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能快速地了解湿地公园客观声环境对人主观喜好度的影响,运用声漫步实验获取如意湖湿地公园区域内声压级数据以及声景喜好度主观评分,以测点主导音为声景类型的划分依据,选择11类函数进行声压级与声景喜好度评分拟合,采用均方根误差、卡方、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检验模型的精度,叠加各类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构建湿地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Soundscape 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Wetland Park, ESPWP)模型,同时通过拟合优度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声压级与三类声景的喜好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物声与地球声的喜好度评分均值显著高于人工声,人工声声压级显著高于地球声和生物声(P<0.05);各声景的喜好度拟合模型中,地球声、生物声均相对倾向于二次曲线函数模型、人工声倾向于逆函数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0、0.81、0.87;地球声、生物声声压级的阈值为43~45 dB(A),人工声随着声压级增大,喜好度评分降低。ESP-WP模型的模型精度检测值R2=0.73为高性能模型,可以便捷、快速地将声压级转化为人对于声景喜好度主观评价值,为湿地公园声景观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思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刘祎平  赵兵 《声学技术》2019,38(6):657-664
为了考察中国游客对森林声景的喜好特征,对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设计与发放Likert量表与语义细分量表,结合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就中国游客对于森林环境中单一声源与整体声环境的偏好特征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发现,在森林环境中,自然声的整体喜好度最高,交通声最低,但针对具体的声源有不同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此外,选取20组语义评价指标对森林声环境进行7级尺度评价,发现影响森林声环境喜好的4个主要因子为休闲娱乐、空间特性、声音的音质与动态以及环境知觉。所提取的主导因子对全部指标参量的覆盖率为61.054%,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森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需突出游客评价值较高的声源,同时重点关注对森林声环境主观感知评价起主导作用的因子,进而实现降维和简化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15个指标层因素研究影响森林公园叶声景感受的声景观元素。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重要性排序中,动物因素风因素雨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39.95%、31.53%和28.52%。在指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中,隶属于准则层中动物因素的鸟落树叶声、蛙落荷叶声、虫穿绿篱声的权重值远高于其他12个因子,分别占总权重的11.01%、10.66%、10.15%,进一步说明了动植物相互作用在森林公园叶声景评价中发挥的重要地位,为今后科学和系统地进行森林公园叶声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宇峰  史晓峰 《声学技术》2020,39(6):728-735
以平遥古城为例,对古城内四个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声环境展开实地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县衙博物馆和明清街声环境明显超出了我国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历史文化表演声是古城特有的声源构成之一,与自然声最受人们喜爱。基于语义差别法对古城声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古城声环境的主要因子包括精神属性(舒适度)、社会属性(趣味性)和物理属性(动态性、强度、丰富度)。其中,趣味性、强度和丰富度在一天内均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与其他声环境相比,古城声环境丰富度更高,且兼具趣味性与动态性。最后就古城声景现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或可为古城类声景营造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17个指标层因素探究影响森林公园风声景感受的景观指标。结果表明:在准则层的重要性排序中,植被群落结构因素植物器官因素建筑材质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37.54%、35.88%和26.58%。在指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中,隶属于准则层中植物器官因素的风吹树叶声的权重值远高于其他因子,占总权重的10.26%,进一步说明叶作为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在风作用下产生的声景观感受的重要地位。有关结论为今后科学系统地开发、建设森林公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高密度发展背景下,很多中国公共空间临交通干道布置,交通噪声严重影响空间品质。侧重感知体验提升的声景营造逐渐形成共识,声景情感维度成为重要评价参量。以大连市中山公园为样本,将其划分为临干道区域和内部区域,依据ISO 12913完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研究表明,与欧洲的研究不同,中国典型公共空间的声景情感维度依次是“事件感”“愉悦感”。临干道区域的声景情感偏于“事件感强”“不愉悦”,内部区域则偏于“事件感强”“相对愉悦”。ISO声景情感维度与传统的声压级指标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说明两者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声环境特征。二者的结合,可更科学地评价城市公共空间声环境。文中的研究可为临干道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天媛  刘江  郭渲  任维 《声学技术》2022,41(5):742-750
城市森林公园是具有生态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城市绿地空间,其声景品质是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众声景感知数据,探究森林公园不同功能区中声景感知特征及差异性,并揭示游客社会、人口、行为学特征以及鸟鸣声、风吹树叶声、谈话声与交通声等4种典型声源对总体声景感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鸟鸣声在森林景观区具有更高的声源优势度与和谐度,且在不同功能区对比中差异性最为显著;声景愉悦度在各功能区对比中表现为更显著的差异性;游客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以及游览频率对声源与声景总体感知影响更为明显,且鸟叫声感知受其影响最为明显,而交通声最不明显;鸟鸣声对声景愉悦度以及丰富度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而交通声对其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提升不同功能区的声景品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源优化控制策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景观是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媒介。通过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的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游客声景感知的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对音乐声、广播声和交通声的优势度与和谐度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镶嵌式和疏林式两种配置模式之间的差异最为明显。阶梯式和镶嵌式植物配置模式下,总体声景感知的愉悦度和丰富度评价较高,而疏林式最低,且受声源感知影响最为明显。音乐声感知特征、植物景观色彩度与植物群落围合度对总体声景感知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从植物景观配置角度为提升城市公园声景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洪碧云  张杨 《包装工程》2017,38(6):236-239
目的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火车票设计的用户喜好度与火车票各设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提出符合用户喜好度的火车票设计要素组合,为相关火车票设计师提供借鉴。方法运用焦点小组研究法对火车票进行设计解构,挑选代表性的火车票样本;运用数量化理论法对所收集的代表性样本进行用户喜好度与火车票时设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火车票的表面处理和和用户喜好度是最相关的,接着依次是火车票的外轮摩、字体大小、图底装饰、颜色,与用户喜好度最不相关的是火车票的材质。结论进行火车票设计的时候可以侧重选取表面处理为高光的、外轮靡为竖长方形的、外轮摩字体大小不相等的和没有图底装饰的设计要素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龙井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主客观分析法对龙井村进行声景观评价并探寻其影响因素.首先对龙井村的12个点位的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结果发现有8处点位平均声级过大不符合标准.然后以龙井村的游客作为调查对象,在龙井村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目的是研究游客对龙井村声景观的主观感受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环境的平均声级与满意度和舒适度相...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an analytical study of elastic P- and SV-wave scattering by a circular nanofiber is presented. The nanofiber is assumed to be surrounded by an inhomogeneous interphase layer, and Gurtin–Murdoch's model of surface elasticity is utilized to study the surface/interface effects in the regions between the fiber and interphase and also interphase and matrix. The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surface elasticity and interphase inhomogeneity are considered here; by taking the inhomogeneous interphase to be composed of several sublayers, a transfer matrix approach is used to find the unknown field variables and, consequently, the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urface elasticity and interphase inhomogeneity ha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calculated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business mortality analysis in a Bayesian setting. We assume that a businessman startsN businesses at different points of time and at a certain epoch referred to as the ‘present’, the failure times of the failed businesses and the survival times of the still surviving businesses are recorded. Bayesian prediction for business mortality or survival up to a future time pointt 0 is made under the assumptions of a Weibull business survival distribution (WBSD) and the squared error loss function (SELF). The results are extended to the situation where one of the observed times of business failure may possibly be an outli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