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关秘籍     
《秦殇》最终完美发现 物品的复制,清除与传送大法: 近来在新浪论坛上有不少玩家问及游戏中物品的复制问题,现将本人在论坛上关于物品复制和传送的方法重新整理和优化一下,写成秘笈  相似文献   

2.
TaxFriend98按税收业务把广域主干网结构分成四层(见图1),数据采集按层进行,同时考虑县级到省级的跨层采集和接收数据。数据自下而上传送,其中县级一一分局/所是第三层,也是TaxFriend98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3.
交换技术背景知识 要了解交换技术,就必须先对“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它是国际标准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七层模型。该模型包括七层功能及其对应的协议,每层完成一个明确定义的功能集合,并按协议相互通信。每层向上层提供所需服务,同时为了完成本层协议也要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七个层次由下向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表示层与应用层。目前的交换技术的应用平台就是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网络层(第三层)和传送层(第四层)。下面就对这三层的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IPv6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功能   IPv6件为新一代的互联网第三层协议将在不久的将来极大地改进互联网的各项功能:拓展了好几倍的IP地址空间,不仅仅是PC,将有更多种类的电子设备能拥有IP地址,并能通过网络协同运作;更自由的任意多点1P包传送;对音频、视频流等多媒体数据传送的强劲支持;满足移动用户对固定地址的需求;对应用程序的要求有更好的QoS支持;特别是对网络用户的安全需求有更好的支持.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和IP层自身的一些缺陷,作为新一代协议的IPv6将会满足网络用户对第三层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您服务     
走进“光互联网”——评《光网络——第三代传送系统》 一提到“3G”,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最近备受关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然而,把它用到光网络,难免有点盗版之嫌。不过,以光纤为媒质的传送系统至今确实已经走过了三代:最初的PDH传送系统、现在居于主导地位的SDH传送系统(网)和目前初露端倪的第三代传送系统——光网络。其实,我们以前很多时候也把SDH传送网称为光网络,但实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物品的纹理特征容易影响到抓取检测的精度,且原始的默认锚框不适合待抓取检测目标的尺度,以及在小目标物体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该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图像处理将物品的原始图像经过处理使其只具有物品的轮廓信息,然后采用KMeans得到适合所检测目标的锚框尺度,以基于YOLOv4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改进后的YOLOv4抓取检测模型,最后去除YOLOv4中检测较大物体19×19的特征层检测层及其附近的卷积及池化层,以此降低系统复杂度减少参数,并且将第11层和第109层进行特征融合得到特征尺寸152×152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取小目标特征。将原始图像和只具有轮廓信息的图像分别送入改进前和多种进行改进后的网络进行检测性能的分别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网络抓取检测的平均成功率为81.5%,比原始的YOLOv4提高了4.3%,有效提升了抓取检测的精度并且加强了检测小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资源比较有限,尤其是节点的能量受限,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信息收集与传输过程中的能耗,延长网络的寿命,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路由协议改进算法模型,该算法模型将BP神经网络的层次结构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簇结构相结合,在每个簇结构中应用设计一个三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把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通过设计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特征的的少量的数据信息。只需要将融合得到的特征数据传送给汇聚节点,从而减少了数据信息的传送量,降低信息传送的通信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较LEACH协议在平衡节点能量和延长网络寿命方面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指硬件;第二层是指软件;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辅助决策者作决策.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屏幕象素的块拷贝是与显示存储器有关的位块传送,可以是以下三种形式的传送:从显示存储器到系统存储器、从系统存储器到显示存储器、从显示存储器到显示存储器。在块传送时,还可对源和目标数据进行逻  相似文献   

