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马申  刘玉硕  唐辉  陈文斌  高聆 《金属学报》2022,27(8):908-9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国内外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目前主要通过一些辅助药物改善疾病进展状态。熟悉掌握药代动力学特点对选择及使用药物非常重要,依据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点,针对性选择合理药物,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就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药代动力学行为不理想等特征在临床应用中严重影响疗效。抗肿瘤纳米制剂的开发可以实现药物増溶的目的 ,能够改善抗肿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抗肿瘤纳米制剂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整体和细胞水平介绍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探讨抗肿瘤纳米制剂发挥优势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各国公共卫生和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采用的多为既往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抗病毒药物。本文旨在对有关抗病毒药物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特点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从而为抗SARS-CoV-2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江飞  苗彩云  徐萍 《金属学报》2015,20(9):1072-1080
伏立康唑为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临床广泛应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本文对伏立康唑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影响研究,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情况作一综述,促进临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燕  孙鹤 《金属学报》2012,17(9):1014-1021
采样优化方法在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D优化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基于最大后验贝叶斯估算法(MAPB)的有限采样法等的原理、步骤及优缺点,并总结了各方法在采样优化估算中每一步骤的特点。本文也列举了重要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可实现其估算分析的统计软件。  相似文献   

7.
陈潮  许羚  郑青山 《金属学报》2013,18(8):891-896
目的: 评价非房室模型终末段半衰期(t1/2z) 不同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t1/2z算法优选提供依据。方法: 在不同个体间变异(CV,CV=15%,25%,35%)下,用静注二室房室模型参数进行数据模拟,分别获得1000个受试者完整时间与浓度(C-T)曲线数据,再按样本量(N,N=15,25,35,45)用Bootstrap方法抽样1000次,最后获得12个数据集,用4种方法(5点法,4点法, 6点法,全点法)计算每个数据集消除相不同点时的t1/2z,其结果的均值与真值(静注二室模型的消除半衰期)比较作为准确度,其标准差大小作为稳定性。结果: 当C-T曲线消除相有4个点时,5点法计算值最准确且较为稳定,而6点法最为稳定;当消除相3点时,4点法计算值准确度最高且较为稳定,而6点法最为稳定;消除相2点时,4种方法准确度稳定性皆低。结论: 消除相有效浓度点应至少3点,5点法和4点法计算t1/2z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后的药代动力性质。方法: 采用ELISA分析方法测定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以及联合免疫生色底物法测定纤溶活性变化。结果: 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分别为20、40和 60 mg,血浆uPA、sc-uPA和纤溶活性的AUC和Cma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剂量比为1∶2∶3,AUCuPA 之比为 1∶2.1∶3.3;AUCsc-uPA 之比1 ∶1.9 ∶2.9;不同给药剂量组间的uPA、sc-uPA抗原浓度的CLS、VSS、MRT、末端t1/2和tmax等参数无统计学差异。血浆纤溶活性浓度时间曲线的AUC和Cmax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变化趋势,Cmax之比为1∶2.3∶3.9,AUC之比为1∶2.9∶4.7, CLS与Vd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减少。结论: 健康受试者个体口服20~60 mg剂量rhproUK后,血浆总u-PA、sc-uPA抗原浓度变化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而血浆纤溶活性浓度表现出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朱胤慈  孙建国  彭英  王广基 《金属学报》2012,17(12):1433-1440
前药是自身无活性,在体内经生物转化后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代谢物或原药的化合物。前药设计已成为改善药物的一些不良性质如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差、半衰期太短及缺乏理想的靶向性等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如何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评价前药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对近年来前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如何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角度对前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航天药代动力学是航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失重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变化进而导致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是影响航天用药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失重的实验模型,失重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环节的影响以及失重条件下药动学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海刚  范蓉  马宁  唐靖  廖鸿纯  郑霞辉 《金属学报》2017,22(11):1292-1298
