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四个方面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即跨文化比较与翻译、跨文化思维、跨文化表达、汉语与英语的相互影响,其目的是增强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提高翻译能力,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繁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3.
从广告语言的特点和跨文化因素探讨了国际营销广告的翻译问题。认为全球化趋势使商标、广告翻译面临的不但是语言转换问题,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文化角度讲,国内译者注重的应该是各国问的跨文化因素对英汉商标、广告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商标广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告语言的特点和跨文化因素探讨了国际营销广告的翻译问题.认为全球化趋势使商标、广告翻译面临的不但是语言转换问题,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文化角度讲,国内译者注重的应该是各国间的跨文化因素对英汉商标、广告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差异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探讨了译者应如何从文化内涵来分析原作,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跨越语言障碍,逾越文化鸿沟,增强欣赏与鉴别能力,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跨文化交际视野,从外宣翻译在英语学科中的分支、跨文化因素的关联入手,分析经贸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外宣翻译中跨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的问题,讨论了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在经贸外宣翻译中处理跨文化因素、提高翻译质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的翻译除了处理语言上的差异,还要处理文化上的差异.语言差异需要从词法、句式和语篇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文化差异则可以借助翻译策略进行文化补偿.以<板桥家书>林译本为例,从译文中汉语谚语习语的英语转换,汉语句式的英译转换及英汉对等和韵律的处理机制等视阈,鉴赏探讨林氏娴熟的技巧、传神的手法、奇妙的转换和优美的文笔.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为此特结合实例,就翻译中两种不同手段——异化和归化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方法均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于是认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使两者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取得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9.
涉外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旅游文本的特点,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探索了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并提出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当以读者为中心,灵活取舍文化信息,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餐中的菜名,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的窗口,是将外国人引入中国文化环境的有效手段。菜名的成功翻译将会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在菜名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法使用单一的翻译策略,而是需要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在结合中式菜名命名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其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有效发挥中式菜名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工作的本质出发,提出了翻译所要遵循的准确、简洁和规范三个标准,进而针对科技术语翻译,提出简洁性、单一性和规范性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文言策略在散文翻译的美学"再创造"方面,具备不容忽视的语言优势。本文运用茅盾的"再创论",通过对散文集《世界公民》中若干作品文白译本的对比,论证文言译笔是重塑散文文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理想工具。这对重新审视文言译语的作用,丰富译语种类形式,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翻译教学问题重重,学生的翻译能力停滞不前.通过总结翻译教学的现状,在调查学生翻译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开设翻译选修课的设想,旨在说明此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字母习惯表述法是目前翻译教学领域尚未提及的一个名称,但早已存在,本文拟对这种表达法及其汉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释中国特色新词的内涵,分析其与文化特色词、流行语和新词的不同之处;从直译、意译、音译、释译、套译和创译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策略,并根据新词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比较不同译语的利与弊;指出翻译策略仅是一种手段,而如何做到最好的文化交流才是翻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剖析汉语公示语英译问题中的母语干扰现象,对比分析汉语公示语翻译中的两种语言现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指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具有汉式特色的、能够充分发挥交际功能的中国英语是汉语公示语英译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围绕译者、译本、翻译理论与方法等展开,翻译也常常被看作是对人——"译者的个人行为"或是对物——"译本"的研究,鲜有人将它作为一种团队活动纳入社会活动和社交生活的范围进行审视。藉此,对"合作翻译模式"这种"非个人化的、分工合作式"的全新翻译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合作翻译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广告交际在广告社会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它种文体的种种交际特征,然后围绕广告翻译标准与广告的“可译性”和“必译性”问题探讨了广告交际特征对广告翻译的巨大影响,认为广告翻译有不同于它种翻译的特殊性,宜采用受众“理解”、“接受”与“反应”三等效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广告交际在广告社会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它种文体的种种交际特征,然后围绕广告翻译标准与广告的“可译性”和“必译性”问题探讨了广告交际特征对广告翻译的巨大影响,认为广告翻译有不同于它种翻译的特殊性,宜采用受众“理解”、“接受”与“反应”三等效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