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黄河水利委员会最近发表了该会泥沙研究所根据1953~1956年在引黄济卫工程渠道实测资料作出的分析研究报告(1),提出了渠道挟沙能力的合轴相关图和经验关系式:与上两式中,以式(2)的估计误差较小。合轴相关图及式(1)(2)的推算值和实测值的关系,见图1至3。显然,目合轴相关图查得的数值,除含沙量较小时偏差较大以外,很接近实测值,但应用上不如计算式方便;而式(2)中不包括泥沙粗度值,是其缺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水位落差和悬移质含沙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该关系推算不同水位落差节点的悬移质含沙量,实现水文测站悬移质含沙量的巡测,以辽东地区某水文站为研究实例,探讨该方式下悬移质含沙量测定精度是否满足水文测验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3.
传统悬移质含沙量主要采用烘干法测量,其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无法实时连续施测,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光学仪器法(OBS-3A)替代。介绍了OBS-3A的测量原理、仪器结构,通过OBS-3A与传统方法测验悬沙浓度(SSC)比测试验,分析了传统方法测沙与OBS-3A测沙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只要样本覆盖一定范围且样本数达到一定数量,浊度和SSC之间能得到较好的相关关系。推荐采用0.6 H的水样率定工作曲线。OBS-3A的测量结果受泥沙粒径的影响较大,颗粒粒径越小,OBS-3A就越敏感,所测得结果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5.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洞用E.M.Laursen的研究途径,首先建立了泥沙平均紊动扩莠系数的表达式;进而求解二度、均匀、冲淤平衡条件下的泥沙扩散方程,并猓上应的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采用较多实测资料对对所获公式进行的分析表明,公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悬移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部分流量的悬移质输沙率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输沙率和流量测验必须同步进行,与新仪器设备的测验原理及不断变化的测验环境不相适应,应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计算断面平均含沙量,将可达到简化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验程序、提高泥沙测验时效性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悬移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法(系数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实例研究了悬移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法(系数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符合流量加权原理和河流含沙量在断面上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悬移质垂线平均台沙量有多种表述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本文仅对流量法垂线平均含沙量和面积法垂线平均含沙量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两种垂线平均含沙量之同的关系,指出面积平均含沙量要大于流量平均舍沙量,含沙量及流速分布越不均匀,两者差别就越大,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对两者发生的混淆.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数学变换,提出用平均含沙量表示的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公式,公式结构简单,在引水入流挟沙力公式后,得到在既不知道河底某一点含沙量,也不知道垂线平均含沙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公式求得垂线上任一点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泥沙颗粒运动的概率密度输运方程,推导出床面附近运动的泥沙颗粒的概率密度函数及相应的泥沙颗粒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的通量,建立了计算明渠挟沙水流悬移质床面平衡浓度的关系式。通过与试验资料及经验公式的比较对本文建立的关系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得计算公式与实际符合较好,可用于悬沙床面平衡浓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了推算辽西河流悬移质输沙量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与实测值的比较,对模型精度作了检验.本模型可用于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的地区,并可用来评价流域治理的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对推移质泥沙及全沙的估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对水文站和水库大量系列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运用沙量平衡原理分析.提出了山西省不同河流推移质及全沙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5.
16.
天然河流一般为不恒定流。对天然河流的悬移质冲淤数模应以不恒定流运动方程为依据才能模拟水沙运动变化讯息传递的不同步,从而选取配套的变数进行计算。这一点对于狭长而深的水流尤为重要。下文作一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18.
鉴于众多实验及实测结果中,最大含沙量常不在水体底部的现象,根据Coles非均匀流理论,对Van Rijn流速垂线分布公式进行改进,得到形式更加简单且能够表示最大流速不在水体表层的S型流速垂线分布公式,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可以表示最大含沙量不在底层的S型悬沙垂线分布公式,结构上与王光谦的I型含沙量公式相似,但形式更为简单。采用实验数据及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验及实测中最大含沙量不在水体底部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