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电子束表面熔凝处理方法研究了电子束表面熔凝处理M38G高温合金熔凝层组织和熔凝层组织对高温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样经电子束表面熔凝处理后 ,根据扫描电镜观察可见 ,在扫描速率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电子束作用能量的降低 ,其熔凝层组织明显细化 ,在试验条件下可达 2 μm左右。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 10 0 0℃× 10 0h空气静态氧化试验 ,结果表明 :试样在 10 0 0℃氧化 10 0h后 ,所形成的氧化膜组织仍然比较细小 ,EDS分析结果显示氧化膜以氧化铬为主 ,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未破裂 ,起到了对基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锈钢激光表面熔凝处理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锈钢经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后,其组织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表面熔凝层中分别出现白亮带、细胞晶、胞枝结构以及紊乱枝晶组织,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激光熔池中观察到典型的胞枝转变,对转变的临界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确定的胞枝转变临界速度与最近提出的BJT模型的预言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合金激光表面熔凝组织在超塑扩散连接中的细晶超塑变形和扩散机。对金属高温力学行为和晶界滑移微观机制的分析表明,激光表面改性获得的细晶组织,在连接过程中发生超塑变形,加速了空隙闭合;激光表面熔凝组织超塑扩散连接中出现了以晶界扩散为主的扩散模式,晶粒细化带来的晶界体积百分数的增加,提高了扩散速率;非平衡组织扩散性能以及非平衡晶界迁移加速了界面区空位、位错消除和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5.
球墨铸铁凸轮轴的激光表面熔凝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后球墨铸铁凸轮轴硬化层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并与其它强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工艺参数,可以在表面获得搭接均匀、表面硬度大于80HRA和厚度达1.0mm的硬化层;硬化层由熔凝层和淬硬层组成,其中熔凝层的基体组织主要为细小、均匀并且有一定方向性的亚共晶莱氏体,淬硬层主要由石墨球及其周围的硬质环、细马氏体和铁素体基体所组成。与其它铸铁凸轮轴强化方法相比,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具有表面硬度高、组织细小均匀、零件畸变小和不影响心部性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Al-20%Si合金在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及激光表面熔凝处理对合金疲劳裂纹扩展形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熔凝处理使试验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了明显细化,熔凝层主要由细小的初生Si、-αAl及Al-Si共晶相组成,熔凝层的硬度显著提高;在应力比R为0.1和0.5的试验条件下,激光表面熔凝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抗力。  相似文献   

7.
合金铸铁光束熔凝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研的SR-Ⅱ型5kW聚焦光束加热设备对珠光体合金铸件进行了表面熔凝强化处理。借助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和表面硬度计研究了采用不同聚焦模式的光束熔凝处理的合金铸铁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分布及光束热作用区的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当采用单一模式的反光镜聚焦时,功率密度较低、热作用区的奥氏体发生了托氏体-索氏体转变;而采用透镜与反光镜配合的复式聚焦模式时,由于功率密度的提高,奥氏体转变为马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激光表面快速熔凝Fe-Sb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并基于热流模型计算了治区的几何尺寸和冷速。  相似文献   

9.
10.
等离子体表面熔覆Fe-Cr-Si-B涂层的显微组织与溶质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压弧光等离子体在45#钢表面熔覆Fe-Cr-Si-B粉末涂层,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由A(Me)+F(Me)+Me23C6等组成,且A与Me23C6保持共格关系,F与Me23C6保持位向平行关系;熔覆层中B、C、Fe成分分布较均匀,Ce存在明显的波峰,表明有Ce存在;Cr存在界面"梯度扩散层”;显微硬度在HV0.05700左右.A、F良好的强韧性,M23C6硬化及共格强化使得熔覆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利用预涂Si粉,Ti+Si粉的方法对TiAl合金进行电子束表面合金化,“原位”制得了以高硬度金属间化合物Ti_Si_3为增强相的表面改性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研究了电子束表面改性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同时测试了沿改性层深度方向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层由TiAl,Ti_3Al,Ti_Si_3相组成,Ti_5Si_3相的形态及分布沿层深呈均匀分布;改性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HV),最高达895×9.8 MPa,约是基体的3倍。  相似文献   

