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生产DQ级以下的热镀锌机组上进行了Ti-IF钢热镀锌实验,研究了光整对Ti-IF钢热镀锌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热镀锌钢板其屈服强度在150MPa左右,r,n平均值分别为2.5和0.25。但是光整后,屈服强度明显提高,n值明显降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来保证Ti-IF钢的力学性能。并且对热镀锌Ti-IF钢力学性能的控制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热镀锌工艺对Ti-IF钢光整热镀锌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连续热镀锌线上研究了RTH带钢温度和光整延伸率对Ti—IF钢光整热镀锌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当RTH带钢温度在830℃以下时,成品铁素体晶粒度为10.0级,织构类型以{332}、{114}为主,随着带钢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热镀锌板的晶粒逐渐粗化,织构成为典型的{111}织构,且取向密度增加,r值随之提高,但当带钢温度在900℃以上时,织构又趋于无规则分布,r值显著降低;光整延伸率对Ti—IF钢光整热镀锌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着光整延伸率的提高,屈服强度明显提高,n值明显降低,延伸率降低,抗拉强度变化较小,且光整延伸率对性能的影响与成品铁素体晶粒尺寸有关,成品晶粒越粗,光整延伸率的影响越大。因此对于Ti—IF钢光整热镀锌板而言,n、r值是一对矛盾体,在制订热镀锌工艺时,需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对其n、r值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生产DQ级以下产品的热镀锌机组上进行了Ti-IF钢热镀锌试验,研究了RTH带钢温度和光整对Ti-IF钢热镀锌板组织、织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超低碳Ti-IF钢为基础,保证合适的过剩钛,采用合适的工艺制度,可以生产力学性能优良的正常锌花热镀锌钢板,其屈服强度在150 MPa左右,r、n平均值分别达到2.5和0.25.但是,经光整后,屈服强度明显提高,n值明显降低,且成品晶粒尺寸较粗时,光整后的n值较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根据热镀锌板表面状态和用户使用条件采用不同的工艺控制技术路线来保证Ti-IF热镀锌板力学性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Ti—IF钢铁素体区与奥氏体区热轧、冷轧和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金相观察、织构分析等比较了两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的组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区轧制下Ti—IF钢的屈服强度为157MPa,抗拉强度308MPa,延伸率49.1%,11值0.26,r值2.03;铁素体区轧制Ti—IF钢的屈服强度127MPa,抗拉强度306MPa,延伸率49.5%,n值0,31,r值2.43。与奥氏体区轧制相比,铁素体区轧制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高的n值,高的r值。  相似文献   

5.
退火张力对连续热镀锌IF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国平  袁明生 《钢铁》2001,36(3):38-40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模拟了连续热镀锌的张力退火过程,研究了张力大小对退火后IF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张务使IF钢伸长率和n值显著下降,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东北大学冷轧实验轧机上调整光整延伸率参数,分析了不同光整延伸率对低合金高强钢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光整延伸率的增大,低合金高强钢屈服平台逐渐减小,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呈升高趋势,延伸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制定了热镀锌低合金高强钢合理的光整工艺。  相似文献   

7.
郑之旺 《钢铁钒钛》2004,25(1):7-12
根据攀钢连续热镀锌生产线的设备状况,以及退火温度和光整延伸率等主要工艺因素对IF钢超深冲光整热镀锌板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添加铌对Ti-IF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铌的细化晶粒作用,解决了n、r值的控制问题,按DIN EN10142标准开发了性能优良的DX54D超深冲光整热镀锌钢板,产品广泛用于空调器室外机面板,用于代替深冲电镀锌板。  相似文献   

