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勇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2-174
本文结合中山路骑楼建筑改造设计实例,探究骑楼形态在骑楼商业街中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传统骑楼商业街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能使骑楼建筑风貌特征、骑楼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读骑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彝馨 《华中建筑》2006,24(8):163-165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们应探究骑楼的内涵,发扬其核心精神,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实现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骑楼建筑广泛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它以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逐渐传播进入闽南地区,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为风格各异的、富有地域本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环境,选取广州骑楼和闽南三地的骑楼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地骑楼的建筑材料、装饰构件、立面构图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从广州骑楼到闽南骑楼的演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倡发展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4.
梁晓丹  胡通 《山西建筑》2008,34(6):55-56
通过对广西骑楼及骑楼价值文化的再认识,并以广西梧州、柳州两地骑楼街区建设为例,得出各地对于骑楼街区及骑楼文化的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其目的都是突出骑楼建筑风貌特征,传承骑楼建筑文化,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商住结合的建筑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骑楼又随着各地地貌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南方的骑楼建筑适应于南方的湿热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在长时间的使用骑楼空间过程中,骑楼空间表现出两种特点:一方面,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代表,骑楼又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载体。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对骑楼空间的使用上也催生了新时代的新需求,可以思考的是,传统骑楼空间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而达到一种“化零为整”或“化整为零”的空间效果?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与演变,其融合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海南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海口骑楼老街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众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价值。然而,海口骑楼老街正在逐渐缺失活力,城市文化也难以渗透进建筑内部。文章根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文化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的观点,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更新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提出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特色提升策略,以期可以结合文化和空间构造优化街道系统,激活海口骑楼老街的文化记忆,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广州和厦门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者分别为岭南地区和闽南地区的代表城市,在近代殖民历史、商贸传统、地方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在产生时间和表现形式上有诸多共同点,却有着更多差异之处。文章通过广州及厦门两地近代骑楼街道及骑楼建筑的比较研究,并对相似性及差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的探究分析,对于理解近代中国城市建筑的嬗变,把握两地城市典型街道建筑——骑楼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形成、发展、特征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骑楼建筑在广州产生的原因,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的移入是诱因,骑楼这种建筑形态在广州和传统的檐廊建筑形态的结合生根有它的必然性,这和广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骑楼的空间形态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诉求,然而促使骑楼建筑发展到初具规模,市政公所的政策主导因素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出台源于城市改良的需求,都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为骑楼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随着骑楼建筑规模的形成,人们对这种合理的空间形态的认同,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城市空间形象、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如此也衍生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大批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也伴随着骑楼的发展而发展普及,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连绵的骑楼及骑楼底下繁华的商住交替的景象给很多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庄馨蕾  赵冲  张鹰 《华中建筑》2020,(12):40-43
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海口骑楼老街是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但在近百年的变迁中,由于人口与产权的复杂化导致骑楼传统空间格局发生改变。该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山路骑楼建筑为例,通过记录海口骑楼空间格局的现状,对建筑平面类型与空间尺度的分析,梳理出骑楼平面分类表格,揭示其演变规律,为骑楼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余方达 《山西建筑》2007,33(36):52-53
从小河溪建筑的基本格局、廊子、天井和骑楼等几个方面探寻了小河镇明清古街民居建筑的建筑文化特征,并对小河溪古民居所体现出的商人文化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而使人们更深地了解鄂东北民居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骑楼式茶楼是广州传统茶楼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立面及立面上的装饰在岭南传统建筑中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将其特点总结为商业性、标志性及气候性,并对立面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2.
林冲 《华中建筑》2004,22(B07):164-167
探讨海峡两岸近代骑楼在不同时空背景及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在都市街屋空间体系方面的不同对应、所反应出不同的发展脉络以及建筑空间形态、装饰风格等,同时探讨发展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庄海红 《华中建筑》2006,24(7):144-145
该文通过探讨厦门近代骑楼形成的由来,分析了广东骑楼文化、南洋外廊式建筑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与气候对厦门近代骑楼文化的影响,对研究厦门骑楼的历史渊源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黄幸 《城市建筑》2013,(16):192-192
骑楼建筑的发展是跟着城市建设的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对于骑楼建筑的发展应用,在近代范畴内已有十分充足的研究和解决方案,但是在现代社会却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近现代骑楼建筑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进行对比和分类,探讨在当代骑楼建筑的应用和创新以实现骑楼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广东近代骑楼发展原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冲 《华中建筑》2001,19(5):89-91
该文探讨广东近代骑楼产生的环境背景因素,从中分析二十世纪初的城市改造运动及华侨所扮演的角色。并根据清末时期公益及台山船角圩等地的骑楼建设,推论近代骑楼初始发展的时间,以及造成骑楼建设快速结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冲 《华中建筑》2005,23(Z1):114-116
广州近代骑楼的发展,事实上是跟随城市建设的都市规划而发展起来的,该文是透过相关建筑法令的基础研究作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藉以了解其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透过骑楼研究可以还原建构东南沿海近代都市空间原有面貌,并审慎思考其历史意义,对于近代都市的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嵩 《华中建筑》2008,26(10):11-14
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对这份遗产的再利用可以使其与社会经济、文化整个发展相适应而获得新的生命力。传统建筑的再利用对于我国正在大量进行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城镇的保护开发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再利用依然面临理论的缺失与实践中的不足等种种问题。建筑再利用的概念与理论是在西方语境下提出的,适合中国传统建筑的再利用理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实践上进行探索。而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建筑再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建筑再利用工作向前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