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C语言研制开发了症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设计和制造的一个实用有效的CAD/CAM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啮合特性参数优化设计与分析模块,一个强度优化设计与分析模块,一个加工图形输出模块。该CAD/CAM系统用于微机上,且系统的运行只需要输入该类蜗杆传动的几个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设计效率,提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数字化设计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优化设计软件系统,包括几何参数设计计算模块、强度校核模块、齿面接触线模块、蜗杆齿厚变化曲线模块和蜗杆根切判别模块.开发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参数化建模软件平台,包括零/部件的参数化建模和装配体的参数化建模.以具体实例说明该数字化设计系统能大大提高设计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零部件》2004,(8):38-38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副是以一个平面为母面,通过相对圆周运动,包络出环面蜗杆的齿面,再以蜗杆的齿面为母面,通过相对运动包络出蜗杆的齿面。用这种方法加工的蜗杆副,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蜗杆为母面的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以蜗杆为母面,直接利用现有普通滚刀,在第一次包络时加工出蜗轮和蜗轮同开关的工具齿轮,实际只需加工出一个齿,做成沿螺旋线布刀的装配式刀具,这是一个更为经济而现有刀具不能加工的先进新方法。这种也能实现瞬时双线接触。  相似文献   

5.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智能CAD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智能CAD系统结构,针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的设计特点,提出一种集研制方案、性能计算、工艺分析和结构设计专家系统于一体的并行式平面二次包络环面杆减速器智能CAD(planar double-enveloping worm-gear reducer intelligent CAD,以下简称PICAD)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块。并以具体实例来说明该系统。  相似文献   

6.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几何参数设计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当前比较流行的C 语言开发 ,在运行系统时只需输入基本的几何参数 ,系统完成其他参数的计算之后 ,绘制接触线、根切线、齿厚变化曲线以及蜗杆齿廓线 ,及时修改并确定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7.
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参数选择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蜗杆由大直径的双面对称锥形砂轮包络形成,该传动的啮合特性与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相当.建立了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接触线方程、边齿齿厚计算及根切判别函数等数学模型.分析了主要影响该传动啮合性能和几何特性的参数;结合准平面二次包络接触线特点,将复合形法改进成适用于本研究的优化方法,建立了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优化方案的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优化方法能有效解决一般传动比和"多头小速比"的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砂轮磨损对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蜗杆几何尺寸以及接触和运动精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准确平面包括环面蜗杆传动由于在蜗杆和蜗轮滚刀磨削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砂轮磨损,这种蜗杆传动实际上是瞬时呈双点接触的点接触环面蜗杆传动,因而该传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蜗轮副对制造及安装误差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安贻  夏江敬  张仲甫 《机械设计》2003,20(9):40-41,44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优化设计,通常以蜗轮齿固体积最小或以传动副性能最优为目标函数。为了兼顾该型传动副的性能和制造成本,以前述两种目标函数作为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分量,建立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0.
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按照形成蜗杆和蜗轮齿面的2次包络的相对运动规律相同与否,分为标准传动和变位传动2种传动形式。分析计算了在变位情况下各变位参数对齿面啮合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传动在采取变位形式加工时其齿面接触线分布形态及接触性能主要取决于变位参数的选取,通过变位参数的合理选取能使蜗杆传动齿面接触线得到良好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应用Delphi语言进行SolidWorks开发的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建立了WD型球阀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能够进行相关设计校核,自动生成相关设计技术文档。实现了在SolidWorks环境下对产品进行变参设计,达到进行产品创新、缩短研制周期、减少成本的目的,满足了企业产品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的要求,具有较好实用价值。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以TY320系列推土机终传动为载体,以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MDT6.0为平台,对推土机终传动进行了参数化设计,重点介绍了主要零件的三维参数化模型的构建,并利用MDT的表驱动功能对其进行参数化绘图,建立零件库,最终实现三维装配.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3.
渐开线齿轮参数化设计与绘图系统的开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洋  郑忠俊  何元新  孙军 《机械》2005,32(7):37-39
研究了在Visual C 6.0的环境下使用微软基础类库和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与VLISP交叉编程方法开发AutoCAD2002的应用程序设计;并以渐开线齿轮为例进行了参数化绘图与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基于SolidWorks阀门参数化CAD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数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基于SolidWorks的阀门参数化设计方法,较为详细的讨论了采用SolidWorks API与VB编程实现参数化设计的方法,以及采用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表实现参数化设计的方法.从工程设计实际出发,提出了实现阀门参数化设计及阀门库的建立方法,并以实例说明了参数化设计及阀门库在零件建模和装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起重机桥架重复设计严重的问题,引入了协同设计平台,并将"并行设计"和"串行设计"相结合,依托SQL Server2000数据库、SolidWorks三维软件与PDM系统,构建桥式起重机协同设计的自适应体系.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通过局域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可对产品设计进行实时控制.采用整体控制局部的模块化变型设计方法,各部件相关联的尺寸通过参数传递、继承可自动获得,使得设计人员技术交流方式多样化,实现了各部件的并行设计,极大地缩短了桥式起重机的研发周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叶片参数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汽轮机叶片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以Access数据库为核心,利用VC++语言开发了一套基于UG平台的汽轮机叶片参数化设计软件。研究了叶片3维造型及2维工程图绘制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叶身造型的关键步骤。为了生成参数化的叶片2维工程图,给出了工程图布局的算法,提出了用优化与样条插值相结合求相贯线的方法和工程图尺寸函数开发的旋转法。应用该项技术开发的叶片设计系统已在某汽轮机厂的叶片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小英  何明静  黎荣 《机械》2014,(10):60-65
为了实现造船门式起重机小车的快速定制,在对其结构、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的研究基础上,以Solidworks2007为开发平台,VC++为开发工具,Access2003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一套门式起重机小车快速设计系统,并实现了该二次开发程序与Solidworks的无缝集成。该系统可有效支持小车零部件的自动选型,参数化建模及自动装配等一系列设计过程,减少了小车的重复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圆锥齿轮实体参数化造型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修龙  邓昱  路懿 《机械设计》2002,19(12):52-55
介绍了应用Visual Basic(VB)程序语言,基于三维机构CAD软件SolidWorks97平台,开发直齿圆锥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造型设计系统的方法,解决了工业生产中圆锥齿轮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的难题,并且提出了一种对三维CAD软件开发的方法,使设计者掌握运用该方法进行实际开发,提出开发CAD软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SolidWorks二次开发自动建模的机理、ActiveXAutomation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以及参数驱动技术,结合固定球阀的阀座参数化自动建模实例,叙述了其具体设计过程及实现方法。以此方法建立企业系列化非标准件库和标准件库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Double enveloping worm gearing is expected to have contact over larger number of teeth and higher load carrying capacity compared to single enveloping worm gearing. In this paper, contact in this gearing is analysed by geometrical simulation of worm gear tooth generation using intersection profiles of different axial sections of worm representing the hob tooth profile with transverse plane of worm gear.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in the engaging zone a straight line contact always exists in the median plane and intermittent contact exists at the extreme end sections of worm. This has lead to the idea of using two fly cutters positioned at the location identical to the extreme end sections of worm to generate full worm gear tooth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hobs of complex geometry. For a given worm, a mating worm gear is machined in a gear hobbing machine using fly tool in two settings and nature of contact with the worm is checked by a blue t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