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及双反浮选工艺对原矿P2O5品位为25%左右,MgO品位为4%左右的某中等品位硅钙质胶磷矿进行了连续性扩大试验,正-反工艺取得了磷精矿P2O5品位31.82%左右,MgO品位0.73%左右,收率83.71%的浮选指标,双反工艺取得了磷精矿P2O5品位31.10%左右,MgO品位0.57%左右,收率88.18%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正浮选工艺流程对高镁磷灰石矿进行了选别试验,原矿P2O5品位为15.27%,MgO质量分数为5.01%,经过反正浮选得到P2O5品位为30.58%,MgO质量分数为1.49%的磷精矿,综合回收率达到89.23%。  相似文献   

3.
某中低品位磷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中低品位磷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原矿P2 O5品位为23.14%,MgO质量分数为3.72%,磨矿细度为-200目76.55%的条件下,经过先选碳酸盐后选硅酸盐的双反浮选流程,可以获得P2 O5品位为30.60%,MgO质量分数为0.68%的优质磷精矿,且精矿P2Os的回收率达81.05%.  相似文献   

4.
贵州某磷矿山a层磷矿石属硅钙质磷矿石,SiO2质量分数较高,MgO质量分数较低,P2O5品位也较低;b层磷矿石属白云质磷矿石,SiO2质量分数较低,P2O5品位较高,MgO质量分数也较高。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a、b两层矿样的混合矿样进行浮选试验研究。在合适的磨矿细度下,采用"一粗一精一扫"的试验流程,原矿P2O5品位从27.38%得到有效提高,混合总精矿的P2O5品位达到32%以上,总回收率达到80%以上,精矿中MgO质量分数、SiO2质量分数得到降低。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配矿方式进行中低品位混合磷矿石浮选,可以为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磷矿资源的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北某中低品位硅钙质胶磷矿的矿石性质,采用常温反正浮选工艺,通过优化浮选流程的药剂制度,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原矿P2O5品位17.09%、MgO质量分数5.29%,磷精矿P2O5品位29.03%、回收率78.22%、MgO质量分数0.71%,为该中低品位硅钙质胶磷矿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某磷矿原矿P2O5品位为22.12%,SiO2和CaO质量分数分别为15.02%和37.55%,是一典型的中低品位钙硅质胶磷矿,通过双反浮选工艺,配合高效的脱镁及脱硅药剂,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31.70%,MgO质量分数0.45%,精矿P2O5回收率90.88%的优异指标,为该类型磷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某混合碳酸盐型胶磷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该混合矿P2O5品位为22.79%,MgO和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7.01%、5.79%,根据原矿性质,采用一次一因素反浮选方法,试验最终得到精矿P2O5品位为33.83%,回收率83.13%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镁中低品位胶磷矿,采用新型反浮选捕收剂FB-1,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降低选矿成本,而且获得满意的指标:原矿w(P2O5)18.12%、w(MgO)8.02%,反浮选后可得精矿w(P2O5)29.63%、回收率80.20%、w(MgO)0.96%。捕收剂FB-1的研制为开发高镁中低品位胶磷矿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9.
云南磷化集团昆阳450万t/a浮选厂对低能耗、易调控的柱槽联选工艺进行了工业生产应用探索,在入选原矿P2O5品位为20.9%、MgO质量分数为5.5%的情况下,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作业,精矿P2O5品位可以达到≥29.5%、MgO质量分数≤0.8%、回收率≥72%。该技术在钙质胶磷矿产业化生产中的成功应用,为合理开发利用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云南东川低品位胶磷矿中脉石矿物的含量,对P2O5品位为18.30%,MgO和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5.05%和23.36%的原矿进行磨矿筛分分析,结果表明磷矿中P2O5均匀分布在每个粒级中,MgO富集在38μm以下的粒级中,SiO2出现分异现象。常温(20℃)下,采用正浮选1粗1精1扫联合反浮选1粗1扫的工艺流程进行该矿石的脱硅降镁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属于硅镁含量较高的低品位胶磷矿,通过正反浮选得到了最终精矿P2O5品位27.59%、MgO质量分数0.81%、回收率84.06%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1.
胶磷矿双反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湖北某地镁硅含量较高的难选胶磷矿采用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镁、阳离子捕收剂反浮硅的双反浮选工艺,取得了磷精矿P2O5品位32.51%、回收率91.23%、MgO含量0.87%、R2O3含量2.37%的良好指标,实现了胶磷矿与白云石、长石等杂质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2.
高镁磷尾矿中磷和镁在硫酸中的溶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芳  王华  李军旗  陈义  王政 《过程工程学报》2009,9(6):1121-1126
对高镁磷尾矿中磷和镁在硫酸中的溶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固膜产物的物相形态变化及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和硫酸质量分数对溶解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含自阻化因素的德罗兹多夫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2O5和MgO的溶解过程,且二者溶解的阻缓系数均大于1.6,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881和11.908 kJ/mol,为固膜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3.
含稀土磷块岩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贵州某含稀土磷块岩选矿工艺。通过原矿筛析及水析结果得出稀土元素赋存于磷矿物中,且与磷成正相关系的结论。试验中采用一粗一精一扫反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P2O534.38%,MgO0.28%产率为63.13%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14.
对硫酸间隙分解鹤峰磷矿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过量系数、液固比、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P2O5转化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P2O5的转化率为98.87%。  相似文献   

