=9.2°,焦距f′=50mm,中波红外的传递函数(MTF)在40lp/mm所有视场达到0.6,长波红外在40lp/mm所有视场达到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长周期掺杂超晶格GaAs/AlxGa1-xAs红外吸收的特性,尤其在10.6 μm 处的红外吸收.方法在有效质量的基础上,计算GaAs/AlxGa1-xAs系列超晶格材料能带及带间光吸收谱.结果发现当GaAs/Al0.3Ga0.7As的周期层厚为 18 nm,GaAs 层厚为3 nm 时,在10.6 μm 处有一强的红外吸收峰.结论这类材料可被作为特定波段的红外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灰石,填充HDPE制备HDPE/硅灰石复合材料.从红外光谱、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方面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经硅烷偶联剂改性能降低其表面能,提高其疏水性,用量为硅灰石质量1.3%~2%为宜;改性硅灰石填充HDPE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填充量以30%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羰基铁粉与有机及高分子物质的相容性,选用硅烷偶联剂对羰基铁粉颗粒进行改性,并采取减少水的加入量降低偶联剂水解速率,促进偶联剂分子在颗粒表面的吸附.改性羰基铁粉颗粒表面包覆层在透射电镜中可观察到并达到40 nm.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硅烷偶联剂对羰基铁粉粒子表面进行了良好的修饰,有效促进了羰基铁粉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含铁玻璃的结构状态出发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铁着色玻璃的吸收光谱和颜色特征,探讨了芒硝影响含铁玻璃着色和光谱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铁酸亚铁Fe^3 -O-Fe^2 结构能在红光到近红外区产生强烈吸收,是含铁玻璃铁着色的主要原因,此结构外的Fe^2 和Fe^3 只对玻璃颜色起修正作用。传统用芒硝澄清的含铁玻璃其颜色只能是深浅程度不同的黄绿色,吸热性一般;而通过无芒硝的真空澄清方法制得的含铁玻璃颜色为亮丽的蓝色,且吸热性很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开链螯合剂H2L的合成方法已有报道,为探讨该螯合剂的谱学性质和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本文将对开链螯合剂H2L的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外墙保温用高效粘结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树脂浆料、丙烯酸树脂乳液为主要原料,高分子复合乳液、固化剂、增塑剂、乳化剂等为助剂制备了外墙保温用新型高分子共聚型粘结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固化剂、增塑剂以及乳化剂的含量对高效粘结剂粘结性能的影响。粘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所有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改性壳聚糖缓释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戊二醛为交联剂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研究,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壳聚糖膜,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改性薄膜进行表征,进一步测定改性膜的溶胀性,探索其最佳成膜工艺条件及交联剂用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和戊二醛反应生成交联结构,改善膜的溶胀度.  相似文献   

17.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耐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稳定剂GW-682、抗氧剂KY-1010、紫外线吸收剂UV-531等抗老化助剂为主,对环氧树脂浇铸体的耐老化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其对环氧树脂老化行为的影响,并利用DSC和红外光谱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抗老化助剂对环氧树脂浇铸体老化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光老化过程中环氧树脂稳定剂体系物理机械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光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配比。  相似文献   

19.
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 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及阳离子可聚合单体,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水基钻井液用阳离子型封堵剂,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封堵剂的结构特点。泥球浸泡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0%的阳离子型封堵剂乳液和饱和盐水抑制黏土水化性能相当。评价了阳离子型封堵剂对CaC12无土相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阳离子型封堵剂,可将CaC12质量分数为25.0%的无土相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120~130 ℃)控制在10.0 m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