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G无线技术有望建立一个丰富、可靠的超连接世界。但是无论是较高的通信频段、更高的带宽需求、极为高效的天线收发方式,亦或是新的波束赋形技术,5G NR(新空口)都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文章阐述单用户和多用户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原理,分析Massive MIMO的应用背景,在此基础上指出MassiveMIMO的应用优势,并论述其在5G中的应用及挑战。  相似文献   

2.
周子钰  景小荣 《信号处理》2021,37(4):661-668
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Cell-Free Massive MIMO)突破传统蜂窝小区的概念,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中十分富有潜力的技术.该技术通过部署大量的分布式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以获得充分的宏分集增益,以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受信道相干时间的限制,系统中可供用户分配的正交导频资源非常有限,部分用户...  相似文献   

3.
《中兴通讯技术》2020,26(4):50-57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成为支撑5G/B5G同时满足大数据率和大空间覆盖的必选技术,包含天线阵和射频驱动的射频前端设计技术成为5G/B5G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成本效益将主导大规模MIMO系统的商业化,面向成本的设计(DfC)是新的趋势。介绍了当前针对射频前端系统DfC的最新进展和引入大规模MIMO后带来的新挑战,指出如何修正传统的香农定理成为5G/B5G时代的最基础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5G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用户对网络数据信息传输的速率要求逐渐提高,移动通信企业为满足用户需求,试图通过增加基站天线数目、应用Massive MIMO天线技术以提高传输速率。文章根据权值优化原理,将Massive MIMO关键技术应用于5G通信网络系统,以优化无线网,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覆盖范围,强化网络传输性能。实验验证发现,5G场景应用Massive MIMO技术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扩大用户覆盖范围,强化网络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曹倩  王海玲 《通信技术》2020,(8):1918-1922
5G已经商用,B5G即将到来,合理分配、利用5G/B5G频谱资源是实现5G/B5G商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从5G/B5G的应用需求出发,结合5G/B5G技术发展趋势,阐述了5G/B5G国际频率划分标准和各国频谱资源分配情况,给出了5G/B5G频谱图,分析了在频谱分配中应考虑实际应用场景需求、电波传播特性、用频协同和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军 《电信快报》2021,(9):7-11
在5G室内高负荷场景中,分布式皮基站采用密集组网部署方式,重叠覆盖造成小区间同频干扰严重,网络容量下降影响用户体验.将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引入到数字化室分系统中,化干扰为增强信号,通过联合波束赋形和多用户MIMO(多输入多输出)提升容量与体验,有效解决室内5G小区间干扰问题,大幅提升小区容量,满足...  相似文献   

