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新型智能防松螺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解决螺纹联接的松动、松脱问题,提出从功能材料入手利用铁基形状记忆合金来研制一种新型螺母的设计思想.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型螺母的防松机理,并试验研究了螺母的静动态防松效果和重复使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智能螺母具有很好的静动态防松效果,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吴广益 《硅谷》2010,(14):175-175
对双螺母防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讨论,提出有关厚薄螺母及提高双螺母防松效果的具体措施,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普通防松螺纹的结构,指出其不能达到防松效果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变牙型防松螺母在防松性能方面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双变牙型防松螺纹。  相似文献   

4.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建忱  吕晓霞  蒋青  渠英 《功能材料》2000,31(1):9-11,14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由于价格低廉、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引起广泛重视。本文较详细论述了 90年代以来国际上铁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NiTi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与应力,应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吴晓东  吴建生 《功能材料》1998,29(2):161-164
形状记忆合金是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很有希望的驱动材料。本文研究了外加应力和残留应变对形状记忆合金NiTi丝的电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30℃下的恒温过程中,外加应力对NiTi丝电阻的影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弹性变形过程中,电阻随着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另一种是在发生组织变化的过程中,当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时,电阻降低;当发生马氏体孪生变形时,电阻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应变对电阻的影响表现为随着NiTi丝的残余应变量的增加,电阻线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王跃方  杨大智 《功能材料》2000,31(6):569-571,576
评述了含SMA智能材料系统的几个基础性的力学问题,包括本构关系、内耗和阻尼特性、力学分析方法、设计和最优设计等问题。结合已有的成果指出了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王庄油田油井抽油杆断脱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断脱机理,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抽油杆断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NiTi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功能材料,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材料领域。然而当它被用作主动变形结构中的驱动元件时,则需要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相变过程中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进行综合研究,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出发,对具有不同初始组织结构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及参数进行研究,为更好地了解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驱动机理和控制它的驱动行为打下基础,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是一种在常温下形变后并不自动恢复为原来的形状,但当被加热到特定温度时能恢复到变形前形状体现记忆特性的合金,这种特性被称之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1951年,张禄经和Read在金-镉(Au-Cd)合金中首次观察到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在1963年,Bueher偶然发现等原子比的镍-钛(Ni-Ti)合金具有完全的形状记忆特能,这种合金在马氏体状态下变形后,当合金中发生奥氏体相变时可自动地回复为原来的形  相似文献   

10.
李杰锋  杨忠清 《材料导报》2021,35(18):18116-18123
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的不断发展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其特殊的热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引入的参数越多,形式越复杂,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本构模型是在金属材料线弹性本构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具有形式简洁、便于理解的优点,然而,如何利用经验本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模型中的性能参数如何获得是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给出了与应用条件一致的形状记忆合金性能参数测试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技巧,进而获得描述形状记忆合金特性的性能参数.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本构模型对形状记忆合金在恒定载荷下的应变-温度关系、恒定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中存在的误差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形状记忆合金纤维混杂单层的阻尼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采用细观力学阻尼理论,分析SMA纤维和普通纤维混杂的单向单层材料的阻尼性能,给出材料在6个方向上的阻尼性能计算公式,通过数值算例讨论NiTi的阻尼混杂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分析和总结了沿纤维方向单轴拉伸时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应力-应变行为的预测方法,并通过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拉伸破坏试验,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邢德进  李忠献 《工程力学》2008,25(10):224-228,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和SMA超弹滞回耗能特性,设计提出一种新型SMA智能阻尼器。采用模糊控制器确定SMA智能阻尼器的SMA丝工作组数,从而瞬时准确地确定SMA智能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的档位,并有效降低受控结构地震反应。利用MATLAB提供的模糊控制工具箱和Simulink模块建立仿真模型,数值分析某三层框架结构在无控、主动控制和模糊控制三种情况下的地震反应。仿真结果表明:在模糊控制情况下框架结构底层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幅值分别降低了41%和48%,控制效果显著,接近主动控制的效果,从而验证了所设计提出的SMA智能阻尼器及其模糊控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热-力联合作用下金属薄板的变形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志刚  唐志平  李永池 《工程力学》2002,19(1):79-83,65
本文研究了恒力和激光加热作用下金属薄板的变形规律,用以解释充内压薄柱壳结构在激光辐照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以4340钢材料为研究对象,其本构方程选用热粘塑性本构模型(Johnson-Cook模型)根据计算结果,选取某一应变率为临界值(本文中临界应变率取为1s-1)考察了激光功率密度、外载荷、激光作用时间等对一维杆变形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水平,集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于一身.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以往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研究,而对古建筑的科学性研究较少.在介绍木结构古建筑殿堂型结构体系基础上,从构成木结构古建筑殿堂型结构体系的构件入手,建立了木结构古建筑殿堂型结构体系构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SAP2000程序对缩尺1:3.52的木结构古建筑殿堂型心间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定量地得出斗拱、榫卯和屋面对木结构古建筑殿堂型结构的耗能减震起着重要的作用等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为当今耗能减震的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却过程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真空冷却过程是复杂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该过程涉及到扩散、传热、传质和相变等机理.在能量和质量守恒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简化,建立了真空冷却过程中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结果分析发现,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误差在5%以内.数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真空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研究真空冷却机理.  相似文献   

17.
对一榀1/3比例的半刚性钢框架内填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试验模型实旅了循环加载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结构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塑性理论的侧向极限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其中考虑了钢框架与剪力墙的相互作用、半刚性节点、组合栓钉及斜向压杆力的影响;利用ANSYS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值、塑性理论值及有限元值的...  相似文献   

18.
玻璃纤维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增强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微观结构形态,通过实验探讨了玻璃纤维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增强作用,并分析了增强泡沫塑料的压缩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李灿军  周臻  谢钦 《工程力学》2018,35(4):115-123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NAO(非石棉)摩擦耗能器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MA)杆,形成摩擦耗能型SMA杆自复位梁柱节点(NAO-SMA-SC),可有效解决传统梁柱节点震后残余变形较大和耗能较低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其构造和工作机理,针对节点中SMA杆大应变需求,基于Lagoudas模型提出SMA杆的应变强化段改进本构模型,并将其嵌入到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了NAO-SMA-SC节点的杆系分析模型,考察了循环加载机制下SMA杆、NAO摩擦耗能器、间隙单元随节点转动时的受力行为;系统分析了耗能器摩擦力Ff、SMA杆直径D、SMA杆预应变P等关键参数对NAO-SMA-SC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节点中引入摩擦耗能器,能明显地提高节点抗弯能力和耗能能力,但同时会增大节点残余变形;随着SMA杆直径的增大,节点抗弯能力和自复位性能均显著提高;SMA杆预应变的施加能有效降低节点的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表面处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电化学处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方法 ,但是 ,其机理现在仍未很清楚。本文综述了 3种不同的观点 ,即 :活性官能团的引入从而提高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表面薄弱外层的去除 ;以及纤维表面的被刻蚀 ,从而提高了纤维与树脂间的机械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