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均比普通混凝土差,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发现再生粗骨料与新水泥石界面处呈现疏松多孔的形貌等不足;提出采用水胶比为1.0的水泥外掺硅粉浆液浸泡再生粗骨料一定时间后捞出阴干并用于拌制新的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外掺硅粉浆液预处理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和界面过渡区形貌的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陈伟  宋金源  段平  陈琴  唐佩 《硅酸盐通报》2023,(5):1615-1622
针对混凝土用人造骨料表面疏松多孔和水泥浆体结合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包覆和表面疏水特性修饰的新方法处理人造骨料。试验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与有机硅树脂联合改性应用于碳化养护的人造骨料,研究改性方法对人造骨料吸水率、颗粒强度、骨料-水泥砂浆黏结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细观/微观测试分析方法表征改性前后人造骨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人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较单一使用化学溶液改性人造骨料,联合改性方法可显著优化人造骨料的表面微观结构,提升骨料性能,骨料吸水率可降低至1.74%。当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为5%时,人造骨料表面形成厚度合适的改性层,人造骨料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程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界面过渡区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运用Laplace变换原理,建立了考虑界面过渡区黏弹性的混凝土徐变模型,将该模型与不考虑界面过渡区的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界面过渡区的混凝土徐变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该模型能够反映界面过渡区在混凝土徐变中的作用,加载龄期为365 d时,界面过渡区使...  相似文献   

4.
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砂浆-集料间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的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细硫铝酸盐水泥颗粒被预先包裹在集料表面以降低ITZ的厚度和连通情况,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细硫铝酸盐水泥颗粒的质量.利用扫描电镜、压汞仪等分析ITZ的结构组成.结果表明:进行集料预包裹可以降低硫铝酸盐水泥砂浆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ITZ中的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硫铝酸钙.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及其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基、巯基及四氧化三铁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详细介绍,阐明了改性机理,并叙述了带有吸附基团的氨基或巯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并分类介绍了粉体纳米二氧化硅和胶体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讨论了纳米二氧化硅与有机聚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其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多孔物质,使用正硅酸乙酯作为前驱体,进行水解、聚合成硅胶,再进行热处理可得多孔物质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催化剂、表面活性剂以改变其水解、凝胶的时间以及多孔物的孔结构(孔径、孔体积、表面积、孔分布),以完成对多孔物二氧化硅的改性。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改性砂浆界面过渡区的电导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钟世云  王培铭  陈志源 《硅酸盐学报》2004,32(10):1235-1240
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对不同砂子体积分数的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电导率进行测定。用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聚合物改性砂浆界面的电导特性。利用一个将骨料看成非电导球形颗粒的混凝土模型,计算了界面过渡区的电导率与水泥浆基体电导率的比值(σITZ/σm)。计算发现:随着龄期的增加。聚合物改性砂浆的σITZ/σm的比值在最初3d内由5~9迅速降低到3左右,以后基本保持恒定,这与普通水泥砂浆的不同。结果说明:在聚合物改性砂浆中。界面过渡区电导的降低速度比水泥浆基体的快。结合不同聚灰比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浆和乳液成膜过程的电导研究结果发现这是聚合物在界面过渡区的浓度较高和成膜所致。研究结果为聚合物改性砂浆的配置和养护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从多尺度层次探明水泥基体与透明树脂界面以及偶联剂对界面的改性作用,利用硅烷偶联剂A-151和液体铝酸酯偶联剂处理水泥与树脂界面,采用抗拉和斜剪、显微硬度、FTIR和ESEM等测试手段从宏观、细观、微观尺度来表征界面的粘结强度、显微硬度、微观形貌和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宏观方面,硅烷偶联剂A-151和液体铝酸酯偶联剂能大幅提高树脂-水泥界面抗拉和斜剪强度,28 d强度至少提高73%和40%.在细观方面,偶联剂改善了透明树脂与水泥基体界面显微硬度,特别是在界面-10~10 μm区间内,且降低透明树脂"性能减弱区域"厚度达100 μm.在微观方面,硅烷偶联剂A-151、液体铝酸酯偶联剂与水化硅酸钙CSH中羟基OH反应分别生成Si-O-Si键和Al-O-Si键,偶联剂促使水泥净浆与透明树脂更好地融合,极大地改善了界面粘结情况.  相似文献   