7.
首先重点介绍了5G Massive MIMO关键技术特征,然后分析了该技术与Pre-5G多天线技术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给出了不同广播波束和业务波束配置条件下5G NR的覆盖能力与用户速率感知情况,最后再结合原理分析和测试结论,给出了5G Massive MIMO优化的主要思路,并针对后续优化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波 《移动通信》2020,(1):24-32
SA是5G网络演进的目标架构,当前处于商用准备阶段.由于5G SA采用全新的服务化架构、虚拟化部署,是网络架构的深刻变革,在网络部署、运营、业务模式等多方面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描述了5G SA的总体网络架构、跨区域漫游架构、4G/5G互操作架构、全国组网架构,分析和探讨了5GC网元实现、虚拟化部署、网络切片与切片...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4G/5G数据挖掘分析给出了一种NSA组网下5G Massive MIMO天线权值智能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4G MDT和5G MR数据,采用聚类和成形算法分析得到待优化小区理想权值集合,可以在海量权值因子中快速寻优得到最优权值组合,采用基于风险控制的调整算法实现Massive MIMO天线权值智能自动化迭代寻优。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林艳  黄永明  李春国  杨绿溪 《信号处理》2016,32(10):1135-1145
该文针对成对用户大规模MIMO中继系统,在中继采用最大比合并/最大比发射(MRC/MRT)预编码方案下,利用大数定律,推导出系统频谱效率的闭合表达式,显式的描述了频谱效率与中继天线数、该文针对成对用户大规模MIMO中继系统,在中继采用最大比合并/最大比发射(MRC/MRT)预编码方案下,利用大数定律,推导出系统频谱效率的闭合表达式,显式的描述了频谱效率与中继天线数、用户对个数以及信源用户和中继发射功率的关系。基于此,分析了当天线数增大时,在用户对个数固定不变和等比例增长两种情况下,频谱效率的渐进性能和所能获得的发射功率增益。结果表明,当用户数固定时,频谱效率将随天线数呈近似对数增长规律;当用户数随天线数等比例增长时,通过调整比例值,可满足平均每个用户的频谱效率达到任意指定值,且无需额外发射功率消耗。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推导的频谱效率闭合表达式的精确性以及所有渐进性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5G Massive MIMO的多天线阵列系统增加了垂直维的自由度,可灵活调整水平维和垂直维的波束形状,并引出了立体覆盖波束Pattern这一概念。现网普遍采用厂家默认的Pattern,仅在单站和簇优化过程中根据测试情况,进行Pattern的局部优化,明显滞后。为探索不同场景5G Masiive MIMO最优配置,指导一线快速掌握不同场景下的Pattern经验值,支撑5G精准规划与优化,基于规划平台输出建议,在不同场景下开展Pattern权值寻优验证,并输出不同场景下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2.
首先基于5G NSA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从NSA MR获取高精度经纬度信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提出了基于MR经纬度信息的Massive MIMO权值智能寻优技术方案,利用智能化权值选择算法在Massive MIMO权值空间中搜索最优解;考虑到现有系统算力的限制,还提出了寻求局部最优解的简化算法,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5G系统全球商用化的时代,针对基站大规模天线下的多用户技术,对基站和终端进行性能测试是实现产品升级迭代的重要环节。首先,介绍5G多用户技术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了多用户性能测试的意义。其次,为了实现不同信道环境的大规模天线基站下的多用户性能测试,给出多用户无线信道建模技术。最后,通过对建立的信道模型进行实现,给出了大规模天线多用户性能测试的主要技术方案和测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丁晋凯  孙彦明 《移动通信》2020,(3):49-55,61
集成滤波器的5G大规模天线由于每个通道包含了一组滤波器,使得5G大规模天线的通道之间的幅度和相位一致性指标变得很差,进一步地,使得获取除滤波器以外的纯通道之间的幅度和相位的一致性指标变得非常困难.对集成滤波器的5G大规模天线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际测试,找到了一种具有便捷的实际应用的测试方案,通过两次测试间接获取...  相似文献   

15.
2019年5G商用启动和携号转网全国正式服务启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当前的携号转网技术方案能够支持5G NSA业务,但不能支持5G SA业务。随着5G SA标准和产业链的成熟,为确保携号转入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同等权利,运营商在制定5G SA的商用计划时,有必要对5G SA的携号转网组网和实施方案进行同步研究,以推进5G SA设备对携号转网功能的研发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MIMO技术是LTE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下行MIMO信号检测算法的选用需要在计算复杂度和系统性能之间取得合理折中.主要对QRM-MLD检测算法及其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结合ML算法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对于QRM-MLD算法,随M的增大,检测性能提高,同时计算复杂度也增大.在相同计算复杂度下,QRM-MLD优化方案的性能明显优于一般方案,是一种有效的MIMO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4G向5G重耕过程中存在频谱利用不平衡的问题,可采用动态频谱共享的技术解决。基于对现有频谱共享方案的原理分析,通过理论测算和实验室测试结合的方法研究终端和基站各功能特性对于终端性能的影响。动态频谱共享对下行影响较大,对上行影响较小,不同功能选择会对性能带来差异,同时频谱方案、基站通道数同样会带来性能差异。基于结果分析,提出4G和5G频谱共享的实施方案,包括硬件配置方案、频谱选择方案、通道配置方案、功能选择方案,以改善现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户卡承载移动用户身份标识和网络接入认证的重要功能。5G SA网络在接入认证方面新增不同于4G网络的用户隐私保护、EAP-AKA'认证/5G AKA认证、5G密钥体系及5G安全上下文等特性,这些特性对5G用户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5G SA网络的安全模型,然后介绍5G用户卡为支持5G接入认证特性所支持的的SUCI、双向认证、新增卡文件及服务等功能,在此基础上介绍5G SA实验网络中开展的基于5G用户卡的接入认证试验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5G时代,云+VR业务在2C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基于5G SA网络,以电信天翼云VR业务为试点,通过深入剖析VR业务的网络需求,研究核心网、无线网、VR CDN服务器的端到端QoS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