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此次展会,虽然很多企业并未进行设备实物展出,但从展出的部分装备及企业宣传信息来看,仍能看到一些国产纺纱装备的变化。跟随纺织产业智能化发展,装备在高产、高效、节能、智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企业在提升单机智能化、设备连续化之外,也在试水更为全面的智能化系统。梳棉机创新锁定高产高效通过和参展企业的沟通可以了解到,不少企业的梳棉机都是在2014年ITMA ASIA+CITME上首发的。比如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的JWF1204-120型梳棉机、青岛宏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ITMA91上展出的新型纺纱设备可分为三类:转杯纺、喷气纺和摩擦纺。如今摩擦纺已不象从前那么备受关注了,只有Fehrer公司展示了在特种产品领域内的摩擦纺技术。转杯纺纱仍是最重要的新型纺纱方法。新一代机型  相似文献   

3.
在第十届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ITMA’87)上,各种各样的新型纺纱如转杯纺纱、喷气纺纱、摩擦纺纱、包缠纺纱、自捻纺纱等,各机械制造厂商都竞相展出。其中转杯纺纱(气流纺纱)在品种支数范围、自动化程度、高速、大容量卷装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且比较成熟。这次没有展出的新型纺纱有无捻纺纱、集聚纺纱和涡流纺纱等。展出的五种新型纺纱机各有特点,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型纺纱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工序短、生产效率高、劳动用工省、加工成本低的优势。介绍近几年来国内外新型纺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并把2014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的国内外新型纺纱设备分全自动转杯纺、半自动转杯纺及喷气涡流纺3种,逐台作了性能与特点分析。指出近几年来随着纺纱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新型纺纱技术已有长足进步,呈现许多新亮点,尤其是国内新型纺纱技术与国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扩大国内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是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ITMAASIA+CITME2008国际纺织展展出的国内外纺纱机械作了分析:高效率、高品质、节约能耗、简化操作、节约用工,是展出的纺纱机械的共同特点。前纺采用短流程、大卷装、高效化机械;纺纱主机采用多锭化、少机台以及自动化、连续化装备,是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展出的国内外纺纱机械作了比较,由于国内纺纱机械的进步,已经可以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相似文献   

6.
对ITMA ASIA+CITME2008国际纺织展展出的国内外纺纱机械作了分析:高效率、高品质、节约能耗、简化操作、节约用工,是展出的纺纱机械的共同特点.前纺采用短流程、大卷装、高效化机械;纺纱主机采用多锭化、少机台以及自动化、连续化装备,是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展出的国内外纺纱机械作了比较,由于国内纺纱机械的进步,已经可以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相似文献   

7.
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纺纱加工设备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前纺采用短流程、大卷装、高效化机械;二是纺纱主机采用多锭化,少机台以及自动化、连续化装备;三是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及复合纺纱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传统纺纱产业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突出反映在装备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高速高效化及低能耗等方面有显著进步,并促进了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转移。自动化的纺纱工艺装备正在广泛使用,"机器换人"的步伐加快。采用连续化纺纱技术,缩短传统纺纱工序,也是实现"机器换人"、减少劳动用工的重要途径。采用智能化技术,使传统纺纱生产向在线自动监控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纺纱关键器材制造技术的进步,为纺纱设备实现高速运转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ITMA’91约有400多家厂商展出棉纺机械及其附属设备,展出面积估计有7万m~2,约占展出总面积的30%以上。从展出的情况来看,棉纺传统设备与历届展览会一样仍占主导地位,根据国际纺织厂商联合会发布的“1991年世界纺织设备增长动向专题报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传统纺纱设备呈增长势头,1990年短纤维环锭细纱机销量增长17.5%,增加销售量约为500万锭。  相似文献   

10.
CITME’94展出的棉纺设备CottonSpinningEquipmentatCITME’94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梅建华,赵强本届展览会纺纱机械设备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各个公司都分别展示了各自最新的设备,与前几届比较,纺纱机械设备在速度、工艺质量和机电...  相似文献   

