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铝的硬质阳极氧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BS5599中将硬质氧化定义为厚度至少25μm、最低表面硬度为300VPN的一种膜层。常规的或透明的硫酸阳极氧化通常是在15℃(大多数情况是18~20~C)时,在含有7.5到12.5体积硫酸(即138~230g/L硫酸s、g.1.84)的电解液中进行。该电解液所用的电流密度大约为1.6~2.0A/ 相似文献
3.
4.
阳极氧化电源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性的复杂系统,建立数学模型比较困难。传统PID控制方法无法保证阳极氧化电源电流拥有恒流、抗干扰能力强、超调小等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PID的阳极氧化电源电流控制算法。利用RBF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实现传统PID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PID的控制算法响应速率快、超调小,拥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6.
铸铝合金脉冲硬质阳极氧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铸铝合金在常温下应用直流叠加方波脉冲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硫酸150,草酸20~40,酒石酸40~80g/L,10~25℃,E_1,50~70V,E_225~30V,3~10s,t_1/t_2=1:1。 相似文献
7.
8.
铝硬质阳极氧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开发出铝在复合有机羧酸中的大电流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该工艺可在20-40min的氧化时间内获得硬度为400-800HV、厚度为30-60μm的黑色致密氧化膜层。研究了工艺条件如复合有机羧酸浓度、初始电流密度以及氧化时间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低压硬质阳极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氧化过程中零件表面状态的分析及膜层增长速率的测定,找出了影响氧化膜质量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低压硬质阳极氧化的工艺条件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选用2099铝锂合金作为基体进行硬质阳极氧化,并研究电压对硬质阳极氧化膜形貌特征、成分、厚度、硬度、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从50 V提高到90 V,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结构趋于致密,然后变得疏松,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增加,厚度先增加后降低,导致硬度、耐磨与耐腐蚀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硬质阳极氧化膜的元素组成未变。电压为70 V制备的硬质阳极氧化膜表面结构致密,厚度达到27.3μm,具有高硬度(457.4HV)、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平均摩擦系数和腐蚀电流密度仅为0.49和2.02×10-6 A/cm2,对铝锂合金的防护效率达到95.1%。由于电压提高逐步形成较致密的硬质阳极氧化膜并促使膜层增厚,承载能力、抵抗局部塑性变形能力、阻碍腐蚀介质渗透和抵抗腐蚀能力增强,因此硬质阳极氧化膜的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将BP神经网络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神经网络构造及预测结果评价方法。在南京市夏季电力负荷统计数据集上面的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能够对电力负荷进行较好地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水力碎浆机碎解废纸,而碎解时间是碎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实践中的碎解时间都来源于经验值,缺乏整体评判,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某造纸厂碎解的工艺过程,并分析研究了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改进的LM算法,通过一些已有的良好数据,建立碎浆过程中碎解时间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碎解时间的预测模型用于碎浆过程控制,从理论上获取了比较合理的碎解时间,为造纸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最终达到了节省能源和提高纸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某遥控器前壳双色塑件注塑成型为例,以该塑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翘曲变形量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结合AMI数值模拟、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的双色塑件翘曲变形量快速、准确的预测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AMI数值模拟的CAE模流分析模型,并对注塑成型工艺参数及翘曲变形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之后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使AMI软件数值模拟结果在指定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实现了离散分布;最后以正交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Matlab训练网络使其满足误差精度要求,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新工艺参数下翘曲变形量的目的。结果表明:训练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对该双色塑件翘曲变形量准确、快速的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在现有油层下面寻找新的油气储层,也可以预测储层类型。将用于预测的网络提供的浅层地震反演参数集作为输入,经BP网络学习后,对深层或无井储层进行预测。最后利用垦71地区实际参数,对BP神经网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镀镍层的表面粗糙度为研究对象,应用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测定结果较为接近,基本呈线性相关,偏差介于0.005~0.015μm范围内,最大误差为2.01%。这表明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电镀工艺条件与镀镍层表面粗糙度间的映射关系,凸显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利用BP神经网络预测挤出吹塑中型坯尺寸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来预测挤出吹塑中型坯尺寸,并与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RBF与BP神经网络均能较好地预测挤出吹塑中型坯尺寸,RBF网络的训练时间比BP少很多,只是BP的0.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