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包裹体研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油气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已广泛地运用于油气勘探中,为研究油气藏的油气源、油气的成藏期,成藏期次,注入演化史。油气运移和地质的构造运动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手段,并解决了油藏地球化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在国外一些新的油气田的发现中包裹体起到了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本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湿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研究了石西油田油气藏的成藏期,期次,油气源及注入演化史并详细地叙述了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陆梁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的重要内容。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和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陆梁油田原油的油源、成藏时间、油气注入及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3.
油气包裹体在莫索湾地区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组分综合分析,确定了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工河组油气为两期成藏,第一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第二期油气成藏时间为晚白垩纪-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地区石炭系油藏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是高-过成熟的海相腐泥型气,巴什托地区天然气主要是高成熟的油田伴生气,和田河气田气则是过成熟的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混合。巴什托地区原油主要是演化程度高的低硫、低蜡的轻质油;原油至少有两期充注,保存条件较好;油-源对比显示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而与石炭系烃源岩无成因联系。巴什托油气藏主要有两大成藏期:一期是海西晚期,油气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另一期是喜马拉雅期,以形成次生凝析油气为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烃源岩、原油物化特征、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埋藏史-热史等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莫索湾地区的成藏期,确定其主要成藏期有三次:第一期油气运移发生在中侏罗世末期(168Ma左右),但形成的油气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降解现象严重;第二期油气运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15Ma左右),形成的油气藏得到较好的保存,并且在全区分布最为普遍;第三期油气运移发生在第三纪末期(3Ma左右),原油成熟度较高且物性较好,表现为密度、粘度、凝固点和含蜡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二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该盆地的重要勘探领域,潜力大,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仍存在分歧。通过分析原油性质,并应用流体包裹体观察、测温和盆地模拟以及储层颗粒荧光等多种技术方法,解析南缘山前齐古油田的油气充注过程。结果表明南缘齐古油田原油密度大且含蜡量高,气洗特征显著;不同层位储层中烃类族组分分异的现象明显。早期低成熟度的油气在~100Ma充注于下侏罗统储层,在~45Ma充注于中侏罗统储层,形成自生自储的古油藏。晚新生代(~7Ma)是齐古油田的主要成藏期,在断裂的作用下,古油藏被调整,深部高成熟度的原油和天然气沿断裂运移,二叠系—侏罗系储层发生气洗作用,导致不同层位储层内的油气分布复杂。由于齐古背斜下白垩统区域盖层缺失和断裂沟通地表,导致浅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储层油气严重散失,油气藏被破坏;而在中下侏罗统局部盖层的保护下,二叠系—下侏罗统油气藏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7.
原油在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具有发荧光的特点。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检测了J82等7口井的16块原油样品,建立了原油密度与荧光光谱参数Q_(650)/Q_(560)的关系图版,推算了致密储层中油包裹体原油的密度。选取YX58井泉四段致密储层中30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对油包裹体原油进行了定量化荧光光谱分析,建立了油包裹体原油的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处位置λ_(max)与相对应的荧光光谱强度最大值I_(max)及荧光光谱参数Q_(650)/Q_(560)的关系图版,并分析了致密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结果为:YX58井泉四段致密储层中油包裹体原油的密度为0.784~0.838 g/cm~3;该致密油气藏经历了两次油气充注,为边致密边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8.
车西洼陷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烃源岩,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油类型主要为沙一类低熟原油和沙三类成熟原油,沙三类原油分布广泛,是区内主要原油类型,沙一类原油仅分布在南部套尔河等油田且数量和规模均较小.本文采用盆地沉降史和圈闭发育史确定成藏期次,主力烃源岩生、排烃期确定成藏期次,饱和压力确定油藏形成的时间,储层流体包裹体均-温度确定油气充注时期等研究方法对车西洼陷油气藏形成期次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车西地区油气聚集时间可分为古近纪末东营组沉积和新近纪馆陶-明化镇组沉积两大期.纵向上,下部储层成藏时间早于上部储层.平面上,距离生油洼陷较远的南部油气成藏时间晚于距生烃中心近的北部陡坡区.研究区烃源岩厚度、埋深变化范围较大,生、排烃时间延续较长,许多油气藏具有多期充注、多期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石西地区地层钻遇最全、岩相连续性最好的石西1井、石西2井为基础,结合相邻井的单井资料,开展石西油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火成岩的岩石特征、物性特征及岩相特征等方面。石炭系火成岩自下而上发育基性-中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三个不同的岩性段,属于一个完整的火山喷发旋回,不同的岩性段其储层特征不同;根据对目的层段火山活动产物和岩石特征的研究结果,将石西地区的火成岩岩相划分为爆发相和溢流相,以溢流相发育为主,且溢流相带为本区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域;通过对石西油田火成岩储层的综合研究,推断了火成岩储层的发育区,并预测了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0.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的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问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综合分析,发现莫索湾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为两期成藏;储层包裹体中的油气油藏主要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成藏时间为晚侏罗纪一早白垩纪;储层孔隙中的油气来源于下鸟尔禾组烃源岩;成藏时间为晚白垩纪一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1.
