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Ⅲ层序底界面位于J2S^2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2.
3.
层序地层学的出现曾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是地质学的一场革命。但其研究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大量研究成果的分析,初步总结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异同及其原因。在回顾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侏罗系层序的级别和划分、层序界面的判别标准和影响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控制要素等。 相似文献
4.
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发育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含煤或不含煤层,可以划分出2个超层序、7个层序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八道湾组、三工河道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各层序在不同的地区发育程度不同,具有不均衡性、不完整性及横向变化的分区性。对比分析显示,准噶尔盆地三级层序持续的时间周期约为7-13Ma,Ⅰ层序、Ⅳ层序、Ⅵ层序的底界在分别与全球层序的UAB、LZA1、LZA3的底界面一致。 相似文献
6.
7.
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展布与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级别的划分,受西北缘主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主断裂下盘侏罗系地层较厚,而在断裂带上盘较薄,部分地区缺失.根据研究区内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划分出2个构造层序(JTS1,JTS2)、7个层序(I-VII)和10个体系域.煤的发育在层序划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包括构造运动、物源供应、湖平面升降、气候条件,其中构造运动和湖平面升降是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Vail经典的层序地层学理论,针对中国南海A盆地深水区古近系B组地层地震资料品质差,无井资料、断层复杂、高温高压造成地层破碎导致层序界面不明显等困难,综合浅水区井资料和深水区地震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相互验证的方法,识别出SB0,SB1,SB2,SB3,SB4等5个层序界面,将B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Ⅰ,SⅡ,SⅢ,SⅣ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三维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各层序界面和层序厚度在盆地和凹陷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形成这种特征的地质要素主要是差异沉降作用、局部隆升剥蚀作用以及盆地断陷作用等。发育在层序界面附近的低位体系域的斜坡扇、盆底扇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等是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区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江苏宁镇地区的野外剖面研究,分析了该区下古生界四种主要成因类型的层序界面特征,对该区下古生界地层进行了层序划分.共划分出5个二级层序、34个三级层序。通过对影响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层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主要受气候、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克拉玛依中拐地区与玛湖西斜坡区的二叠系乌尔禾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一直存有争议,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中拐地区的克79井和玛湖地区的玛2井相继在二叠系乌尔禾组获得中、高产工业油气流后,又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对此问题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斜坡区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满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已连成片。利用钻井、古生物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和玛湖地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时代归属及层位关系,确认中拐地区乌尔禾组为上二叠统上乌禾组,玛湖斜坡区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与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上寻找识别层序界面标志,综合运用井-震联合、联井格架层序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侏罗系的层序划分方案。研究表明,该区侏罗系共划分为2个超层序,7个层序,第1个超层序包括JSQ1、JSQ2、JSQ3、JSQ4、JSQ5层序(相当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2个超层序包括JSQ6、JSQ7层序(相当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研究区侏罗系各层序的地层展布在平面上呈现一种早期退积、晚期进积的旋回,地层发育特征为沉积建造与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具有类前陆盆地前隆—隆后斜坡带的层序格架特征,其层序形成和体系域变化主要受控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向西和向北的幕式逆冲和松弛作用,具二元体系域结构的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对石炭系以上地层的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5个等时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二级层序组和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对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沉积体系特征及时空配置规律等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砂体预测模型,确定了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4.
15.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是中国陆相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地区,该区油气藏的油源主要在二叠系,侏罗系主要表现为一套缓坡浅水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新近纪构造运动对盆地构造的掀斜作用,致使岩性地层圈闭发生改造,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在这种源外缓坡背景下,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沟通油源的输导体系复杂,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不清,再加上该区地震资料品质差、地震分辨率低,这些因素造成该区岩性地层勘探的复杂性。针对研究区存在的上述难点,对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典型岩性油气藏进行解剖,建立了断裂-沉积体系侧缘-近等深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即油气沿断裂进入储集砂体后,垂直构造等高线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当遇到与构造斜交的沉积体系侧缘时,油气运移方向发生调整,沿沉积体系侧缘近等深侧向运移,边运聚边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层序地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将沙湾组划分为二套三级层序。不整合面作为沙湾组的层序界面, 主要从地震剖面和钻井剖面来识别。体系域划分的关键是根据地层上下叠置样式的变化、岩性、测井曲线来确定最大湖泛面的位置。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的斜坡, 见不到明显的坡折带, 因此可以建立起无陆架坡折的缓坡盆地层序地层模型。在单一的构造格局控制下,沉积物供应速率、气候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沙湾组层序的发育。结合车89 井、车95 井出油层位的特点, 利用层序地层基本理论, 预测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区。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滴南凸起侏罗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建立滴南凸起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研究,这对该区侏罗系下一步油气勘探尤其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钻井、地震等资料,将滴南凸起侏罗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应用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区域性的岩性界面、古生物分布特征的变化、测井曲线数值和形态突变等进行了层序边界的识别;在依据岩性和测井曲线的变化识别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并结合准层序叠置样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以砾质辫状河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以"湿地"和河漫滩发育的曲流河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以河漫滩和河漫湖泊发育的曲流河或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主;层序和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构造运动、基准面的变化和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复杂,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受不同沉积微相下岩性相的控制,然而沉积微相与岩性相之间的匹配关系复杂。因而,建立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对该区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岩性相和沉积微相之间的配置关系并考虑沉积物的粒度、颜色、沉积构造、沉积微相及经历的成岩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11种主要的岩性相类型:水上泥石流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和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在岩性相特征、剖面岩性相及剖面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序列、沉积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主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的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叠系百口泉组各段沉积微相与岩性相相匹配的平面展布特征。百口泉组3个段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其中,百一段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砂岩相;百二段下部扇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砾岩相,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二段上部扇三角洲平原以砾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百三段扇三角洲平原以砂砾岩相为主、砾岩相为辅,扇三角洲前缘以砂岩相为主、砂砾岩相为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