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进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23(6):83-86
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所涉及对到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以及村落赖以生存的山水等周边环境系统等各类景观元素及其意义的分析,根据遗产保护原则,从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传统村落火灾频发,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选取徽州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徽州传统村落规划布局特征及建筑火灾蔓延特点,构建徽州传统村落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徽州传统村落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并选取实例进行评估。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与模型,完善了常规智慧消防不适应传统村落使用业态变化的不足,针对实例评估结果,提出火灾预警提升策略,为传统村落火灾风险防控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6.
卞利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3,21(5):15-23
明清时代徽州村落在选址、规划、设计等诸多方面,显示出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民居个体的积聚,形成了村落的整体.本文通过对明清徽州村落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以及民居个体与村落整体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和阐释了明清徽州村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八景文化空间是地域自然山水及历史文脉的高度凝练,明晰其空间及内涵对地域八景文化空间当代传承至关重要。基于明清宗谱、徽州府志县志,收集整理徽州传统村落八景 62 组,对其进行类型分析、要素内容梳理;总结了徽州八景三种空间结构范式以及“物象—视象—心象”三者有机耦合的内涵特征;从空间历时性保护、内涵共时性延续两个角度提出传承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八景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系统科学地认知传统村落文化是这类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区域的、动态的视角,应用类型学、文化的梳理与解读、空间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多民系多民族的民居类型特征、文化折射与表达的作用路径,探究多民系文化交融和折射下的建筑群空间组织、建筑形制,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所折射的建筑符号与建筑元素的空间表达。系统梳理得出多民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文化折射与表达的形式、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重建筑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凝练出景区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给传统村落带来发展生机的同时,也带来触目惊心的破坏。由于缺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损坏严重,新旧建筑混杂,破坏了村落的传统风貌。文章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许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许村村落风貌现状和文化特色,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许村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保护和发展平衡措施,提出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共同促进,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合理控制,乡村振兴和村落保护有机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曹明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4)
古代徽州版画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书坊主、画家和刻工坚持不懈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和当代研究重点的偏颇,我们对数量庞大且数十代世代传习的徽州刻工群体研究较少。文章对徽州版画刻工"点粒不苟,精工之至"的工匠精神的挖掘和阐释,不是应时应景之论,而是希望为新徽派版画的崛起汇聚历史的"原力"。 相似文献
12.
徽州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自然与人文双重影响所形 成的宝贵财富,其空间形态独具一格。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选取整合度、选择度、 协同度、可理解度四个主要变量,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特征与公共空间位置、水系分布等物质空间环境存在的 内在关联性,并根据分析结果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村落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以期为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可持 续发展和保护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村落所保存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存,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村镇建筑文化传统与规划建设经验.尤其是古村落水口园林等水系水景设计建筑,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乃至城镇化建设有很多的继承和借鉴意义.本文在对徽州三个著名古村落的规划选址、内部环境营造、建筑风貌等方面的建设理念进行剖析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美丽新村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姜竹松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2(3):12-14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现象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化变革和社会思潮,是一种十分宽泛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并非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而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目的是要把社会的现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重新连接,按照一种世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理想,重新恢复西方人道主义的文化价值。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肯定,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回归。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徽州传统建筑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归纳了徽州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常用的一些方法,给出了徽州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法的基本程序,结合黄山市歙县许村敦睦堂工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为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地基与基础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