11.
正评估范畴:清梳设备精梳及精梳准备设备并条机据评估报告显示,参加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的国内外纺纱机械展商共有200多家,实物展出的纺纱设备、装置和专件等的主机和辅机有200多台(套),除展出实物外各参展厂商还展出其棉纺主机、辅机和专件等图片、光盘和样本资料。本届展会,展出的纺纱设备与上届相比,展商数量和展出设备都有所减少,说明整体行业还在恢复发展期;各类花式纱设备有所增加,说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传统纺纱装备存在着工序多、设备运行效率低、用工多等弊端及进行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从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展示的纺纱设备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发展的特点,为传统纺纱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提高装备运行效率、缩短纺纱工序,采用机器换人、减少劳动用工是传统纺纱业改造升级的重点。随着智能化与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纺纱业的原有生产和管理模式,跨入智能化与互联网新时代,使纺纱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  相似文献   

13.
气流纺纱是新型纺纱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纺纱方法,属于自由端纺纱的范畴。自1965年捷克在布尔诺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首次展出气流纺纱机以来,气流纺纱机即跳出实验室应用于工业性生产。由于它具有高速、高产、简化工序、大卷装,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环境改善等特点,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地气流纺纱发展的迅猛,使用的广泛,为其它新型纺纱所不及。至今各国仍在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加  相似文献   

14.
转杯纺纱的设备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转杯纺纱的设备管理朱长惠,姜余庆,邵启英(纺织工业新型纺纱技术开发中心)(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第三棉纺织厂)转杯纺纱机结构主要是轴承化和油浴油淋化,它不同于传统纺纱设备,主要部件纺纱杯和分梳辊转速高,维护保养要求高。转杯纺纱机有三多:轴承多;...  相似文献   

15.
纺纱设备     
这次展出的纺纱设备较多,大多数是图片介绍,但也有不少厂家带来了机器实样,并经常给观众开车表演以增加对他们产品的直观了解。从总的趋势来看,纺纱设备仍向着高速、高产、高质量即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微机控制、检测手段,扩大机器功能,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前后机台联机减少人工运输,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发展,展出的主要产品有: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上发展较好的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赛络纺等,技术上各有特点,且这些新型纺纱技术均源自国外。国内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效仿、消化与吸收,逐渐掌握了这些新型纺纱技术的核心技术群。纵观去年新型纺纱设备市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转杯纺与涡流纺都是热门中的热门。不仅横扫海内外各大纺机展,更是下半年棉纺织业界新闻媒体报道的常客。这些年近半百的"新技术"仍显示出巨大的改造可能性。成本优势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新型纺纱工艺来提高纺纱产量的同时,必须兼顾提高传统纺纱水平的可能。由于每一种新工艺纺纱都伴随着某些局限性,牵涉到纺纱的支数范围和质量,另外,环锭纺在质量和品种多样化方面,仍占领先地位,因此要预测环锭纺将会消失是不可能的。但环锭纺在提高生产的可能性方面,存在着下列限制条件,必须加以考虑:(1)纱线承受张力的情况;(2)纱线受热效应的情况;(3)可允  相似文献   

18.
环锭细纱机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涡流技术所生产的紧密型纱线及转杯纺纱的新技术 ,都曾在 1 999年巴黎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但这些新型纺纱技术却改变不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技术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环锭纺纱技术的竞争者只有转杯纺纱。 1 998年底全世界约有 1 640 0万枚环锭纱锭 ,转杯纺 770 0万头。传统的环锭纺纱机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已有很大发展。采用小钢领 ,使锭子速度达到2 5 0 0 0r min ,其产量及效率得到很好的平衡 ,出现了自动络纱机与环锭细纱机的自动生产线。1 现代环锭细纱机的主要进步1 1 牵伸部分的改进1 1 …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环锭棉纺由于产品适应性强,不象新型纺纱那样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迄今仍是纺纱生产的主导纺纱方法,还将进一步发展不可能全被新型纺纱取代。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化学纤维的迅速发展,使棉纺原料,产品和市场更多样化,促进了棉型化纤、中长化纤、棉、毛、麻等纤维纯纺和混纺技术的飞跃发发展,从而使传统的棉纺、毛纺,麻纺的分工界线有所逾越,在工艺、技术、设备上已进一步渗透和互相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大阪国际纤维机械展览会有十八个国家、两个地区,三百八十家厂社参加,展出面积4.3万平方米。首次参加的有澳大利亚、中国、丹麦、土耳其,波兰。我国展出的有A513F型细纱机、FA251A型精梳机、A0513A型-205电动落纱机及其他纺织器材和配件等。一、纺纱设备总的印象是前纺设备没有显著变化,而环锭细纱机和新型纺纱方面有不少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