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斜坡海底地形的环境噪声高频建模问题,为三维环境噪声的进一步计算奠定了基础。在射线法的基础上,采用N×2D的近似算法,研究了斜坡海底情况下,均匀分布在海面上的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垂直指向性。考虑了海水吸收,海底反射,声速剖面对垂直指向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种因素均会对斜坡海底的噪声垂直指向性产生影响,其中声速剖面对其影响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王璟琰  李风华 《声学技术》2016,35(2):109-113
海洋环境噪声场是海洋中的固有声场,其空间结构特性是影响水声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风成海洋环境噪声波数积分模型的基础上,对深海噪声场的垂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深海环境下,海底声速、衰减系数、海面噪声源深度及接收器深度对均匀分布于海面附近的噪声源的垂直相关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噪声场的垂直相关随海底声速、衰减系数和接收器的绝对深度的变化较小;高频噪声的垂直相关性对噪声源的深度较敏感,低频噪声的垂直相关性受噪声源深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某次海试噪声数据,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对实验测得噪声数据的垂直相关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李丙辉  李琪 《声学技术》2004,23(Z1):79-81
本文对浅海风成海洋环境噪声场两接收点宽带垂直相干特性作以研究.首先给出了宽带垂直相干的简正模式展开形式,然后讨论了宽带垂直相干与海底各参数、海面噪声源深度、海水声速剖面、两接收器的深度和间距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发现,海底各参数和海面噪声源深度对宽带垂直相干的影响以不同的方式体现,这为宽带垂直相干进一步应用于海面环境的监测以及海底多参数的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 员会第五工作组(《海洋环境噪声测试方法》工 作组)第二次扩大工作会议于1982年1月4日 至8日在上海召开。 参加会议的成员单位有:六机部706所、六机部760试验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局第 三研究所、声学所北海站、声学所东海站,列席 的有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东海站领导也参加 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前阶段工作,并确定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抗流激自噪声的布设系统的海上测量与对比试验,噪声谱处理中参数的选取标准和数据归一化对比验证,以及有关生物噪声的测量和使用海上遥测浮标测量海洋噪声的…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对水下目标的远程探测能力,降低水下航行体系统工作频率不失为一种较易实现的好方法。矢量传感器在各向同性噪声场中可以获得较大的低频检测增益,且其低频指向性好、体积小、重量轻,但是将矢量传感器安装在水下航行体头部的导流罩内时,传感器的后障板对其指向性有影响,从而影响水下航行体对目标定向的能力。该文从声学原理出发,对平面波在有限平面障板边界上的声压场和振速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矢量传感器在有限平面障板下的指向性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了有限障板对低频指向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室试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水池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为减小有限障板对矢量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参加国标《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2888-82)(简称“国标”,下同)起草工作中,进行对风机噪声测量方法的研究试验。在研究中除管道测量法,我们对风机进出风口的噪声辐射指向性问题进行专门试验,结果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后于1982年底和1983年初二次对高压离心风机的进出风口  相似文献   

8.
空调系统中的低频噪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噪音污染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通风、空调系统中的低频噪声及其产生做了详细的介绍;讨论了低频噪声的评价问题,提出用C声级来计量低频噪声的声级;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两方面介绍了低频噪声对人的影响;介绍了有源噪声控制法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低频噪声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噪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低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日益突显。这里介绍低频噪声的社会影响一文,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和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混响是限制主动声纳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利用接收阵的指向性来提高信号/混响比。垂直指向性可用于抑制边界混响。本文利用浅海简正波混响模型进行建模分析,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海底类型、海深、声速梯度对海底混响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底类型对混响影响最为严重;利用实测的平均声速建模的Pekeris信道的预测海底混响与利用实测SSP的预测海底混响相差很小;海深越深,海底混响越小,海深对海底混响的影响介于上述两种因素之间。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主要进行了浅海混响实验数据垂直指向性的建模分析。