石西油田烃类聚集及成藏史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岩储层发现两期烃类(沥青,原油)的聚集。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沥青和原油有相似的生源组成。但前者处于低成熟阶段:后者处于高成熟阶段,其形成是蒸发分馏作用的结果。成藏史分析表明,早期油藏形成于海西期,晚期油藏可能形成于燕山未期于喜山期。  相似文献   

12.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典型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海相成因的天然气藏分布于塔北、塔中和巴楚隆起上,它们在气组分、相态、非烃组分和碳同位素上具有各自的特征。通过对轮南9井石炭系、塔中1井奥陶系凝析气藏和玛4井奥陶系干气气藏三个典型气藏中天然气成因分析,识别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综合地质分析,总结出干酪根晚期裂解干气充注古油藏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晚期发生内部原油向气的热裂解形成凝析气藏;古油藏裂解形成的干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形成干气气藏等3种类型的气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油气具有高成熟度、低硫、高氮、富集重碳同位素(13C)的地球化学特征,这类油气的形成与具火山物质的深部烃源有关;生物标志物的指纹特征表明,陆南凸起石炭系泥岩抽提物与原油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石西油田可能为自生自储式火山岩内幕油藏,应重视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勘探认识。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 (油 )气藏中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和石炭系 ,紧临生烃凹陷、火山岩储集层发育是油气藏形成的根本前提 ,继承性古构造控制了古原生油气藏和现今油气的分布。石炭系 (油 )气藏形成时间早 ,油气能否保存至今完全取决于后期构造运动对古构造的改造程度。盆地内发育的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辛地区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东营凹陷的东辛地区为例,主要分析了该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以屋脊式断块油气藏为主体,在断块油气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沙三上-东营组油气藏,绝大多数为断块型;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下部,且油气藏类型与油气性质具有某种联系。下部沙三-沙二段为低饱和油藏,中部沙一段-东营组多为高饱和油藏及油气藏,浅部上第三系出现纯气藏。由深到浅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断裂对于多层系、叠瓦式展布的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音查干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白音查干凹陷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上部,稠油油藏在成油门限之上,稀油油藏在成油门限之下。油藏类型主要有 :(1)逆牵引背斜油藏;(2)披覆背斜油藏;(3)断块、断鼻油藏。油气藏的类型和规模受控于生油洼陷、区域生储盖组合、背斜构造或早期形成的断块构造以及沉积相带或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油气差异分离现象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石油学报》1985,6(4):13-22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油气区含油极为丰富的盆地之一,主要成油旋迴是渐新统沙河街组。整个盆地的油气藏有其特点,低饱和的油藏是在中等深度范围内,而高饱和油藏、油气藏及气藏只出现在浅部。中等深度1800~3200米内的独立油藏,全部都是低饱和油藏,至今未发现过一个气藏,饱和压力一般小于110大气压;大约在1800米以内的浅部,饱和压力值高达170大气压,有的不到100大气压,油藏伴生气藏,个别有纯气藏。大量资料说明东营凹陷深部油藏与浅部油藏基本上来自同一油源,由于构造破坏作用,使深部油藏转移到浅层。本文介绍东营凹陷在断裂活动强烈、垂向运移明显、溢出点位置不固定的条件下,差异分离作用的特点,据此可大致计算出油气聚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塔里木是 一个既富油也富气的盆地,它发育寒武系、中上奥陶统、石炭系和三叠-侏罗系等多套烃源岩,这是油气勘探的基础,也决定了其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分析认为,由于晚期生成的油气经历的破坏运动较少,对于成藏更具有实际意义;早期形成的油藏有破坏也有保存,油气可以在深部保存的必要条件是高压低热流;盆地中发育的五套储盖组合,为大型、特大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此外,结合具体地质条件讨论了库车油气系统、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