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宜居环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整体形象尤其是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个具有良好居住环境的城市中,人们生活井然有序、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居住环境在构成人们认知城市基础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对此,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曾说过:“在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优秀的城市环境将会告诉他应该做的事和如何去做”。由此,人们提出了创建宜居城镇的概念。宜居城镇是基于全球环境变迁而考虑的适宜人居住的、生态的城镇,其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通过把握…  相似文献   

2.
针对"宜居水城"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新问题,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对"宜居水城"建设的现状和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宜居水城"战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规划建设模式、制度保障等问题的解决思路,以实现"宜居水城"建设的科学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一、立项背景和意义 建设"宜居水城",打造滨水生态环境优越的宜居城市,是临沂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宜居列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后,一时间,宜居城市成为公众和社会各方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虽然对宜居城市的内涵、评价标准等问题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宜居不仅是北京,也应该是我国每一个城市追求的目标;现阶段我们虽然离宜居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是可以不断提高城市宜居程度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宜居重庆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国内外对"宜居城市"内涵及要素的不同界定和认识,结合重庆当前的实际,阐述了建设"宜居重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重庆"宜居城市"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思考并提出了"宜居重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还提出了"宜居重庆"建设的六项策略,以期对"宜居重庆"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建设宜居小城镇是人们追求宜居生活环境和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双重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相关研究进展,在分析现行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对小城镇宜居性评价适用性和现有宜居小城镇评价研究与小城镇发展匹配度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发展特征,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公共安全保障、公共空间品质、特色文化认同和城镇发展动力六大项指标的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宜居小城镇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宜居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拓宽了宜居小城镇评价与建设的定量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芙蓉  李和平 《规划师》2012,(6):7-12,23
宜居城市建设规划作为特殊的规划门类,是构建在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指南。面向实施的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应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调查—规划—实施"的程序,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框架;根据地域特征构建宜居性评价体系;重视公众参与;提出宜居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根据规划执行部门职责建立项目库。宜居城市建设规划强调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采用项目库方式落实具体实施项目,构建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宜居评价标准,健全组织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宜居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追求的城市建设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宜居城市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宜居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在分析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的基础上,试图归纳出宜居城市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以此能够从居住空间层面对实现宜居城市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城市发展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通勤压力大等负面问题.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呢?从长远来看,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城市化进程的主导趋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的将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的设想,正是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这个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9.
6月16日,由北京海淀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成兴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迈尔时代商业顾问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的全国首个城镇宜居指数——“百旺·北京城镇宜居指数”课题正式启动,三个月后这一指数将与广大消费者见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北京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概念不但流行,而且颇受全社会的关注。“宜居”概念,简言之即:讲究人性,突出个性,适宜居住;包含并超越了“安居”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宗旨在于居地的全面发展和可…  相似文献   

10.
从“宜居城市”到“宜居区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定位,引发了“宜居城市”研究和排名的热潮。在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下,城市不再孤立存在,社会、生态、交通等城市问题也开始呈现区域化态势;面对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单个城市往往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宜居”。在这一背景下,尝试从区域的视角进行“宜居”探讨,提出了“宜居区域”的要素系统,并尝试构建“宜居区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吴纯  吴越 《中外建筑》2011,(1):89-91
本文提出了城市的宜居环境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即宏观层次的"宜居城市"建设、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建设和微观的"宜居住宅"建设;结合湘潭市昭山仰天湖地段建设规划的实践,论述了中观层次的"宜居社区"环境建设在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环境建设和人文氛围营造、建筑群体布置及建筑形象、物业管理及后续服务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针对城市宜居性问题,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海经济区内8个核心城市进行城市宜居水平评价,得到宜居水平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徐州、济宁、连云港、商丘、宿迁、枣庄、淮北、宿州,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而城市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高度集聚、生态系统逐渐被割裂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人居环境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生态宜居城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城市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极大增加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压力,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成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课题。2007年,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出台,长春市莲花山最为新一代生态度假区房地产市场热度不断增加。莲花山在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居民以度假、康体、养老为目的的购房热情不断上涨。2017年莲花山区域土地供应成交集中,成交价格也有所上涨。本文总结了在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对长春市莲花山房地产市场2011-2019年九年来的商品住宅供求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土地供求现状和房源面积段供求现状,通过真实的居民需求,提出针对供求关系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6,(6)
在全面建设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宜居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文章提出了城市宜居动态指数的概念,以及其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并结合珠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案例,提出了单项宜居指数和综合宜居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从政府和市民的角度分析了宜居动态指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慢城运动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发源于意大利后,慢城运动在欧洲及以外的地方蓬勃发展,并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城市网络。本文对慢城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并将慢城与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宜居城市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最后根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就当前国内城市宜居建设现状,对国内城市宜居建设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当前宜居城市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与本土特色缺失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了环境营建视角下宜居城市建设的"本土化"策略及其构建模式。以广东省云浮市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实证研究载体,对宜居营建的"本土化"模式进行检验反思,寻找未来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可行路径。"本土化集群"模式遵循"问题导向—需求为先—本土策略"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宜居"现状问题的深入发掘明确建设行动所需优化提升的方向,结合针对城市不同主体的"宜居"需求调查,使行动方向充分满足"人本"的切实需求。继而在前两步骤分析所得的"宜居"建设综合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城市的"本土化"特质寻找最终的实践方式,以使城市的"宜居"建设彰显个性特质,成为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在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应通过"自下而上"的行动层面探索,将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本土特质挖掘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克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尴尬,同时也呼应于宜居城市"人本"的理念初衷。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宜居城市与智慧城市的背景下,通过对现有宜居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文章提出了城市宜居动态指数的概念,以及其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特点,并结合珠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案例,提出了单项宜居指数和综合宜居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从政府和市民的角度分析了宜居动态指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日益关注,北京2008年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宜居建设开始从倡导层面深八到社会行动之中,人居环境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人们在选择居所时,也更多地考虑到它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宜居城市理念,针对目前公交系统不完善、公交出行比例低的现状,从公交系统舒适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等3方面,剖析了目前公共交通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宜居导向下的公共交通规划策略,以达到提升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宜居城市综合指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岳阳城市建设的优势及不足,依托需求理论和环境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岳阳宜居城市构成系统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需求——构建体系"的技术路线,建立具有适合岳阳实际情况的宜居城市建设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提高人们对岳阳宜居性的辨识能力,反馈城市宜居建设问题和矛盾,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指导岳阳建设成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