1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在丙纶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海涛  周向东 《精细化工》2005,22(8):616-618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为原料,以P2O5为磷酸化试剂,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考察了P2O5的投料方式、原料配比、酯化时间、酯化温度、搅拌速度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酯化条件:在40℃强烈搅拌下,分批加入P2O5,原料配比为n(AEO3)/n(P2O5)=3,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4 h。合成的产品经测试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抗静电性能可以满足丙纶纤维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低浓度磷肥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5年来,我国低浓度磷肥(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产量一直保持低速增长,已达468万t P2O5,几乎占磷肥产量的50%。由于其单位P2O5价格只相当于高浓度磷肥的80%左右,而且含有硫、钙、镁、硅等中量营养元素,又充分利用了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减少了硫酸的消耗,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品。实践证明,它将与高浓度磷肥长期共存。要转变传统观念,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其价值,给予大力重视和支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雍  师华  熊家锦  陆峰 《日用化学工业》2005,35(2):75-77,80
通过实验和分析确定了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工艺路线;讨论了聚磷酸质量分数、水解量以及甲醇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31P核磁共振谱法定性分析了反应产物的组成。工艺路线以质量分数为125%的聚磷酸、水解量为0.8mol(以五氧化二磷摩尔数计)、甲醇/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在2.0:1时较为理想。结果表明:产物含摩尔分数为85%以上的磷酸酯,其中单酯为65%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全国磷肥、硫酸生产和消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我国2004年磷肥各品种产量及产品结构、硫酸产量及原料结构以及磷复肥和硫磺、硫酸的表观消费量、进出口的情况。磷肥产量2004年达1017.4万tP2O5,高浓度磷肥的比例占54%;硫酸产量2004年达3995万t,其中硫铁矿与硫磺制酸分别占35.8%与40.6%。国产磷肥自给率已达94.3%,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7%,进口仅占13%。预测2005年磷肥与硫酸产量分别为1100万tP2O5和4400万t,预计进口硫磺将达800万t。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我国磷肥、硫酸行业生产和消费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十五”期间我国磷肥、硫酸行业生产和消费情况,重点介绍2005年磷肥各品种产量及产品结构、硫酸产量及原料结构以及磷复肥和硫磺、硫酸的表观消费量、进出口的情况。2005年,磷肥产量达1 125万t P2O5,高浓度磷肥的比例占60.3%;硫酸产量4 625万t,其中硫铁矿与硫磺制酸分别占34.8%与42.7%;国产磷肥自给率已达96.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9.7%,进口磷肥市场占有率仅占10.3%。预测2006年,磷肥与硫酸产量分别为1 200万t P2O5和5 100万t,进口硫酸20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