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矿区的岩移沉降观测过程中,由于环境、人为等原因导致观测数据缺失问题,损害了整体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影响后续沉降趋势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最大期望算法,通过计算极大似然估计,交替执行E步和M步,最终得到观测缺失数据填补值.利用某矿区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发现最大期望算法对缺失数据填补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矿区的岩移沉降观测过程中,由于环境、人为等原因导致观测数据缺失问题,损害了整体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影响后续沉降趋势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最大期望算法,通过计算极大似然估计,交替执行E步和M步,最终得到观测缺失数据填补值.利用某矿区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发现最大期望算法对缺失数据填补更接近实际测量值,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该文介绍了济宁矿业集团运河煤矿 130 1工作面岩移观测站的布设、观测方法、岩层移动规律及各种参数的取得 ,为煤矿“三下”采煤、土地复垦等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以晋华宫矿11#层307盘区87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CORS-RTK技术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该矿区CORS基准站的建立、坐标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和实践测量过程.结果 表明:CORS-RTK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完成测点测量,直接获取高精度的当地坐标,工作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西南地区某井工煤矿为例,针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提出采用差分技术的高精度GPS动态监测系统结合常规观测的方法进行地表岩移观测,实现监测过程中预报预警的同时验证概率积分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以指导矿山"三下"压煤资源挖潜和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郑煤电公司赵家寨煤矿位于新密煤田的东部,为一对大型生产矿井。为保证矿井各类煤柱的合理留设,参照邻近矿区开展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的研究很有必要。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的过程受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地质因素和采矿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矿区与新密煤田西部地区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引进了一种特殊的、易于计算操作的横观各向同性体——层状介质来描述岩体,并利用计算实例指出层状介质岩体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应用实例表明,对德国煤矿的深部开采,采用介质各向异性的强度为0.05~0.01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代晓东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3,20(3):84-86
在陈四楼煤矿2203工作面上方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经过观测分析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经验,求得了小采空区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一些地表移动参数,为以后保安煤柱留设和村庄搬迁以及塌陷地复垦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阜矿集团乌龙煤矿的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对乌龙煤矿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进行了现状及预测的评估。本论文运用了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对采煤沉陷区的岩移情况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最终的结果。希望通过此次计算能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用GPS采集的观测数据与常规方法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是所建立的函数存在模型误差,其次,随机模型也存在误差,一般指的是模型中的系统误差和粗差。在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情况下,最小二乘估计具有最优无偏的统计性。当测量数据受到粗差干扰而偏离正态分布时,由于最小二乘估计不具备抗粗差的能力,就要寻找具有抗粗差能力的估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认为等价方差-协方差稳健估计法对粗差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从而可以提高大规模整体平差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17.
18.
铜川矿区采煤沉陷的对应分析及其回归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影响铜川矿区采煤沉陷的主要因素,根据陕西铜川矿区16个采煤工作面的地表岩移观测数据,采用对应分析法研究了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采动程度系数、土岩比、工作面倾向长度、表土层厚度、覆岩综合硬度、采高等是影响该矿区采煤沉陷的主要因素;以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为因变量,上述主要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变量的进一步筛选,建立了采煤沉陷回归方程,既反映了该矿区地表最大下沉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量化关系,又可用于对地表最大下沉值进行采前预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