8.
胡燕慧  陈凌峰  张浩  尉冬  李洁  滕华湘 《钢铁》2017,52(4):72-77
 研究了硼对Ti-IF钢热镀锌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硼对冷轧后再结晶过程影响的角度解释了硼对组织性能影响的原因。利用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硼质量分数IF钢热镀锌板的力学性能、组织和析出物进行检测,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织构取向密度进行分析,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镀锌板晶界取向差分布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硼对IF钢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质量分数在0.000 5%以内,随着硼质量分数的提高,Ti-IF钢热镀锌板铁素体晶粒尺寸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应变比降低。硼对Ti-IF钢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为,硼固溶于铁素体中,抑制再结晶过程,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铁素体晶粒尺寸,使小角度晶界比例提高,{111}织构组分降低,从而使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个汽车厂采用订货标准不同及零件加工工艺不同,导致对钢厂提出的材料机械性能要求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材料的屈服强度,部分特殊需求超出了钢厂原有生产水平.而热镀锌汽车板产品中IF钢所占比例较大,所以IF钢性能改进成为生产重点解决问题.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找出影响IF钢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为平整量、磷、碳,并进行工艺优化,最终证明改进后的产品性能完全满足用户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步轧制与异步轧制相结合的方法,在无中间退火的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厚度的IF钢带材.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对实验钢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IF钢在冷轧制备极薄带的过程中存在力学性能的尺寸效应,具体表现形式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厚度的减小先增加而后降低.轧制过程中位错密度的增...  相似文献   

11.
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成分设计模型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主要合金成分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力学性能与主要合金成分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从而实现了冷轧热镀锌双相钢合金成分设计的模型化,为今后优化冷轧热镀锌双相钢成分设计,克服现有成分设计的盲目性,节省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今后开发不同级别的系列化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产品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2.
热镀锌退火过程对热镀锌板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定合理的退火温度制度,并精确控制板温,成为实现热镀锌板精准退火过程的核心问题.分析了退火工艺对热镀锌板性能的影响,针对现有退火工艺制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退火工艺制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热镀锌板退火工艺的持续优化.同时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基于模型的热镀锌退火过程板温控制策略,针对热镀锌退火过程特点,提出了具有高适用性的数据与物理模型相混合的热镀锌退火过程温度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热镀锌板的精准热处理.  相似文献   

13.
高强钢板热镀锌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高强度镀锌板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DP、TRIP、TWIP钢的研究概况及镀锌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后进一步简单介绍了热镀锌钢镀层性能的要求(包括耐蚀性、成形性等).  相似文献   

14.
网格应变分析(CGA)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成形难易性评价、模具的调试与修整、冲压件成形质量判定、冲压成形失效分析、仿真结果验证等各方面.电化学腐蚀法是在板材表面蚀刻圆形网格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蚀刻过程会使板材表面产生一定的损伤.为了研究这种损伤是否会对板材本身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选取270,370,440,590 MPa等不同强度级别以及冷轧、热镀纯锌、热镀锌铁合金等不同表面镀层的铜板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蚀刻圆形网格前后板材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因在板材表面蚀刻网格而造成的这种表面损伤,对板材本身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拉伸试验、金相、ODF织构分析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一种冷轧高Nb-IF钢和传统Nb+Ti-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织构及晶界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Nb+Ti-IF钢相比,该新型高Nb-IF钢由于添加了质量分数为60×10-6的碳和010%的铌,其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完成温度均大幅度提高;新型高Nb-IF钢具有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性良好的组织和γ取向织构发展充分且强点密度高的织构,能够获得强度高、伸长率高和r值高的优异的综合性能。EBSD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高Nb-IF钢中小角度晶界和低指数重位点阵(ΣCSL)晶界含量较多,这也是试验钢获得优良成形性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汽车用高强度IF薄钢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利 《宝钢技术》1997,(1):58-61
高强度IF薄钢板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兼有高强度和良好深冲性能的汽车用钢板,它是在IF钢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固溶强化元素来达到高强度的,总结了这种钢中的合金元素对基板性能及热镀锌镀层的影响,另外还介绍了两种新型的高强度IF钢,结合宝钢设备的情况,分析了高强度IF薄钢板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