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量轮轴承保持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稳通  胡永德 《轴承》1998,(2):29-22
通过对多孔聚酰亚胺含油保持架的稳定性试验分析得出,要消除保持架运转时的啸声,必须合理选择保持架引导间隙和兜孔间隙,引导间隙0.3~0.4mm,兜孔间隙0.5mm较好。选择运动粘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润滑油可保证轴承的寿命,附图3幅,表7个,参考文献3篇。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用磁悬浮动量轮的工程应用研究,从结构设计、磁路计算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以及磁悬浮动量轮的调试等各个环节,对磁悬浮动量轮进行了较为广泛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应当进行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动量轮壳体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  闵乐宁 《轴承》2004,1(12):4-5,36
介绍了动量轮壳体的结构、密封形式及材料选择原则,通过分析选用折边浅碟形密封罩,材料为符合GB3197-82的铝合金。并对密封罩进行了应力分析,给出了规定压力条件下密封罩最小允许厚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高性能DSP浮点芯片TMS320VC33[1]做算法处理器设计动量轮模拟器,代替真实动量轮参与AOCC(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全部实验。本设计采用了EPM7128、高精度A/D转换器MAX125、串行DA转换器DAC7615等现代电路设计技术,并用液晶触摸屏做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5.
空间光电跟踪系统动量平衡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空间光电跟踪系统的输出力矩(角动量)和动量自补偿的平衡轮,用于降低光电跟踪系统运动对卫星平台姿态的影响。根据光电跟踪系统对目标捕获和跟踪成像的指标要求,针对其频繁启动、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范围大、速度频繁过零等区别于卫星姿态控制用平衡轮的特点,基于角动量平衡原理设计了一种平衡轮。通过有限元法完成了平衡轮的模态分析和结构优化,建立了包含平衡轮的光电跟踪系统的机电动力学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光电跟踪系统的方位轴系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计算。为验证其可行性,研制了一套平衡轮原理样机,提出了基于单轴气浮平台的平衡轮性能测试方法,并完成了模拟方位轴系的残余角动量检测。仿真和试验结果显示,平衡轮的使用将光电跟踪系统对平台的残余角动量输出减小了96%,表明所设计的平衡轮结构和控制系统合理可行,能够满足空间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研究了小卫星微动量轮的精确控制。在系统整体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对微动量轮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理想模型引入纹波电压、摩擦系数不确定性、扰动力矩等干扰因素,完善了微动量轮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等效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并对控制率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通过MATLAB仿真,对比分析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和常规PI控制在转速控制和力矩控制两种模式下的特性。最后,实验设计了微动量轮样机。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微动量轮转速控制精度达到±0.5r/min,从0加速到2 000r/min的时间为18s,均明显优于PI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微动量轮转速控制精度达到±0.9r/min,从0加速到2 000r/min的时间为26s。上述结果显示: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可以有效克服微动量轮控制中的干扰因素,提高转速控制精度和输出力矩稳定度,缩短转速变化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速旋转的动量轮在换相过程中发生的转矩波动增大、平均转矩下降的问题,对高转速动量轮在换相期间转矩脉动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对动量轮换相过程中相电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PWM调制的超前换相方法,并推导出超前换相角度。利用Saber与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建立驱动控制模型,对动量轮换相期间的转矩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种控制方法,对电流调制周期内的占空比进行控制,能有效地抑制动量轮高速转动时换相过程中产生的转矩脉动,使输出转矩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平行双轮电动车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和控制算法。通过对样机进行实际行走控制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乘用车后轮轮胎出现内侧异常磨损的故障案例,基于四轮定位参数的形成原理,按照轮胎异常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故障原因并检测现值,得出故障原因为后轮外倾角和后轮前束值超出基准,然后进行维修调整并路试,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10.
轴承对动量轮飞轮体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国栋  姜维  马小梅  高飞 《轴承》2008,(6):30-33
使用Ansys软件分析了轴承对飞轮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实例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飞轮体模型,运用COSMOSWorks对飞轮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用Ansys软件分析了影响飞轮设计的配套轴承的应力和变形,表明轴承满足了飞轮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现有传统机器人的移动行走机构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体轮技术的新型轮履复合移动机构设计方案。分别对该变体轮的工作机理和整体结构进行了介绍和设计,并对其整体模型和布局做了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基于变体轮技术的机器人与传统的机器人,尤其是整体式履带机器人,凸显了较大的优势。着重阐述了该机器人的几种典型运动模式,且对基于四连杆机构的液压伸展臂的运动学做了分析,为机器人的越障动作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置信水平、自助-最小二乘法和最大熵原理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卫星动量轮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首先,对摩擦力矩原始数据分组得到样本,并选定本征样本,提出了由灰置信水平求解各样本变异强度的新方法,进而求得各样本可靠度的实际值;其次,将紧邻的5个样本变异强度融入自助-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拟合系数,由最大熵原理得到下一个样本的变异强度预测值和上下区间;然后,持续更新紧邻的5个变异强度,得到各样本可靠度的预测值和上下区间,最终实现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性能可靠性的动态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恒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均小于4.1%,变转速条件下可靠度预测误差不超过9.4%,充分验证了所提出动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泵必须具有高的汽蚀比转速,采用诱导轮-离心轮泵组是获得高抗汽蚀能力的最有效易行的途径。解决好诱导轮与离心轮的合理匹配,是获得高抗汽蚀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合理匹配的诱导轮-离心轮高速泵组,不但大幅提高了泵的抗汽蚀能力,也改善了泵的Q-H特性曲线在小流量区的斜率,泵的效率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动量因子BP神经网络算法在设备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备故障预测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传统方法处理设备故障预测的不足,采用动量因子BP神经网络算法来预测设备状态。通过网络学习和诊断实验表明:动量因子BP神经网络算法不仅能解决设备故障预测的非线性问题,而且预测结果非常准确、误差精度较高、收敛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5.
运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磁悬浮动量轮系统径向平动的精确动力学模型,并以应用广泛的PD控制进行了运动分析。研究表明,两自由度径向磁轴承的径向平动方向存在一定的耦合运动,但藕合对运动妁影响甚微,实际控制中可以采用单自由度运动模型替代。这方面的研究对认识磁悬浮动量轮的运动特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过程中相对定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两轮自平衡车的特点,对诸如车轮打滑、碰撞、越障及转向等运动情况下的位置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光电码盘、MEMS陀螺仪与MEMS加速度计数据融合的方法,对机器人的位姿进行检测估计,从而解决了采用传统的单一位置传感器对机器人测程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陀螺仪、加速度计固有漂移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的定位精度.通过对两轮机器人分别进行直线运动实验、越障实验和异常碰撞试验,验证了两轮自平衡机器人组合定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依赖人工测量轮对踏面擦伤、磨损的手段存在着效率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和UC/OS-Ⅲ的轮对踏面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以移植了 UC/OS-Ⅲ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实现对车轮踏面参数的实时采样和计算,并将结果上传到PC上位机供工作人员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本文所设计的低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沿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激振流体,并在下游测量流体动量变化率,从而确定流体质量流量的一种新方法。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气体为介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实验结果。所得结论为新型质量流量计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红光QL16B型轮胎起重机转向速度过慢故障的分析过程,以及找出故障源并进行针对性修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马红丽 《机电信息》2012,(33):72-73
对电力设备主要的异常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