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水溶液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主要讨论了淀粉类型、引发剂类型、交联剂类型、添加剂类型、淀粉预处理方式、引发剂比例、引发剂加入方式等对反应的接枝效率、合成树脂吸水/吸盐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材料对合成高吸水树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液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主要讨论了淀粉类型、引发剂类型、交联剂类型、添加剂类型、淀粉预处理方式、引发剂比例、引发剂加入方式等对反应的接枝效率、合成树脂吸水/吸盐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亚固相条件下接枝淀粉浆料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固相条件下,利用化学引发剂引发制备接枝淀粉浆料。文章分析了亚固相条件下引发剂、反应温度及界面剂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涤/棉粗纱黏附力的测定表明,所研制的接枝淀粉浆料对涤/棉粗纱有较好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淀粉为接枝骨架,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醋酸乙烯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配比、淀粉浓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浓度18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5 h,单体配比2.5:1,淀粉浓度5%。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淀粉接枝共聚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后,淀粉的微观形貌已经改变,结晶度降低且醋酸乙烯酯成功接枝在马铃薯淀粉上。  相似文献   

5.
接枝变性淀粉浆料制取中引发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制备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所用引发剂的开发应用现状.认为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丙烯酸酯类单体难以接枝到淀粉大分子链上.目前应用的非高铈离子引发剂在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酯类单体时,接枝率较低.在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时,选用DHU-1型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引发效果好,可以替代铈盐作为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6.
研究制备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所用引发剂的开发应用现状。认为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丙烯酸酯类单体难以接枝到淀粉大分子链上。目前应用的非高铈离子引发剂在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酯类单体时,接枝率较低。在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时,选用DHU-1型氧化还原类引发剂,引发效果好,可以替代铈盐作为制取接枝变性淀粉浆料的引发剂。  相似文献   

7.
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经过酸解处理的改性淀粉与醋酸乙烯酯的接枝共聚反应,主要分析了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发剂对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过硫酸铵对该体系的引发效果最佳;且过硫酸铵引发剂采取分阶段加入的方式有利于接枝共聚反应的进行,第一次在酸解开始时加入,这样既可以达到预引发的目的,还能对淀粉起到一定的氧化作用;第二次在接枝反应开始1.5h后加入;两次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淀粉干基质量的2.2%和0.45%。  相似文献   

8.
研究淀粉与丙烯酸甲酯在微波加热时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崑  马涛  王玉田 《食品科技》2007,32(11):66-69
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物是淀粉化学改性的重要方法,该聚合物具有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的优良性能,在生物降解塑料中有很好应用。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甲酯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引发接枝共聚反应,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来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为1.16mol/L、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3.10mmol/L、反应时间在6min,接枝百分率、接枝效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淀粉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生成变性淀粉,可使用许多种引发剂。文章采用价廉的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试验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具有价廉、无毒、易生物降解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我国在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研究方面比较深入,对引发剂影响如硝酸铈铵、过硫酸盐、锰盐、辐射法等进行对比研究,选用不同的接枝共聚工艺方式,优化反应工艺条件,制备了具有不同特性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并把接枝的淀粉应用在废水处理、造纸湿部、吸水剂等多方面.就我国目前几大类引发体系对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的制备与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丙烯酸树脂涂饰剂,考察了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合成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并用明胶对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改性研究。研究了不同明胶用量下,改性产品乳液粒径分布的情况,及明胶用量的改变对膜的吸水率、透水汽速率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改性明胶的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悬浮法以淀粉接枝丙烯酸合成吸水性树脂;探讨单体与淀粉质量配比、交联剂、引发剂、油水体积比、单体中和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单体与淀粉质量配比5∶1、交联剂用量0.122 g、引发剂用量1.3 g、油水体积比1.3∶1、单体中和度70%;聚合物在自来水中最大吸液倍率为95 g/g,且产品具有良好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和AMPS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优化的反应条件为:x(AMPS)=35%,丙烯酸中和度80%,w(引发剂)=0.1%,w(交联剂)=0.08%.在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达550倍,吸w(NaCl)=0.9%的盐水溶液的能力达59倍.  相似文献   

14.
实验利用水溶剂法,以普通阳离子淀粉(C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DADMAC)、铝溶胶为原料,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制备了铝铵基阳离子淀粉(ACS)。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0.54%,单体用量为50%,铝溶胶加入量为3.5%,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 h,m(H2O)∶m(St)=2∶1,可制得氮含量约为0.58%的ACS,高于普通的阳离子淀粉CS(0.30%)。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产品的铝含量并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将铝铵基阳离子淀粉应用于脱墨浆中,最低白水浊度为5.2 NTU;最高灰分含量为23.27%。在用量低于0.5%时,能同时提高纸张的强度和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具有助留和增强的双重作用。通过在浆中加入相同量的ACS和CS进行比较,发现ACS的絮凝作用和助留效果均优于C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OP-10为乳化剂的三元共聚乳液的合成工艺。对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及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能有效地提高成膜的硬度、透光性、抗水性,同时还可赋予膜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16.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maize starch with acrylic acid using potassium persulphate as free radical initiator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Variables studied include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crylic acid concentration, starch/water ratio and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The carboxyl content of the grafted starch was determined and use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grafted yiel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aft yield increases by increasing persulphate; no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grafting could be observed upon using higher persulphate concentrations. Grafting increases also by increasing acrylic acid concentration up to 150% (based on wt. of starch) and tends to decreas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Starch/water ratio of 1:6 constitutes the optimal for maximum grafting. Raising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from 25 to 43°C enhances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mounts to 182.17 Joule/mole.  相似文献   

17.
以糯小麦淀粉为原料,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酰胺用量、丙烯酸甲酯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高吸水性树脂吸盐水性能的影响.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pH5.8,丙烯酰胺14g,丙烯酸甲酯1mL,反应温度75℃,引发剂4%过硫酸铵溶液5mL,交联剂2%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液0.5mL.此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盐水倍率达到62.1g·g-1.  相似文献   

18.
羟丙酯改性阳离子醚化聚乙烯醇增干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功能单体,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为阳离子醚化剂,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乳液增干强剂。通过FTIR及T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乳液粒子形态进行表征,探讨阳离子醚化剂的添加对乳液颗粒粒径的影响;去离子水的用量对乳液黏度的影响;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及乳液添加量对纸张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阳离子醚化剂可使乳液粒径显著减小;水的质量分数为83.5%~84%时乳液的黏度较适宜;引发剂的用量达到0.3%,单体转化率最高;乳液添加量为1.2%,干抗张强度明显提高,其增加幅度为17.3%。  相似文献   

19.
新颖两性聚合物复鞣剂DR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二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EDAAC)和甲基丙烯酸等乙烯基类单体(VM)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在水溶液中通过共聚合反应制得了一种两性树脂鞣剂,研究了各种聚合条件,如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透射电镜(TEM)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应用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复鞣剂无败色现象,有一定的选择填充性,收敛性小,鞣后成革手感丰满、柔软、革面平细。  相似文献   

20.
王永辉 《黑龙江造纸》2010,38(4):50-52,54
<正>牡丹江恒丰纸业集团前身为牡丹江造纸厂,始建于1952年,具有50多年的生产历史,目前,公司拥有13条机制纸生产线和1条制浆生产线,年生产机制纸8万吨,漂白亚麻浆3000吨,市场占有率约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