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可靠性指标是可靠性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精度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判别至关重要。在实际工程中除了需要对可靠性指标和失效概率进行计算外,对该指标进行置信区间估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该文推导了一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指标置信区间的估计公式,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在工程设计中顾及可靠性指标置信区间估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3.
润滑系统是机器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往往对整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现代机器设备往往机构复杂、部件多、载荷大,一_日.润滑不当,就会产生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导致元(零)件锈蚀、磨损乃至烧蚀等。润滑油在润滑系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润滑油的状况和使用寿命影响着润滑系统的工作效能,所以适时掌握润滑油的使用状况及成分变化,准确评估出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对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7,(4):172-175
为了研究煤层注水过程中可靠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运用多层流模型对煤层注水系统进行建模,描述了目标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基于多层流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MRA)方法中时间点和随时间失效概念,将煤层注水过程划分为若干时间段,时间间隔设置为4 h,计算出系统和子系统在各个时间点的可靠度;运用多项式拟合和指数拟合并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多项式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拟合曲线方程对系统可靠度进行预测。分析表明:煤层注水过程在失效部件的影响下,系统可靠度按照时间的四次多项式的规律变化。基于多层流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在不同抽象层次上表达系统知识,有利于发现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对系统预测和设备维护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利用现场运行和维修记录对矿用电气设备进行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并确定了评估的指标及统计加工顺序。最后提出了维修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6.
7.
8.
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是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必然途径。我国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工程应用已有雏形,但目前为止还未形成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相配套的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体系。由于煤与瓦斯共采的时效性、协同性差,瓦斯抽采效率低,生产接替关系紧张,导致还没有达到抽采效果就不得不开始采煤,给开采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瓦斯抽采量、煤炭开采量、抽采时间、采煤与抽采瓦斯如何衔接等目前还不清楚。煤与瓦斯共采中,为了在追求两种资源的总体收益最大化同时,满足煤炭、瓦斯资源采出率最大化,寻找最优的煤炭采出量和瓦斯抽采量,使得煤炭开采系统和瓦斯抽采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的协同。采用协同学、系统优化理论建立煤炭开采与瓦斯抽采协同作用模型,在满足煤炭开采安全规程和瓦斯抽采达标等规范要求前提下,以煤与瓦斯共采中煤炭开采、采前瓦斯预抽、采中瓦斯抽采、采空区瓦斯抽采等各个阶段关键的时间点、空间点的煤炭回采与瓦斯抽采两子系统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为约束条件,选取煤炭资源采出率、瓦斯资源采收率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煤与瓦斯共采优化目标函数,其中考虑开采成本、销售价格、安全因素和宏观政策等因素,以煤炭采出量xc和采前瓦斯预抽量xg1、采中瓦斯抽采量xg2、采空区瓦斯抽采量xg3、风排瓦斯量Qfp、采空区回采时间tchc、工作面瓦斯预抽时间ty、平均日产量A为优化变量,建立煤与瓦斯共采约束非线性多变量时空协同优化模型,并编制共采优化求解程序。优化了沙曲矿24207共采工作面,提高了资源采收率和效益,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实现有理论依据的煤与瓦斯时空协同采。 相似文献
9.
MG系列采煤机液压系统的可靠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采煤机液压系统直接进行可靠性试验是极其困难的,因此,运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可靠性仿真是十分必要的。以MG575采煤机主油路系统为例,对其进行可靠性仿真,进而得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推土机转向液压系统液压缸无法复位这一典型故障建立推土机转向液压系统故障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靠性仿真框图,利用Matlab计算推土机转向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计算结果对关键元件进行分析,提高推土机转向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在配网规划中预测未来需求量及用电量,从而决定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系统新增容量大小,以及采用的发电设备类型,保证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经济性,提出对配网规划中可以运用负荷预测这一思路.以电力负荷预测作为研究着手点,在分析电力消费现状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法、单耗法、趋势拟合法,预测某地2020—2024年的电力消费...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确保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分析了煤矿变压器故障及矿用变压器状态评估结构,矿用变压器常见故障主要有铁芯故障和绕组故障.基于此,设计了煤矿变压器监控系统总体架构,主要由服务器、服务器终端、监测装置和井下传感器组成,研究了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研究对煤矿的安全供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采用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定位原理,以32位DSP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故障定位监测终端硬件电路。该系统自运行以来,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优势性,以其为应用发展的新能源电源并网运行,可缓解煤炭、石油等发电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促使电网趋向绿色生态发展。为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及时告知停电用户故障修复及停电恢复时间,提出了MCNNs模型,将停电原因、电路编号和天气事件等离散数据及连续数据进行二进制编码,代入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采用正则化和非线性激活优化训练过程,从而提高故障修复及停电恢复时间预测准确率。在仿真阶段,将所提方法与VGG16、ResNet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进行比较,故障修复时间的预测模型优于停电恢复时间的预测模型,停电恢复时间MAE为118.20 min,比故障修复时间MAE高约90 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