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放开采最大导不裂隙带高度的应力法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和荣  廖多荪 《煤炭学报》1997,22(4):375-379
在重点模拟大采高条件下覆岩低抗拉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采高FEM-NTA耦合模型”,选择了合适的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综合优选输入参数,于淮南矿务析集矿实施了该“耦合模型”,预测裂采比为10.60-10.85倍,经钻探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7,(2):159-161
为了探求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的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与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本区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裂高采厚比平均值为16.76,综放开采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比分层开采的大,为相似区域内、相同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至顶板含水层和底板承压含水层,会使覆岩中的水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工作面,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为获得新登煤矿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在该矿31101工作面进行了实测研究。首先通过对井下施工的4个钻孔的钻孔漏失量,大致推导出工作面开采后的导水裂隙带高度;然后利用电视成像仪观测孔壁的裂隙,判断导水裂隙带高度;最后通过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分析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得出新登煤矿31101工作面的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45.7~46.7 m;底板导水裂隙带高度5.6 m。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近水平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利用材料力学导水裂隙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理论计算、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和现场观测三种方法对同忻矿8100工作面导水裂隙分布范围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岩层下沉量的协调性和岩层跨距是裂隙通道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分层开采导水裂隙带经验公式不适用于综放开采,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计算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公式不能适应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的现状,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性模拟实验、导水裂隙带实测及突水实例的方法确定了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郭家河煤矿的导水裂隙带范围及裂采比,为防隔水煤柱尺寸的留设及工作面防治水工作提供了依据,为类似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山西省长治地区的A矿进行实例分析,根据导水裂隙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确定采用井下仰孔双端封堵测漏法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及采裂比,并根据此最终给出了防水安全煤(岩)柱厚度计算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长壁综放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以便为矿井开采提供设计依据,根据某矿综放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和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建立相似模拟试验模型对上覆岩层破坏后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与经验公式进行对比,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经验公式进行修正,考虑推进距离对导水裂隙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极弱胶结覆岩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五间房煤田西一矿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白垩系地层极弱胶结特点,利用规程经验公式计算、数值模拟计算以及临近多伦煤矿的实测资料,最终得出五间房煤田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矿井涌水量预测和开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厚冲积层下深部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新巨龙煤矿1302N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井下仰孔双端封堵分段注水测漏观测方法,对深部厚冲积层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现场实测。观测结果表明:采前孔受采动影响小裂隙发育较弱,钻孔漏损量变化不明显;采后孔受采动影响裂隙发育显著,钻孔漏损量变化呈现稳定—突然增大—稳定—突然减小—稳定的过程;钻孔漏损量结果表明,导水裂隙带发育呈现"马鞍形"状态,最大发育高度94.65m,裂采比为10∶1。  相似文献   

10.
综放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3301工作面工程地质及采煤工艺条件,应用UCEC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规程公式计算及经验类比预计结果,综合分析获得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便为矿井开采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变形预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机制与规律、变形预计方法 ,指出了关键在于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此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规律与变形预计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矿山开采设计 ;其变形预计工程处理方法与原则 ,可广泛用于水平向构造应力显著的崩落法开采急倾斜赋存的金属、煤矿床 ;它成为有别于煤矿地表移动的一大新类别。  相似文献   

12.
综放工作面采放系统设备能力的合理配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郑行周 《煤炭学报》1998,23(5):502-506
综放工作面采放设备能力的合理配套,能充分发挥综采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采煤机开机率和工作面单产,在现场实测数据基础上,以综放工作面采放工序最大限度平行作业为准则,建立了双输送机综放工作面前后部刮板输送机的能力配套计算方法,并确定了相应的计算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影响综放工作面前后刮板输送机能力配套的主要因素是综荼面采放高度比。  相似文献   

13.
综放采场自然发火规律及注氮防灭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全  王省身 《煤炭学报》1996,21(6):618-623
应用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综放采场自然发火规律及注氮防灭火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放采空区的进风侧是重点的防自然发火区域;采空区内部的漏风源会加剧采空区内的自然发火危险性;综放采空区在一定空间高度范围内存在着自然发火危险性;氮气注入采空区后即有其主运动方向,又有具体的分布形态;注氮口位置距工作面10~20m为佳;注氮能够消除综放采空区空间高度上的自然发火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石门铁矿南采区的一次突然来压为例分析了该矿采用有底柱崩落法开来缓倾斜中厚矿体时的地压问题。同时,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作为预防突然来压的措施,应根据矿体形态合理安排盘区间的开采顺序;对矿岩稳定性较差的采区实行快掘、快采的强化开采,缩短采场巷道的存在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采煤方法变革对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康永华 《煤炭学报》1998,23(3):262-266
依据大量的现场实测资料,总结了中硬覆岩厚煤层/早工采条件下炮采、综采及综救 开采方法对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及其分布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放顶煤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及顶板来压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贾喜荣  翟英达 《煤炭学报》1998,23(4):366-370
基于“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把中厚煤层开采中采场矿压计算的分析方法推广到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压计算中;针对顶板岩层的结构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完全承载层,过渡层和非承载层的基本判据,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解算证实,“弹性板与铰接板结构”力学模型在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来计算中有然是一咱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缓倾斜厚煤层放顶煤综采的三种工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于海涌 《煤炭学报》1994,19(6):612-619
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实践,在解决缓倾斜中硬厚煤层、“三软”不稳定厚煤层及倾斜厚煤层放顶煤综采实现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适应这三种具体条件的采煤工艺模式。即阳泉模式、米村模式和乌兰模式。实践证明,本文所扼要介绍的平行作业、端面顶煤控制、防倒防滑等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此外,还对回采率、防灭火、瓦斯煤尘治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希望有助于解决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和资源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综放开采的顶煤破碎机理、变形破碎及回收规律;分析了影响煤层可放性的因素;介绍了煤层可放性分级评价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缓倾斜层状矿体崩落步距的Mathews稳定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爱兵 《中国矿业》2007,16(2):67-69
本文采用Mathews稳定图方法对缓倾斜矿体的崩落步距以及暴露面积进行了研究,该方法与传统的弹性梁等方法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采矿法的实践中,针对过去漏斗受矿、双电耙道出矿底部结构之不足,成功试用了一种V形堑沟受矿、双电耙道出矿的底部结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该矿采矿工艺的完善及类似矿山的开采具有实用价值,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这种底部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