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古地温梯度的探讨--以苏北盆地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谈彩萍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Z1):610-613
碎屑岩(岩石)沉积、成岩过程中,会发生结晶、颗粒次生加大等作用.在这种矿物的结晶、生长过程中,碎屑岩孔隙中的液体会被捕获在矿物的晶体缺陷、空穴、晶格空位、位错及微裂隙之中,成为流体包裹体.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可以确定沉积盆地各地质时期的古地温,并计算出古地温梯度,反映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古地温演化状况.石油地质研究认识到,干酪根在60~150℃温度范围内生成石油,在150~200℃温度范围内生成天然气.因此,恢复沉积盆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量分析数据和实测资料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的今地温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了深人细致的剖析,恢复了中生代早白坚世的古地温梯度和古剥蚀厚度.地热史研究表明,今地温梯度为3.13℃/100m,而古地温梯度为5.5℃/100m.古地温明显高于今地温.说明该凹陷在地质演化历史时期,曾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抬升剥蚀过程.剥蚀厚度为920~1160m.综合古地温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等各方面的资料,该凹陷白奎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成烃门限深度为600~1000m,生烃高峰埋深为1200~2000m.结合埋藏史资料,确定该凹陷主成烃期在早白至世都三段一赛汉塔拉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古地温恢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通过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了松辽盆地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 ,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 ,白垩纪末的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可达 4 2 6~ 4 80℃ 10 0m和 95~ 10 7mW m2 ,远高于现今地温梯度 3 70℃ 10 0m及大地热流值 69mW m2 。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 ,在白垩纪末达到最大古地温 ,以后持续抬升剥蚀和大地热流值衰减、降温使生烃作用减弱或停止。依安组以来的再沉积厚度小 ,不能引起二次生烃  相似文献   

4.
干酪根自由基浓度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有效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沉积盆地古地温的热参数之一.本文根据新生代盆地干酪根自由基浓度与样品埋藏深度的关系,建立了推算古地温梯度的标准曲线图,并利用此标准曲线估算了塔里木盆地和辽河盆地两口井的古地温梯度.这一方法对于无镜质体地区和无磷灰石地区的古地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巴音都兰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巴音都兰凹陷侏罗纪与白垩纪具有不同的地温场特征,晚侏罗世古地温梯度高于早白垩世地温梯度,早白里垩地温梯度可达4.80~5.12℃/100m,晚白垩世以来凹陷整体抬升,地温梯度降低。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腾二段及赛汉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成岩包裹体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运用镜下岩石组构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技术等手段,在对塔西南叶城凹陷坳陷上白垩统至中新统碎屑岩和碳酸岩盐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测试了各成岩阶段不同期次自生矿物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等参数.恢复了本区的古地温,并计算了古地温梯度.结合本区两类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本区油气演化、运移阶段及远景预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构造演化、古油藏的埋藏史、热史与成藏条件等分析入手,探讨了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油气成藏规律。指出:①油气成藏期以加里东期为主,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②抬升剥蚀作用使早期油气藏被改造和破坏,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是造成本区早期油气全面破坏的主导因素;③加里东期存在与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古圈闭和储盖组合,所以形成了环绕古隆起分布的大型加里东期古油气藏;印支—燕山期缺乏与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构造圈闭(古隆起)和储盖组合,导致本区晚期成藏条件相对较为不利;④埋藏差异造成本区油气演化程度差异较大,但目前仍存在寻找油气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8.
应用综合物探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拆离与地温异常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洪军  俞建宝 《石油物探》2000,39(1):85-90,62
应用重、磁、震、测井等综合物探资料,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结构的形成机制与古地温场的关系.指出基底拆离运动是引起本区古地温梯度场增高的主要因素,它对有机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镜质体反射率为主、结合井温流体实测数值,联系重要地质事件综合分析阜康凹陷二叠纪以来的古地温场的演化特征;同时选取阜康凹陷的一个二维剖面,对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进行单井热演化史分析、二维剖面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和烃源岩平面热演化史研究。研究发现,阜康凹陷平地泉组古地温比现今地温高,呈直线带状对应关系;平地泉组烃源岩三叠纪早期开始生烃,到了侏罗纪早期进入生烃高峰。并非前人长期认为的三叠纪末开始生烃。  相似文献   

10.
南华北盆地济源凹陷古地温及热演化史恢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ASY%Ro模拟方法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时间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是叠合盆地最高古地温和剥蚀厚度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南华北盆地济源凹陷中生代烃源岩经历了多期叠合演化,不同地质时期的地温场可以通过不同构造单元的最高古地温进行恢复。通过EASY%Ro模拟计算,济源凹陷中生代地温梯度为4.29℃/100m,新生代古近纪地温梯度约为3.3℃/100m;白垩系和古近系渐新统剥蚀厚度分别约为1900和1600m。济源凹陷中生界生烃主要发生在白垩纪,古构造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对象。  相似文献   

