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再生纤维素纤维/氨纶针织面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再生纤维素 纤维/氨纶针织面料近红外光谱图相似,可建立统一的预测模型对其成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莫代尔/氨纶、莱 赛尔/氨纶、(粘纤+莫代尔)/氨纶、(粘纤+莱赛尔)/氨纶针织面料为样本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测试模型性能良好, 50个复测样品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之间偏差大多都在0.6%以内,预测结果符合标准偏差要求。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针织泳衣面料的氨纶含量、拉伸弹性回复率及水中浮力,分析了氨纶含量与泳衣面料的弹性回复率及水中浮力之间的关系.试验发现:面料的弹性回复率和水中浮力都随着氨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呈减小趋向;在氨纶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涤/氨面料的水中浮力约是锦/氨面料的6倍,更适合用作为高浮力泳衣的面料.  相似文献   

3.
以粘纤与锦纶/氨纶包芯纱为原料,采用同种双罗纹空气层组织不同喂纱方式,开发了三种质量优良的针织休闲裤类面料。通过一浴一步法对织物进行染色,对三种织物的色牢度及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显示双罗纹空气层组织(二)不管是在色牢度方面,还是缩水率、抗起毛起球性、抗勾丝、透气性等方面都合格,可以用作针织休闲裤类面料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将可拓方法引入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中,选取维劳夫特(Viloft)、竹、天丝(Tencel)和莫代尔(Modal)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给出了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元描述形式,然后通过构建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最大综合关联度法对几种纤维织物的高低温热湿舒适性能做出了评价,并讨论了变经典域的分类变化.  相似文献   

5.
将可拓方法引入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中,选取维劳夫特(Viloft)、竹、天丝(Tencel)和莫代尔(Modal)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给出了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物元描述形式,然后通过构建经典域、节域和关联函数建立了物元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最大综合关联度法对几种纤维织物的高低温热湿舒适性能做出了评价,并讨论了变经典域的分类变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莫代尔纤维的结构、性能及改善.阐述了莫代尔纤维纱线和面料的开发及应用现状.近几年,莫代尔纱线的开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多组分混纺纱线的开发、植物染莫代尔纤维色纺纱的开发以及莫代尔功能性纱线的开发.莫代尔面料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内衣、家具服、家纺面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从交络复合丝的形态,讨论交络节的形成过程进而研究了利用湍动气流对生丝进行了复合加工的技术,采用该加工技术,开发了丝/氨纶、丝/棉等交络复合丝,并讨论了丝/氨纶、丝/棉等交络复合丝,及丝/氨纶交络复合丝、弹力织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麻赛尔纱线进行针织常用组织的编织,测试了其拉伸、顶破、耐磨和抗起毛起球性能.与棉针织物和再生竹纤维针织物对比,结果表明麻赛尔纤维纱线具有较好的可编织性,能进行常规针织产品的开发;麻赛尔纤维及纱线的强力较好,其制成针织物的拉伸、顶破及耐磨性均优于同规格的棉和竹纤维针织物,但其抗起毛起球性较差,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其制成服装的起球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与提高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以莫代尔、天丝与棉混纺为例,采用60%硫酸法与35%盐酸法,对莫代尔与棉混纺织品、天丝与棉混纺织品的纤维含量进行了比对试验与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天丝与棉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选择60%硫酸法来测定纤维的含量存在很大的误差,应选择35%盐酸法;莫代尔与棉混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首选60%硫酸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莫代尔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在纺织上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含量对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种不同试验仪器对五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强力有下降的趋势,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断裂伸长率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当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高于50%时,大豆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顶破强力随大豆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撕破强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织物的撕破强力最小;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和织物的硬挺系数逐渐下降,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性提高;大豆蛋白纤维/涤纶混纺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逐渐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说明大豆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逐渐下降,在大豆纤维的质量分数为100%时,纯大豆纤维织物的耐磨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以甘蔗渣中提取的纤维素为原料,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离子液体为溶剂,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甘蔗渣纤维素再生纤维。研究纺丝液浓度、温度、空气层距离、凝固浴温度对再生纤维断裂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纺丝工艺。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单纤维强力、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实验再生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纺丝液的浓度为4名,纺丝液温度为90℃,空气层距离为10mm,凝固浴为20℃的蒸馏水,纤维牵伸倍数为1.2。此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为2.52cN/dtex,回潮率为14.80%。  相似文献   

13.
选取Lyocell和高湿模量(Richcel和Modal)3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为研究对象,测定它们在NaOH作用下的强度变化.结果表明:Lyocell和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和Richcel)的强度均有所下降,但Lyocell纤维的耐碱性较好,而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相对较差.在15%NaOH溶液处理45 min后,两种高湿模量纤维的强度损失均达50%以上.这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Modal和Richcel两种纤维看,Richcel的耐碱性比Modal略好.另外,碱处理后3种纤维素纤维的结晶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断裂强力下降,顶破强力下降;撕破强力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下降,柔软性提高;起毛起球性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触媒纤维纱线与涤纶长丝以不同比例和不同组织结构进行纬向嵌织制得织物样品,通过KES风格测试仪在标准环境中测得试样的16项力学性能,由风格计算公式获得各组试样基本风格值,将纯涤纶织物与所设计的各嵌织比例及各组织结构的试样进行织物基本风格值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涤纶织物相比,嵌织入光触媒纤维纱线的织物柔软度增强,且随光触媒纤维的比例增加而增强;但织物的爽滑度、平展度受光触媒纤维比例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织物的各项风格值,试样中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物较适合用做夏季衬衫面料,为使丰满度适合夏季服用光触媒纤维嵌织比需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反应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对纯羊绒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研究整理剂对纯羊绒针织物整理效果及其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理剂最佳的应用工艺下(整理剂质量浓度50g/L、浴比1:35、整理液pH5.5、40℃下处理20min、100℃烘干),可显著提高羊绒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其起毛起球等级从2.0级提高到4.0级,且织物的手感和白度等风格不受整理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针织物的热传递性能。在分析针织物热传递机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通过实验得到了针织物原料、线圈长度、厚度、透气性与织物热阻值clo的关系,同时也对环境条件——风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针织线圈所包围的空气量是影响针织物热阻的主要因素,而纺织材料本身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18.
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研究一类新型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影响因素,对珍珠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聚乳酸纤维等8种新型针织内衣面料及棉织物共9种面料进行了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并采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试验面料的各项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这类针织内衣面料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吸湿性能、织物的厚度、紧密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厚度越小、密度越小,其透气、吸湿透湿性能越好;织物越厚实,织物保暖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80S丝光羊毛纤维和3D毛型竹浆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例竹浆/丝光羊毛分别为30/70、50/50、70/30,进行针织物开发及舒适性探究。通过对混纺纱的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进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均满足上机织造标准。以纬平针组织为例,织造出三种混纺比针织物,并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透气性、热导率随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湿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