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逆波束形成算法与常规波束形成相比具有较高的方位分辨力和阵增益,抑制噪声能力强,但其旁瓣却较高,因此采用峰值统计信息作为输出。这样解决了高旁瓣下信号检测的问题,但却丢失了功率谱密度信息。本文在分析逆波束形成算法高旁瓣起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滑动平均抑制旁瓣的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滑动平均方法在保留逆波束形成算法高分辨力的基础上,有效的抑制了旁瓣(第一旁瓣下降了2dB~3dB)。因此,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输出,以保留功率谱密度信息。海上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滑动平均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矢量水听器均匀线阵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波束形成的波束图,并和声压阵相应的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压阵,在不增加阵孔径的前提下,利用矢量水听器阵获得的波束主瓣更窄,旁瓣更低.利用声压和振速的联合处理,去除了声压线阵方位估计中的左右舷模糊.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输式RISC结构处理器Transputer及并行Qccam语言,并举例说明了用该系列的通用处理器T800构成网络实现大孔径直线阵多波束形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阵接收信号的相关性与阵增益和定向精度的关系。在存在干扰条件下,分析了阵增益与信噪比、干噪比以及信号与干扰的到达角间隔的关系。指出只有当信噪比足够大时,阵增益才趋于理想的10log10(M)阵增益(M为阵元数),并推导了估计定向精度的分析表达式。在特定浅海声传播条件下,分析了多线阵的水平和垂直相关性,并利用信号的相关性提出一种不依赖于多线阵阵形监测的相关波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线阵分裂波束处理技术在水声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呐波束形成处理通常输出各个方位上的目标能量信息,利用指向性极大值位置给出目标的大致方位。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目标方位估计,需要寻找对目标方位微小变化作出灵敏反应的物理量。分裂波束处理所输出的各个方位二子阵的相位差信息,对方位变化十分灵敏,其测向精度接近于克拉美罗下界,不需增加太大运算量即可显著提高声呐系统测向精度,在水声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对线阵分裂波束处理在水声探测中不同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阐述了基于分裂阵半波束处理的被动声呐宽带相关检测、主动声呐相位单元化处理、超波束形成和水下慢速目标相位差空时方差自动检测跟踪(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ADT)技术的原理、处理流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8.
9.
常规波束形成技术包括时域波束形成技术和频域波束形成技术.由于实际空间采样的声阵是有限孔径的,常规波束形成的空间波束谱估计具有加窗效应,所以分辨力不高,另外由于它是固定旁瓣响应,所以不能有效的抑制强干扰。为克服常规波束形成的不足,本文利用广义旁瓣干扰抵消自适应阵处理的原理,仿真研究了自适应波束形成分辨力与抗干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根据自适应噪声抵消的基本理论和拖线阵本舰噪声的时空特性,提出一种利用端射波束作参考、采用最小二乘格形算法的拖线阵自适应本舰噪声抵消系统模型。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本系统是一个较理想的次最佳本舰噪声抵消模型。本系统对实际拖线阵试验数据的处理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KZK方程数值求解均匀平面阵,聚焦阵及非衍射阵形成的参量阵波束近场声场,比较了不同波束声轴上的原、差叔声压级及声截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数字电路实现,能同时完成波束聚焦与方位扫描的均匀线阵波束聚焦扫描方法。发射换能器辐射单频脉冲,均匀线阵接收目标回波。一个较低频率的单频信号通过抽头延迟线产生各种相移,与水听器接收的信号相乘,以消除空间位置引起的相位差。所描述的原理可用在近场声纳上。 相似文献
14.
15.
拖曳线列阵声纳以低频、大孔径等特点而受到关注。作为湿端的主要组成部分,拖线阵的发展也比较迅速。由于应用较早,液态拖线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相比于液态拖线阵,固态拖线阵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近年来对固态拖线阵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为了比较两种成阵工艺对拖曳线列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湖试,通过对湖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拖线阵中阵元一致性和拖线阵波束形成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阵元一致性方面,液态拖线阵和固态拖线阵的性能基本相似;在波束形成性能方面,静态时两者性能无明显的差别;在拖曳状态下,固态拖线阵对拖曳时产生的噪声敏感性低,因而具有更好的波束形成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种测量拖线阵自噪声的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一种测量线列阵拖曳噪声的方案,给出用构成系统对声阵样段进行拖曳噪声测量的结果。试验证明,该系统构思正确,运行可靠,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曝光机的偏转系统控制电子束偏转扫描。像差低、偏转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是它的基本要求。对各种偏转器、偏转方式进行分析、比较,从偏转器空间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偏转系统的优化、像差校正、偏转器制作工艺、电气参数等方面阐述设计过程和工程实现上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综合考虑偏转器和偏放电路的设计可以得到最优性能的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利用自适应方法对"米"字形体积阵进行波束形成,发现在预成的多波束中奇偶号波束效果差别较大,影响了检测性能、定位精度.从预成波束方向阵等效孔径入手,解释了奇偶号波束不一致的原因,通过改变预成波束方向、构造阵等效孔径相等措施来改进体积阵波束形成.计算机仿真、水池实测验证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体积阵波束形成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