10.
肖佳  郭明磊  王振钦  周书会 《硅酸盐通报》2016,35(11):3748-3753
研究了石灰石粉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宽度和元素分布的作用及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石灰石粉掺量增加,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石灰石粉掺量为10%时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最大,宽度最小.石灰石粉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钙硅比,增大了铝元素在界面区的富集程度.随石灰石粉细度增加,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石灰石粉比表面积为600 m2/kg时界面过渡区显微硬度最大,宽度最小.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橡胶、涂料、塑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偶联剂法、醇酯法、聚合物接枝法和原位法等化学改性方法,展望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偶联剂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能解决纳米SiO2补强NBR时分散性不好这一问题。实验讨论了3种偶联剂KH-550、Si-69、NDZ-201对纳米SiO2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Si-69的改性效果最好,其用量为0.6份时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HMPSA(热熔压敏胶)普遍存在的耐热性较差等问题,以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基体树脂,C5石油树脂、C9石油树脂及萜烯树脂为复合增黏树脂,nano-SiO2(纳米二氧化硅)为耐热改性剂,制备相应的HMPSA。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nano-SiO2含量的不断增加,HMPSA的初粘力和180°剥离强度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当w(nano-SiO2)=2%(相对于SIS质量而言)时,HMPSA的软化点提高了15℃左右,其综合粘接性能相对最好[持粘力>72 h、初粘力(16#钢球)相对最大且剥离强度(39.4 N/cm)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班逸轩  蒋燚  叶向阳  张鑫 《山东化工》2022,51(4):173-174,180
纳米二氧化硅是强化水泥注浆一种常用材料,由于纳米二氧化硅能与水泥进行很好的亲和,并且能有效的填补水泥浆之间的颗粒空隙,因此更适用于水泥早期强化的材料.为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的早期强化规律,对国内外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泥的强化规律和一些研究规律,以及现阶段研究的不足.通过主要从一些已做实验上得出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宏观以及...  相似文献   

15.
王犇  孙道兴  仇汝臣 《中国涂料》2004,19(8):22-23,26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量对外墙涂料的附着力、耐候性、硬度及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微量的纳米二氧化硅可明显增强涂料的硬度、附着力、耐候性能 ,提高涂料的粘度和防沉能力 ,增强涂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塑料》2015,(1)
采用己内酰胺、氢氧化钠、甲苯二异氰酸酯及纳米二氧化硅(SiO2)为原料,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备了单体浇铸尼龙(MC尼龙),考察了SiO2用量对MC尼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iO2后有效地提高了MC尼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纳米级无机二氧化硅溶胶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采用预乳化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二氧化硅/聚醋酸乙烯复合乳液。研究了加入无机二氧化硅后对乳液的物理性能以及涂膜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二氧化硅溶胶后复合乳液涂膜的硬度、最大载荷、抗拉强度、耐热性和耐水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断裂伸长率下降,蓝相时间延长;加入反应性乳化剂后复合乳液分散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ITZ)是混凝土中最薄弱的连接部位,对混凝土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从界面过渡区的空间尺度与显微硬度、孔隙率、水化产物以及未水化颗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诸多因素如水灰比、水化时间、骨料种类和表面形貌以及掺合料等都会改变混凝土界面的微观结构。并介绍了在描述ITZ体积分数、ITZ对力学与传输等性能影响方面的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酸酯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测定了改性样品的接触角,并用羟基紫外线吸收法测试了改性效果,对所得纳米样品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钛酸酯与二氧化硅的比例为11%,在108℃条件下,以甲苯为溶剂反应1 h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性剂A、B、C分别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剂剂量和搅拌方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改性剂A、B、C的剂量分别在1.3%、0.9%、1.5%时改性效果达到最好,而改性剂C改性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越来越好;超声波振荡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电动搅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