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预警系统和指标体系,运用时间序列曲线预谢模型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庄镇未来遗产保护发展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出排除警情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古镇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在文化遗产保护预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0,28(8):161-163
该文深入发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量化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使评价因素集新增了"公众参与"和"社会经济措施"等关键因素,从而推进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体系的量化评价的发展,使评价因素的选择更符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宗旨。  相似文献   

3.
《城建档案》2004,(2):46-47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选择一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村),分期分批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张丛葵  陈京涛  常乐 《规划师》2008,24(12):94-98
吉林省乌拉街满族镇保护规划通过合理确定历史文化名镇的功能,传承与发展其具有特色化的村镇格局,以建筑高度人口容量、土地布局、道路系统、传统街巷、绿地景观、建筑整治与更新、基础设施等规划控制要素对村镇文化环境进行整体动态保护。避免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轮建设高潮中,对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价值在当代社会得到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2005,(12):22-22,21
根据各地推荐,经专家评选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此次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河北省蔚县暖泉镇等34个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等24个村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今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编制和完善保护规划,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的发生,严格禁止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出让给企业用于经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设施现状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由于基础薄弱、管理混乱、资金不足、技术制约,现状基础设施存在数量匮乏、功能老旧、建设混乱的问题,不能满足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导致当地居民大量外流,不利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问题原因,借鉴先进经验,从管理、资金和技术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的基本情况,并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重要性认识、保护法制体系、保护规划、保护资金、监管体制五个方面,指出我国目前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与急需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重庆市开县温泉镇、黔江区濯水镇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重庆市城乡建委将指导入选村镇完善政策制定,编制保护规划,制定落实保护措施,以进一步保护自身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大量历史文化名村中有相当部分包含了风水元素,风水的研究是这一类历史文化名村研究与保护的重要方面.其中,与风水相关的村落格局是历史文化名村遗产价值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晋东地区的大阳泉历史文化名村为例,按照以本土风水认知为基础的保护对象辨认,问题与挑战分析,策略与措施探讨等三个步骤,初步探讨了历史文化名村的与风水相关的村落格局及其要素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3,(12):144-147
该文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融合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主观评价体系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建立主观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模型;评价因素更符合历史遗产的保护宗旨。研究推进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定量化发展,促进了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在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艳玲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12,30(6):175-178
该文基于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方法,把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分成客观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与主观量化指标体系两个分支;基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社会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历史文化名村镇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创新之处,主要包括:兼顾传统村镇不同的遗产存留状况和价值特点;大量试评,兼顾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传统村镇的价值特点;保持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兼容和对接;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使用的条件。本文认为,《传统村镇保护价值评价标准》填补了我国传统村镇,特别是未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村镇的价值评价空白,在未来可作为行业标准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村镇的保护价值评价,使保护工作走向“普适路线”,有助于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工作,推动各类别传统村镇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还处于由专家学者呼吁并提供技术支持,政府主导而民众参与有限的被动保护阶段,切实有效的公共政策成为实现村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标的关键环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政策、经济政策、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传统优秀文化保护和产业引导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主要围绕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即明确绩效的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拟定指标以及设定权重。根据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首先对实施绩效评价指标进行选取,通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实施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确定,形成初步的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村镇集中建房的社区现状和居住实态调查,分析了村镇集中建房在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总体设计、建筑设计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适应村镇集中建房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武艳文  于洋 《新建筑》2011,(4):134-136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传统的方法已难以满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现代化需求。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数据库构建,借助于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一套适应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技术框架。以提升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同时提出可以推广的保护规划数据库应用模式,为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计算机信息化改造在思路和方式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遗产保护工作,在面对来自旅游开发的影响时,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这种局面导致保护措施的滞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尝试运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对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生命周期演替和空间结构特征对遗产保护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会对遗产保护产生不同的影响;特殊的旅游地空间结构特征使得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地往往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为沉重的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应采取主动保护、动态保护、多种规划和学科联合构筑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