对东中国海60元垂直阵采集的混响数据进行了波束形成,并对单个水听器和部分波束的混响曲线与浅海混响模型预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经初步分析表明,实验数据与模型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低频换能器指向性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十字阵的测量方法以获取大型低频换能器的指向性。利用到达四元十字阵阵元的时延差信息,结合双曲面交汇法对换能器进行定位,并根据四元十字阵阵元测得的声信号实现大型低频换能器指向性的测量;对定位算法进行理论仿真,设计并进行了湖上试验以测量模拟声源的指向性;对湖上试验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与模拟声源在消声水池中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两者-3 dB波束开角的测量结果相差在10%以内。此方法可以用于低频换能器指向性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对海洋环境噪声测量系统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潜标的海洋环境噪声测量系统,并进行了海上试验.该系统采用潜标的布放方式,利用矢量水听器测量浅海海洋环境噪声场的低频噪声.矢量水听器同步测量声场空间一点处的声压和质点振速三个正交分量, 测量信号经预处理后,对信号进行数模变换,得到的噪声数据可以在潜标中自记录或通过水面浮标传输到岸站存储.对噪声测量方法进行的分析和海上试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能正确地拾取海洋环境噪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直线阵测量系统获取的拖轮下方辐射噪声数据,通过特性分析为基础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对该拖轮下方辐射噪声的垂直指向性进行分析,获得被测拖轮下方的总声级和特征线谱等典型的垂直指向性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噪声不仅是水中目标探测的背景干扰声场之一,还可用以反演海洋物理参数。文章基于实测东中国海某海区夏季海洋环境噪声数据,分析其时频特性、统计特性以及风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该海区100 Hz以下频段的海洋环境噪声级约为110 dB,频率为100和300 Hz的海洋环境噪声级分别服从自由度为8和6的卡方分布,频率为1 kHz和3 kHz的噪声级服从正态分布;海况对低频海洋环境噪声级概率分布无明显影响,但是对高频段噪声级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海洋环境噪声级与风速对数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1 kHz以上相关系数在0.6~0.7之间;100 Hz以上频段的噪声谱级基本不随深度发生变化。文中的结果可以为水中目标的探测以及浅海海洋环境噪声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车内的低频噪声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为此以人工头双耳记录的车内噪声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主观评价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取了影响车内噪声低沉度的特征参量,建立了以1/3倍频程声压级、锐度和粗糙度为变量的低沉度参量特征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主观评价,结果表明,低沉度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控制室噪声治理实例的结果,提出控制室噪声控制和治理的原则、方法和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噪声源分布、构成情况和控制室隔声效果的测定结果,采用成熟的噪声治理技术(减振、隔声与吸声综合措施),使低频噪声环境获得有效治理。检测表明,治理后的环境噪声下降了19dB(SPL),在125Hz峰点处下降26dB。在控制生产性噪声上已取得较好效果,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针对电厂车间内磨煤机是主要噪声源,其平均噪声强度均大于95dBA的问题,应根据车间噪声水平、场地等情况正确运用建筑声学合理设计,才能有效的提高控制室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红外探测器的低频噪声是制约器件能否应用于空间遥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测试了典型的铟镓砷(InGaAs)红外探测器的低频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Hooge系数αH=2×10-5~7×10-5,噪声拐点较大.讨论了暗电流与器件低频噪声的关系,比较了不同钝化工艺研制的器件的低频噪声,结果表明通过加强表面钝化工艺可有效地降低器件的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低频排气噪声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柴油机(4-85)低频排气噪声,对其产生机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作了理论计算、分析及实验。对低频排气噪声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后可知,其主要由一系列离散的谐波组成,是以柴油机点火频率为基频的一种类周期性噪声,有可能应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评价空调机组的噪声时,A声级只是评价了噪声的大小,但是不能客观反映低频噪声污染的程度。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低频噪声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使用NR曲线方法评价空调机组低频噪声的品质,该方法可以客观反映空调机组运行时的低频噪声污染情况,为产品改进提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了解降雨垂直结构上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变化,对于开展定量降雨预报、指导人工影响天气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评估垂直指向性雷达观测降雨的适用性和精度,本文利用2021年6月至9月河南省镇平县二龙乡试验基地内K波段微雨雷达(Micro Rain Radar, MRR)、 Ka云雷达和雨量计观测的20场次降雨数据,检验了MRR测雨的精度和适用性,分析了Ka雷达的观测能力.结果表明:MRR在500 m~900 m高度层的探测结果与雨量计观测值符合最好,可有效代表地面雨强,但更低层的探测结果会高估雨强;Z-R关系分析表明,MRR在较强降水条件下高空回波衰减严重,易引起雨强低估;Ka雷达探测弱降水的能力上限不超过30 dBZ.采用多频雷达联合监测是实现云降雨全过程探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