11.
模型研究指导层速度解释方法探索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某三维区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受浅层气和大断层的影响,层速度反演得到的速度谱起伏变化很大,能量团不够收敛,使得该区层速度解释具有多解性。通过理论模型试验,探索了复杂情况下进行层速度解释的工作思路与方法。设计了3种层速度模型和2种层速度解释方案,对研究区地下情况进行了模拟。通过相干速度反演及时深转换结果的对比,认为该区最佳层速度解释方案应该是拾取层速度的宏观趋势,而不是拾取谱相干能量的最大值;以此解释方案建立了全区速度场,利用三维图偏移方法进行了构造成图。钻井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油藏为解剖对象,探索了一套高含水期含水期剩余 油分布的多学科研方法。以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基础,采取由点到面,静动结合,多学科协同的研究方法,应用虚拟井预测方法研究了单井剩余油分布特征,分微相建立了不同的水淹模式;根据正演井同分形克里格方晨均质概念模型与示踪剂方法的有机结合很好地指示了井间剩余油分布情况;应用动态综合分析法,物质平稳地,水驱特征曲线法  相似文献   

13.
以柴油和煤油作为调和组分,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图表方法得到了调和油品的十六烷指数,并对调和柴油十六烷指数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及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计算方法中,GB/T11139-1989《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比SH/T0694—2000《中间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四变量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广,计算方法简便,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滨南地区火成岩油藏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地震方法对滨南地区火成岩进行了描述 ,建立了 4种火成岩地震反射特征 ,对火成岩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火成岩的储集空间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 ,总结出 4种火成岩油藏类型。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适合本区火成岩开发的配套技术。研究成果经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其它地区火成岩油藏的勘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耿231井区位于姬塬油田东北部大梁湾鼻隆带上,探明含油面积4.2 km~2,探明地质储量153.2×10~4t。针对姬塬油田耿231井区在开发过程中呈现动液面高、产液量高、含水高、产油量低的"三高一低"的开发现状,采取水驱曲线特征法、产量递减法、童氏改进图版法等方法,对该区采收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稳油控水的措施及建议以达到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合理选择水驱曲线的直线段是水驱曲线特征法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符合该区块的实际情况。通过把童氏图版比例系数改为10.978后,使其更加适用于该区块长2低渗透油藏含水变化规律和采收率的预测,对该区块开发水平的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校准,其结果更加接近标定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塔中东部潜山区继承性古隆起发育,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发现了白云岩潜山、灰岩潜山、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性圈闭,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但由于研究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为此,根据研究区原始资料噪音发育的特点,结合多年地震资料处理实践经验,提出了分类、分步、分域、分区...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原油资源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以往资源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和油气生成理论,建立了氯仿沥青“A”-HF恢复法和IMO热降解率法两种生油量、资源量计算的新方法。通过分别对松辽盆地北部生油量和资源量的计算,生油量和资源量较以往提高约1.5倍,为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阿姆河右岸区块生物礁特征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储集层以礁灰岩为主,在该储层之上发育着巨厚的膏盐岩地层,使其地震勘探的难度增大。为此,依据该区块礁灰岩的分布特点,综合测井、地质资料建立了沉积模型、储层模型和地震正演模型,分析了礁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从单井上识别礁体;引入"地震相"的研究思路,利用地震属性,对礁体平面分布进行预测;根据上覆膏盐层厚度变化、目的层碳酸盐岩厚度的变化,采用"时差厚度"法进行礁体识别,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于该区的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礁体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提高了生物礁的识别精度,在该区块相继发现了一批可供钻探的生物礁,钻遇生物礁的探井成功率从中方接手前的33%提高到现今的100%。  相似文献   

19.
两种四溢流塔盘设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四溢流塔盘设计中等通道长度法和等鼓泡面积法对应的降液管面积分配和位置、出口堰及降液管底隙设计。给出了两种方法详细的计算过程,并进行了总结比较。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等通道长度法优于等鼓泡面积法。  相似文献   

20.
变速介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选择合适的深度偏移方法很重要,但其速度模型建立更为关键。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均需要巨大的计算机资源,为有效地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合理的处理流程与方法选择也十分重要。文章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原理比较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相关深度偏移方法的特点,并对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横向变速的三维地震工区实例,详细论述了横向变速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思路与实现方法,提出了先进、实用的有关叠前深度偏移与速度建模实用方法。实际偏移结果与井资料的一致性证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对推进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应用与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