12.
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对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力学万能试验机研究了ELI TA7金属粉末在电子束选区熔化快速成形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真空度3.0×10-2~5.0×10-2 Pa、工作电流2.0~3.0 mA,Z字型扫描路线可以有效提高烧结件的致密度、室温强度和延伸率.烧结件的相对密度可达97%,抗拉强度740 MPa,延伸率8%,接近锻件的性能.致密度高的原因是电子束高的能量利用率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瞬时液相,同时真空下粉末的表面得到净化,提高了烧结活性;而快速的冷凝过程有助于产生细小的晶粒.同时致密度的提高以及晶粒的细化均有助于烧结件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Ti650合金电子束焊接样品进行了不同制度的热处理,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焊接样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Ti650合金真空电子束焊缝焊后主要以亚稳马氏体a'相为主.经700℃/2hAC退火后,焊缝中马氏体a'相发生近平衡相变a'→a,同时焊缝中析出大量次生短针状a相.经1010℃/1.5hWC+65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表面重熔处理解决沉积钛合金固有组织引起的表面磨损不均及摩擦不稳定的难题,以拓宽沉积钛合金的应用领域。方法 采用电子束重熔工艺对熔丝沉积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利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重熔前后钛合金表层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变化,运用纳米压痕仪及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重熔层的表面纳米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并采用三维光学轮廓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特征。结果 经电子束重熔处理后,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表面组织由不均匀的α+β组成的网篮组织及魏氏组织转变为均匀分布的细针状马氏体(α’)。重熔处理试样表面纳米硬度均匀,且得到明显提升,达3.8 GPa,相较于未重熔试样提高了15%以上,表现出较高的硬弹性。重熔层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较优的耐磨性,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45,磨损率为3.59×10-13 mm3/(N·m),相较于未重熔试样,分别降低了19.6%和22.1%,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及粘着磨损为主。结论 电子束重熔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熔丝沉积钛合金沉积方向的表面组织均匀性,可获得优异的...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原始状态的Ti1300合金电子束焊接样品进行不同的热处理,研究了焊前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焊接样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焊接前不同热处理对合金焊缝组织和性能影响不大,在焊缝无热处理情况下,焊缝主要由较大尺寸的柱状β晶和亚晶构成,形成的α相极少,并主要分布在稳定晶粒的晶界处,这种组织使得焊缝区的强度和塑性明显低于基体。焊接后无论采取哪种热处理工艺,都无法改变合金焊缝区β晶粒的形态和尺寸,亚晶依然存在。热处理可以调节焊缝区α相的含量、尺寸和形态,但析出的α相的分布总体趋向于在稳定晶界处形成。焊缝区的性能依赖于析出α相的尺寸和数量,当单独在较低温度退火或时效时,焊缝区α相强化效果明显,焊缝强度大于基体,断裂发生在基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挤压铸造工艺条件下,工艺参数对Al-5Cu-0.4Mn合金显微组织及Cu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25MPa压力下成形时,初生α-Al晶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浇注温度越高组织变得越粗大;升高模具预热温度,晶粒尺寸增大且分布不均匀。挤压铸造改变重力铸造条件下Cu的逆偏析现象,从铸件边缘往心部的Cu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为晶间富铜液相在压力的强制补缩下,通过枝晶骨架通道被挤向铸件内侧。Cu在α-Al基体中的固溶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加;沿径向远离铸件心部,α-Al晶内Cu含量逐渐增加。在挤压力为100MPa、浇注温度为680~730℃、模具温度为200℃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宏观偏析少的Al-5Cu-0.4Mn合金挤压铸件。  相似文献   

17.
激光熔覆钴基合金的凝固组织特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电子显微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Q235低碳钢基体上激光熔覆Co基合金的凝固组织及其形成过程,讨论了熔覆层合金成分和显微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体和熔覆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区的组织不均匀,。随着距交界面距离的增加,由胞状晶和逆热流方向外延生长的粗大树枝晶变为较细小的树枝晶,最终过渡到表层的细小树枝晶和等轴晶,熔覆层断口以沿晶断裂为主,激光熔覆对合金成分的稀释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SAE9310钢表面渗碳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密度下对SAE9310渗碳钢进行表面钛合金化处理。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及电化学试验等研究了钛合金化试样的表面及截面形貌、相组成及性能等。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钛以合金元素形式固溶于基体中,重熔层奥氏体含量增加。钛合金化层腐蚀电位由未处理时的-0.577V提高至-0.539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至2×10-7 A/cm2,较未处理试样低1个数量级。合金化处理后样品表面显微硬度与原始样品接近,硬度约为780HV0.25,但干摩擦因数由0.8降至0.15,磨损率降低接近3倍。电子束表面钛合金化处理可以提高9310钢渗碳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9.
在落管中进行Cu—Co合金的快速凝固试验,分析了液滴尺寸与合金成分对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尺寸越小,其内部的富Co粒子越弥散;Co含量越接近亚稳液态组元不混溶区的临界成分,合金熔体越容易发生液-液相变,凝固组织中富Co粒子平均半径越大。液-液相变过程中富Co相液滴在液滴内部形核,并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液滴中心高温区做Marangoni迁移,这最终导致在粉末表面形成贫Co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