10.
栅格通信网络传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当前典型通信网络传送技术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未来栅格通信网络传送层技术应该具有的主要特征,重点阐述了栅格通信网络传送层技术实现中的几点设想,包括:网络传送方式的应用设想、网络安全与传送网间的关系设想、应用与网络传送间的感知设想、栅格化应用中传送与业务的"分离"关系设想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工作是与我所网络组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项目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给出了对 OSI 第4类传送层协议及其实现的分析、测试以及我们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第4类传送层协议状态表的扩充。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输入和输出均为时变函数或过程的实际系统建模和仿真问题,提出一种输入和输出均为时变函数的反馈过程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的第1隐层对来自输入层的时变信号进行空间加权聚合和激励运算,并在将其输出传送至第2隐层的同时反馈至输入层;第2隐层完成对其时变输入的空间加权聚合、时间累积聚合和激励运算,并将其输出传送至输出层.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及其学习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代复杂而多样化的家庭环境,人对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服务需求,以及其自身基于家庭全息地图的路径规划的任务要求,借鉴人对空间环境的认知和地图的组建过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面向对象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全息地图表示方法,设计出家庭-房间-物品三层表示模型.依据面向对象的思想,分别给出了改进的物品层、房间层和家庭层的面向对象表示方法.基于机器人自身携带的传感器对各层对象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将该表示方法转化成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地图进行实时的更新.在家庭环境下,机器人基于该全息地图分别对各层进行对象识别和路径规划,实物实验说明基于家庭-房间-物品表示模型的家庭全息地图能满足服务机器人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建设中,三层交换机以其高效的性能、优良的性价比得到广泛认可。本文从传统交换技术与三层交换技术的比较,对第三层交换技术及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层交换对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和扩展网络的规模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已得到了业界的公认。伴随着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发展,一些网络生产厂家推出了多层交换机,它将传统的LAN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集成到了一起;而一些崭露头角的小公司(如ArrowPoint Communications和Altron Networks)则提出了第四层交换机的新概念,试图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功能模块。一、多层交换机的概念 多层交换机在逻辑上可以看成是一种在传统第二层交换机设备的基础上,附带有第三层(网络层)路由交换功能的设备;这种集成的设备在第二层的端口和第三层的端口之间实现了高速互联,第三层交换模块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IP寻址器和MAC寻址器,网络节点为了将数据包转发给其它不同的子网,首先将IP数据包传给第三层转换功能模块,然后再转发给其它子网。第三层交换机从路由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7.
Infonetics调查公司的一份最新研究表明:第3层交换今年开始进入网络管理员注目的中心舞台。 在对拥有高性能LAN的美国网络管理员的调查中,Intonetics公司发现76%的接受调查者表明他们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采用第3层交换技术。Infonetics的LAN项目官员说:”这个结果和比去年的63%相比有提高。我希望这个数字在明年伴随真正的第3层交换产品的问世会有更大的增长,这样我们  相似文献   

18.
直通的电梯更高效——半导体行业注意到了这一点,改用3D芯片设计的潮流蔚然成风。晶片堆叠起来,数据从一层传送到下一层(相当于通过电梯),而不是把晶片放入不同封装件中,焊到电路板上,通过输入/输出端口将数据传送到其他芯片上(相当于开车穿过郊区)。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移动电话几乎是“10年一变”。第一代移动电话泛指模拟式移动电话,它让人们开始享受移动通讯的便利;第二代移动电话采用数字讯号,而且还加入数据(data)传输功能;第三代移动电话(3G)则是带来全新概念的移动通讯——高速度、多媒体、个性化。第二代每秒只能传送9.6Kbps,第三代却能传送2Mbps,相差超过200倍!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在网络安全领域内VPN已经象防火墙一样为大家耳熟能详,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大显身手。和最初的元老比起来,现在的VPN产品从技术上讲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第二层、第三层到第六层的加密、多种多样的认证方式、流量均衡、冗余热备,多种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VPN产品能适用到更广泛的环境中去。而另一个方向,VPN的吞吐能力也在迅猛增长,随着网络芯片技术的运用,千兆级乃至更高级别的VPN应用不再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