华法林作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因其较窄的治疗窗,绝大部分关于华法林的文献资料均聚焦于其安全性和临床剂量的设计。目前各种华法林临床剂量调整的预测公式往往只能解释华法林40%~60%的剂量个体化差异。本文对华法林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了文献分析,以期为促进华法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成人应用伏立康唑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敏  蔡俊  李慧馨  杨立  赵燕  张晋萍 《金属学报》2019,24(9):1015-1023
目的:伏立康唑抗真菌活性强,抗真菌谱广,但其药动学呈现高度变异性。本文基于群体药动学模型对伏立康唑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描述,为伏立康唑的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伏立康唑群体药动学研究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描述伏立康唑药动学特征。结果:9篇文献报道伏立康唑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一房室模型,4篇文献为二房室模型。伏立康唑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体质量、CY2C19基因型、肝功能和合并用药。结论:伏立康唑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对于特殊人群,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侵入宿主细胞内的病原菌不仅逃避了体液免疫,而且逃避了抗生素的作用;同时抗生素在胞内的抗菌活性往往很差,这也是一些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的基于血浆药物浓度的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不足以有效地预测体内抗生素药效,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抗生素的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抗生素细胞药代动力学及胞内抗菌活性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影响抗生素胞内活性的PK/PD参数,并且讨论优化其胞内活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面向参数化设计的优化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影响参数化设计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加快求解速度,系统优化前,先对系统的约束、变量及其定义域进行预处理。在优化过程中,采用了新的优化方法,并将智能设计思想贯穿于设计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戴映  张海娜  林观样  余旭奔 《金属学报》2018,23(9):1063-1067
伏立康唑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物治疗窗窄,药物的药动学性质具有较大的个体间及个体内变异。本文通过检索有关伏立康唑群体药动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汇总分析。阐述伏立康唑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移植患者和免疫缺陷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特征,及其在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进而为提高伏立康唑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推进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美吡达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时环丙沙星对美吡达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大鼠24 只分为联合用药组(环丙沙星+美吡达)及单独用药组(美吡达),治疗9 d 后分别测定两组美吡达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血糖。结果 两组大鼠美吡达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房室模型。且联合用药组美吡达血药浓度显著升高,清除率下降50%(P<0.05),吸收半衰期延长63.7 %(P<0.05),单独应用美吡达治疗后血糖为5.978 mmol·L-1,联合应用环丙沙星治疗后血糖为5.301 mmol·L-1;两组降糖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环丙沙星对美吡达的吸收药代动力学有影响,美吡达联合应用环丙沙星降糖效果比单独应用美吡达时强。故同时给药时应注意调整美吡达的用药剂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丙磺舒(Pro) 对头孢克罗(Cef) 药动学的影响, 为两者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家兔 30 只随机分成 5 组;Cef 50 mg·kg-1 组, Cef50 mg·kg-1+Pro 50 mg·kg-1 组, Cef 50 mg·kg-1+Pro 100 mg·kg-1组, Cef 50 mg·kg-1+ Pro200 mg·kg-1组, Cef 25 mg·kg-1 +Pro 100 mg·kg-1组。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股静脉取血,HPLC 法测定Cef 血药浓度, NDST 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在给予Cef 50 mg·kg-1 条件下, 随 Pro 联用剂量的增大, Cef 的 Cmax、AUC 增高而 Cl/F、V/F 减少;Cef 25 mg·kg-1 +Pro 100 mg·kg-1 组各参数(除 Cl/F 外)与Cef 50 mg·kg-1 组差异不显著。 结论: Pro 可明显改变 Cef 的药动学, 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其影响程度与丙 磺 舒 剂 量 有 关。 Cef 25 mg·kg-1联 用 Pro100 mg·kg-1 可产生 Cef 50 mg·kg-1 的血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朱宏平  熊玉卿 《金属学报》2013,18(11):1297-1303
柚皮苷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功能,主要存在于枳壳、枳实、骨碎补、化橘红等中药中。柚皮苷的口服吸收差,体内分布广泛,主要经开环、脱氢、裂解等反应产生对羟基苯丙酸、对羟基桂皮酸等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同时柚皮苷还能够通过抑制部分转运体、代谢酶的活性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本文通过综述柚皮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柚皮苷对其他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发现柚皮苷代谢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基因多态性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