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2.
通过对岩体质量分类指标的研究,并结合可拓学理论,确立了可拓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之后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关联函数,权重的评价函数对岩体进行判别。实例证明可拓质量评价方法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拓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能确定岩体的质量等级又能反映出与其它等级间的关联程度,另一方面,可拓质量评价的指标具有开放性,可以扩充多个评价指标,提供的指标越多,数据越丰富,评价的结果越准确。 相似文献
3.
根据带式输送机质量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特点,而且定量与定性指标并存,应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的质量评价物元模型。利用可拓集合理论中的关联函数计算出关联度,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待评价机型的质量等级。以某种带式输送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评价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根据带式输送机质量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特点,而且定量与定性指标并存,应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的质量评价物元模型。利用可拓集合理论中的关联函数计算出关联度,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待评价机型的质量等级。以某种带式输送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评价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元模型和聚类分析,提出了围岩岩体质量分级的可拓聚类预测方法。先利用岩体质量等级和影响因子,构造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然后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围岩岩体质量预测等级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围岩质量分析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可拓学模型预测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是围岩岩体质量分级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陷, 运用可拓工程方法, 在物元理论和可拓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 并采用引入了距离函数的组合赋权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 组合赋权法将层次分析法计算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计算的客观权重结合起来所确定的组合权重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 岩体质量的可拓评价不仅能较好地反映岩体的质量等级, 还能反映岩体质量等级的程度以及与其他质量等级的“距离”, 具有较好地适用性。通过实际矿山岩体质量等级的关联度计算, 对新田岭钨矿小板垅矿段和金猫矿段矿岩及围岩岩体质量进行了可拓学评价, 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7.
8.
9.
可拓方法在采场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场顶板稳定性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把可抗方法应用于采场顶板稳定性的评价,建立采场多指标参数的稳定性评价模型,并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能较完整地反映实际采场的综合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三山岛新立矿区-400 m中段岩体质量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参考RMR分类法,并考虑完整性系数KV和地应力修正系数Q。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岩体质量评价物元模型,提出基于博弈论的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博弈论最优组合赋权法的可拓理论。同时,应用修正RMR分类法对-400 m中段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于博弈论的岩体质量可拓评价能反映待评岩体与相邻等级之间的距离,较修正RMR分类法更加精确,从而使采矿方法设计及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支护措施更加合理,为确保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边坡岩石强度与岩体强度的工程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CSIR法、费辛柯法、格吉法、霍克法以及经验折减法对姑山露天采矿场边坡进行了岩石与岩体抗剪强度的工程变换,最后推荐了适用于该露天采矿场边坡岩体抗剪强度稳定性计算取用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CSIR法、费辛柯法、格吉法、霍克法以及经验折减法对姑山露天采矿场边坡进行了岩石与岩体抗剪强度的工程变换,推荐了岩体抗剪强度边坡稳定性计算取用值. 相似文献
13.
14.
灰色理论在边坡岩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坡工程中,由于材料的非连续性、非均质性以及对结构认识的不完全性,难以用确定的函数形式对边坡变形趋势进行描述。应用灰色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边坡的变形发展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结合GPS变形监测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分析边坡岩体变形趋势与边坡稳定性。结果显示:灰色预测的变形数据与实测变形数据关联度较好,灰色理论用于边坡岩体变形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介绍了传统质量分级指标的数量多,离散性大,权重不同,且国内分类多以某一级作为整个区域的质量级别,对于区域内岩体质量的变化缺乏描述。以Q分类法为主,引入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的相关知识,将随机分析和敏感度理论设计引入到岩体工程中,对岩体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传统质量分级指标的数量多,离散性大,权重不同,且国内分类多以某一级作为整个区域的质量级别,对于区域内岩体质量的变化缺乏描述。以Q分类法为主,引入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的相关知识,将随机分析和敏感度理论设计引入到岩体工程中,对岩体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
以辽宁某水库坝址岩体为例,应用"三峡YZP法",对该区岩体质量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除新鲜岩体和微风化岩体外,该区弱风化岩体为良质岩体,经适当处理后,可以考虑作为该水库坝基岩体;而对小部分的弱风化镶嵌结构的岩体,性质较差,需要挖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